三明百歲壽星林亞瑞

●黃廣婷 文/圖

三明百歲壽星林亞瑞

盛夏正午,驕陽似火。當我走進尤溪城東沈城一品小區時,心裡不免有些忐忑:這個歷經一個世紀風雨洗禮的老人該是怎樣老態龍鍾的模樣?

初見林亞瑞老人,著一件淡藍色碎花老式襯衫,乾淨而質樸,她疊著雙手安靜地坐在沙發裡,精神矍鑠,一頭齊耳短髮用頭箍整齊地箍在腦後,少見的濃密,讓人怎麼也無法將她和“百歲”聯繫起來。

老人祖籍莆田市平海鎮,操一口莆田方言,說話細柔平緩。在光陰裡站得太久,常常讓人遺失了時間感,分不清今夕何年。可林亞瑞回憶起自己的平生卻絲毫不亂。莆田平海是個背山面海的地方,山不高,山上石頭多,土地貧瘠。林亞瑞出生於民國三年(1914年),今年已是104歲高齡,兒孫繞膝,五代同堂,育有7個子女。作為一個普通的漁民家庭,為了養家餬口,她和丈夫起早貪黑,耕耘犁耙、織網捕魚、家裡家外樣樣在行。在林亞瑞的兒子柯金標的記憶裡,母親是個農活能手,家裡的地瓜收成永遠都是村裡最多最大最甜的,用這些香甜地瓜熬出地瓜粥,也成了孩子們記憶裡抹不去的一道鄉味。農忙時,有些鄰里忙不過來,林亞瑞都會出手相幫,為此,她在村裡口碑很好。

1955年,由於歷史原因,整個平海鎮村民大遷移,林亞瑞一家接受政府安排,被安置到尤溪縣西濱鎮厚豐村。當時交通不便,乘汽車到福州,再改乘船到尤溪口,然後就只能徒步前行了,林亞瑞和丈夫兩人牽著兩個年幼的孩子,懷抱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肩挑全副家當,一步一步從尤溪口鎮走到了厚豐村。

回憶起那年那月的情景,林亞瑞的兒子柯金標不禁感嘆:那個年代的人哪,真是堅強,兩個拖兒帶女負著重荷的人,是怎樣相扶相攜地翻過重山走過崎嶇山路!聽到我們談起這段歷史,林亞瑞也只是安靜地在一旁微笑。

到了厚豐村,林亞瑞一家被安置在一間村民廢棄的老屋裡。生活一切從零開始,漸漸長大的孩子們也開始幫著家裡幹些農活,在孩子們的記憶裡,從外幹活回來後,母親總是為大汗淋漓的他們準備好了淡淡的鹽開水和香甜的地瓜粥,我不禁疑問:為什麼不是茶水或白開水,而是淡淡的鹽開水呢?柯金標說:“這樣可以補充人體流失的鈉離子啊。”我還是不甘:“可那時你母親怎麼可能知道這些道理?”柯金標微笑著摸挲母親的手背:“這就是來自民間的智慧啊!”

後來林亞瑞一家搬遷至尤溪縣城關鎮水東村,一家人靠著辛勤的雙手蓋起了房子,生活安定下來,老人也在歲月中漸漸蒼老。在問及老人家健康長壽的秘訣時,柯金標說,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地方,只是我母親心態平和、脾氣溫順,話少,肚量大,不計較得失,她生性達觀,幾個兒女也都老實本分,老人也不過多地干涉孩子們的私事,深得村民稱讚。即便有煩心事,她也從來不焦不躁,整天都是樂呵呵的。在柯金標的記憶裡,母親從未與鄰里紅過臉,拌過嘴,從不道人是非。別人問起她哪個媳婦更乖巧懂事,她笑著說:“都好都好!”

至於飲食起居,林亞瑞老人除了年輕時經常吃地瓜以外,還真沒什麼特殊的喜好。她從不偏食挑食,桌上有什麼吃什麼,從不挑肥揀瘦、偏葷厭素。還有一點就是她滴酒不沾,年輕時勞作,渴了就喝點淡鹽開水,現在也只喝白開水。

老人生活很有規律,天亮就起床,在家裡伸伸胳膊踢踢腿,小小的運動一下,中午小睡一會兒,天黑就睡覺。因為不識字,所以她從不看書,開著電視也只是看看熱鬧。老人的視力特別好,就在去年,她還能穿針引線、縫縫補補。現在生活越來越好,沒衣服可補的,林亞瑞有些閒的發慌,於是她便把家裡不穿的衣服翻出來,拆下上面的扣子釘上,再拆下再釘上,或是拿來沒用的紙張,用剪刀隨意地剪出各種形狀。都說老人越老越像小孩,這話看來一點也不假,子孫們也任由老人“折騰”,不加干涉,只要她開心就好,只是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經常陪著老人散散步、拉拉家常,抱著小玄孫們和她一起逗樂尋開心。

老人還有個習慣,就是天氣晴好時,經常要在星期天去附近的教堂做禮拜。有一次,因為怕打擾到孩子,老人自己一個人走著走著就到了教堂,雖說離得不遠,老人家走路也還算利索,但第一次一個人出去,還是把子孫們都嚇了一跳,大家四處尋找,最後看她和朋友們在教堂裡有說有笑,大家才放下心來。從此以後,每到星期天,子孫們都會留下一個人專門陪著老人去教堂做禮拜。

由於性格開朗,生活有規律,家裡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內外和樂,大家都把壽星當成一個“老寶貝”寵愛著,因此林亞瑞老人很少生病,兒子柯金標笑著說:“我母親的醫保卡都快成擺設了,只有近幾年才偶爾去醫院開點感冒藥。”

光陰裡,許多的人和事,來了,去了,遠了。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世事在林亞瑞老人的慈眉善目裡,顯得如此的安寧與祥和,祝願老人健康長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