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社虎」

小時候學魯迅的文章“社戲”,我當時就在想我們關中這個地方好象是叫“社虎”,南方怎麼叫“社戲”或者“社火”呢?一直以為自己發音不對,後來查資料才知道關中地區在先秦時期就稱為“社虎”,是一種驅逐魔鬼,乞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儀式,發音沒有問題。

看“社虎”

舉辦“社虎”是很費錢的一件事,要租車輛,租馬匹,服務道具等等,小時候我們村就沒有辦過,一是沒錢,二是心不齊,我想更多的是沒有錢吧。我們看“社虎”都是要去鄰村看。“社虎”都在初春的麥地裡舉行,剛長了十幾公分的小麥任由人們踩踏著,卻不會對小麥造成任何的損傷,老人說這樣對小麥還有好處。記得附近有一個叫五家堡的村,是五個姓組成的村子,在知道那一天舉辦後,我們就早早往過趕,遠遠的就看那場面可真是非常壯觀,人山人海,鑼鼓聲陣陣的在空氣中傳來,吸引著我們加快了步子 。

看“社虎”

“社虎”的最前面打頭的是鑼鼓隊,鑼鼓鎮天在響,光著膀子的人們敲著起勁,展示著秦人的彪悍,一個個恰在太陽下面一翻一翻的亮人眼,後面跟著打著一面面旗的隊伍,大多是婦女或者學生,婦女半邊天嘛,中間有時會加一些遊船或者丑角什麼的,再往後就是主要的芯子了,芯子是下面做一個臺子,上面用專用的鋼筋把穿各種古代俠義故事服裝的小孩子固定在上面。以前的芯子都是人抬,小一點的芯子三五個人,大的芯子要幾十人,三五層高,相當壯觀,不時的會有騎馬的人維持開道。不過現在的“社虎”都改車拉了,騎馬的也有的改成騎摩托車了。

看“社虎”

再多的人群也會找到合適的觀看的位置。“社虎”的外圍有很多賣小吃的攤販,我記得好象那時候家裡很窮,對這些都只能看看,咽一下口水罷了,小時候也很懂事,連給大人說要的話都不會說出口。

小時候的”社虎“記憶已經快模糊了,這幾年村子終於有錢辦“社虎”了,我擠時間把孩子送回去讓他體驗一下,可是孩子並不是很樂意去,我說去吧,也許以後沒有機會了,因為村子以後拆遷了,就很難有人再組織辦這樣的活動了。其實從心裡倒是想圓自己的一個夢,因為小時候特別想自己也能夠站在那個“社虎”高高的芯子上,穿著古裝,俯視著大家都看著我的樣子,如今孩子站在上面就像我站上面一樣。我看著那一個個“社虎”芯子遠去。突然覺得自己真的老了。

看“社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