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都有安妮海瑟薇綜合症

其實,我們都有安妮海瑟薇綜合症

導讀做人難,做明星,更難,為何難?

明星站在聚光燈下,成為焦點自然要付出代價。做人本是難事,做明星自然是難上加難。然而為何那麼難?是明星自己的錯?還是觀眾、媒體、社會的問題?或許,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都患上了安妮海瑟薇綜合症。

大多數天朝影迷都喜歡 Anne Hathaway,演技好,節目上活力十足。甚至將她推上最喜愛的女演員的寶座。

其實,我們都有安妮海瑟薇綜合症

然而,殘酷的事實是,在歐美,她就是 2009 年的楊冪。

人們指控她連“喝水吃飯都像在演戲”。不論是上娛樂節目還是街頭採訪,她都能舉止得體,談吐優雅,毫無破綻。

其實,我們都有安妮海瑟薇綜合症

討厭她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刻薄的文化現象:《紐約時報》撰文探討討厭她的原因,《舊金山紀事報》將她評為 2013 年最令人討厭的名人。Twitter 還為她專門建立了一個標籤“hathahaters”(海黑)。

然而反觀 Hathaway 所做的一切,好像並沒有什麼不對。漂亮且有天分,努力且友好,可就是偏偏讓人喜歡不起來。不僅僅是 Hathaway,無端招黑似乎成為名人的必修課。

無端招黑的 Hathaway 們的行為舉止放在生活中並無不妥,甚至要比普通人優秀很多,卻偏偏不能讓大眾報以喜愛,到底是哪裡出了錯?

1.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英國有一種說法叫做“高罌粟花綜合症”——長得最高的花是第一個被摘掉的。風頭越盛越是低調,然而此時的低調在大多數人看來是欲蓋彌彰,而接受風頭則被冠以目中無人。名人往往被迫陷入自己不討喜的現實與事業越罵越火的尷尬境地。

其實,我們都有安妮海瑟薇綜合症

2. 名人自身的高期望值

謝霆鋒曾有一個理論形容他和陳奕迅,他說他就像一個壞學生,所以做一點點成績就會得到無限美譽,而陳奕迅則被認為是一個好學生,那麼當他稍有不慎,就會被無限放大。

其實,我們都有安妮海瑟薇綜合症

3. 社交媒體的自由性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因為某一具體事件而討厭某位名人自然無可厚非。然而社交媒體氾濫的時代,人們往往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程度較低。每個人都能在網絡上肆意發表看法,放縱自己的感性凌駕於理性。對於 Hathaway 們的態度十分隨意,喜厭之間,無縫切換。

其實,我們都有安妮海瑟薇綜合症

4. 過度宣傳包裝

追根溯源,那些對名人說不清道不明的厭惡,來自她們的無懈可擊的完美表現。

這些人就好像高中時代的乖女孩,男生喜愛,老師疼愛,樣貌姣好,家世優越,待人謙和。你所能想到的一切完美,都被她完美演繹。可這樣的人距離生活始終有一層若即若離的薄膜,相比於那些接地氣的人而言,她們展現的人格始終停留在優雅的一面,襯托出平凡人的世俗,自然會不讓人喜歡。

5. 換位思考的缺失

不要用自己的標準要評價別人。所謂的不夠真實不夠完美僅僅是從傳統且固有的觀念所衍生。Hathaway 的優雅或許就是她本真的一面,而大眾追捧的 Jennifer Lawrence 或許只是討巧地做出了觀眾所喜愛地假小子形象。娛樂圈的一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認真你就輸了。

其實,我們都有安妮海瑟薇綜合症

6. 跟風盛行

討厭名人的人實際上並非對其抱有負面情緒,甚至對其一無所知。她們僅僅想要附和社交媒體的輿論趨勢,跟著起鬨。她們用充當烏合之眾的行動替代自己的獨立思考。畢竟,在一個關係網裡建立起聯繫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說另一個人的壞話。

必須指出的是,沒人認為 Hathaway 們做錯了什麼。相反,她們似乎成了一面照亮普通人不足的鏡子。

所以,不是 Hathaway 們不好,而是成為名人,一舉一動都被置入放大鏡下,愛你的人會寵溺你每一個私密的小動作,而恨你的人因為一個細枝末節都能恨之入骨。

同樣現實世界裡 Hathaway 層出不窮,她們並非完美,但對於愛憎分明的你來說,她們用那溫和無公害的笑,讓世人不忍拒絕。而這沒有對錯。沒有必要讓誰為你的個性買單,你也不至於為他人的親和負責。

無端厭惡 Hathaway 們其實只是我們的一種病。一種稜角分明的我們不想承認自己不那麼討人喜歡的固執,一種個性張揚的我們對老好人的不服氣。

其實,我們都有安妮海瑟薇綜合症

話說回來,Hathaway 們與其像那扎一樣在鏡頭前痛哭,不如學學 Hathaway 始終保持完美的面容:“你必須記住,生活就是禍中有福,福中有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