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法持正——閩侯檢察懲惡揚善弘揚社會正氣

司法制度是懲惡揚善的中堅力量,每一個跨進了檢察機關大門的檢察人,都懷惴著懲惡揚善的理想。“我希望每個檢察人能把懲惡揚善作為工作的準則,將惡人繩之以法的同時,也讓檢察工作充滿人文關懷。”福州市閩侯縣檢察院檢察長黃兆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道。去年以來,閩侯縣檢察院將懲惡揚善理念貫穿於檢察工作中,弘揚正義與善良的社會風氣,發揮對整個社會的警示教育作用。

讓法律有尊嚴:法治社會豈容黑惡痞霸橫行

2017年3月16日,閩侯縣某鎮的城管執法人員對福州某運輸公司的非法傾倒垃圾違法行為予以制止的過程中,該公司老闆李某糾集公司股東及駕駛員十多人駕駛多部小車,對現場執法人員進行漫罵並攔截準備離開現場的執法車輛。在後雙方發生衝突,李某等人對執法人員進行毆打,造成陳某、盧某、蔡某等十名執法人員及工作人員不同程度受傷。

該事件的性質極其惡劣,李某的行為不僅嚴重阻礙執法,還會影響周邊群眾對法律制度的認識,造成暴力可以抗拒執法的錯誤認識。閩侯縣檢察院嚴肅處理該事件,對李某等人以涉嫌妨害公務案予以批捕。這只是閩侯縣懲治社會惡勢力的一個縮影。

尋釁滋事、故意傷害、非法持有槍支、妨害公務……在不少鄉鎮,一些“村霸”和宗族惡勢力在鄉里橫行,嚴重侵害群眾合法權益、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影響農村社會穩定和基層政權建設。近年來,閩侯縣開展整治行動,嚴厲打擊農村黑惡痞霸勢力,對“村霸”和宗族惡勢力的違法犯罪活動實行“零容忍”。

此外,閩侯縣檢察院還選取真實案例拍攝《血砂》職務犯罪預防微電影,在村級換屆選舉期間選取200餘個村鎮進行巡播,製作併發放換屆選舉應知應會手冊800餘份,先後組織新當選村兩委幹部3批次約250餘人進行系統警示教育,有效預防“村霸”現象發生。

對於辦案過程中遇到的因土地徵用、環境汙染、移民搬遷、集體資產處置、村務公開、鄰里糾紛和宗族問題等引發的矛盾糾紛,閩侯縣檢察院以檢察建議、預防講座、釋法說理等形式積極協助相關單位妥善處理。與此同時,該院還全面梳理涉農舉報件,對容易滋生“村霸”犯罪案件的重點對象、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項目做到深挖細查、實時監督、及時布控、專案經營,積極引導基層群眾、村組幹部樹立依法維權、自我保護意識。“沒有這些人作惡作亂,現在村裡安定多了!”村民們頗有感慨。

讓法律有溫度:司法關懷巧幫迷途青年改過

前不久,閩侯縣人民檢察院收到了一封信件,來信人李某是一名差點淪為“階下囚”的失足大學生。現在,他是福州某國有企業的一名員工。李某說,如果不是今年3月閩侯縣檢察院做出的“不起訴”決定,他的人生可能是另外一個樣子。

2017年3月22日,閩侯縣檢察院接到了一起打架傷人案。2016年9月14日,李某因認為其女友被王某欺負,夥同同學在王某宿舍樓下將王某打傷。次日,李某到福州市公安局上街分局投案自首。

案件已送到檢察院後,承辦檢察官瞭解到,李某是福州大學城某高校的大四學生,並且已經在公司實習。李某在校尊重師長,在實習公司中的多次考評均為優秀,且被確定正式入用。經過進一步調查走訪,檢察官得知,李某的雙親均患有重病,其父親還處於化療階段,家庭情況貧寒。如果李某受到刑事處罰,將無法畢業且被辭退。考慮到李某認罪悔罪態度良好,閩侯縣檢察院積極與各方協調,在做好被害人安撫工作之後,於4月18日對李某做出相對不起訴處理。李某在信中寫道:“感謝檢察院給了我這次改過自新的機會,我十分珍惜現在的工作,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早日讓家人過上好日子!”來自檢察院的司法關懷,及時將這個走在人生岔路上的年輕人拉回了正途。

法律對於各種違法犯罪行為而言,既是一種強制性懲戒,更是出於一種教育和挽救。閩侯檢察院在辦案中靈活合理運用法律規定和相關政策,根據其犯罪性質、情節、悔過表現等因素綜合評估,來酌定不起訴處理,讓“問題大學生”迷途知返,早日迴歸社會,也體現了檢察機關在辦案中的司法人文關懷,讓案件當事人感受到“檢察的溫度”。

讓法律入人心:校園普法呵護未成年人成長

“這裡的內容很有意思,我們班每週都會在這間教室上一兩節課,每次都有新的案例,學習到不同的法律知識。”近日,閩侯縣實驗中學的學生小王在法治教育基地上完課後意猶未盡地說道。位於該校上善樓5樓的法治教育基地已經正式投入使用一個多月了,學校平時把基地作為學生上政治課、法治課、德育課的場所,將普法警示教育穿插在日常教學之中。這一個月來,學生對學習法律知識的一直保持著高漲的熱情。

像這樣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分基地,閩侯縣共有15個,分別位於閩侯縣的15個鄉鎮街道內的中學裡。其位置均勻分佈在各個鄉鎮,形成網絡,並輻射周邊學校。15個未成年法治教育分基地的總建築面積1200多平方米,是全省唯一一個實現覆蓋全縣的專門針對校園普法及未成年人維權、犯罪預防的法治教育基地網絡。

閩侯縣檢察院為各校長期提供法律法規、警示案例和法治教育短片的更新,並定期選派幹警將最新內容送進校園。內容涵蓋典型案例、電子書閱覽、毒品模型展示、視頻播放等8個方面,通過圖、聲、光、影等多種方式。

這些法治教育基地的前身,是位於福州大學城檢察室的一個400平方米青少年維權警示教育基,但該基地因區位、容量等問題,無法滿足現有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實踐需要。長期以來,學校僅僅依靠縣檢察院幹警前來授課的方式進行普法教育,每學期僅一兩期,採取全校集中式教學,教學內容偏少且形式單一。

因此,閩侯縣檢察院決定調整法治教育形式,設立“常駐”的校園法治教育基地,在全縣15個鄉鎮各選一所學校,設立一個分基地,通過定期更換教育內容,使學生的法治教育形式更加豐富。這樣該學校的學生上學期間就可以接觸到最新的案例分析,還可以觀摩庭審。

相較於過去,分基地教育見效快、效果好,讓未成年人近距離接觸和感受法律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啟發,發揮基地在法治教育中的“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下一步,閩侯縣檢察院還打算每年增加15個分基地,爭取讓分基地進入每個校園,切實讓閩侯縣的每位學生能夠輕鬆接受到普法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群體知法、用法、學法、守法,使其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讓法治意識深深地紮根於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