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重慶內陸開放的著力點在哪裡?

重慶內陸開放建設要做好幾件事情——統籌好當前與長遠,做好止血與造血工作。

首先,要積極穩定美國市場。美國是重慶的第一大出口國。2016年,前三季度,重慶出口美國478.4億元,佔重慶總出口約22.2%。因此美國市場對重慶出口市場的穩定至關重要。對美國的出口目前有3/4是筆電產品和打印機等。但重慶出口美國同比下降了20.3%。建議通過簽訂長期訂單、出口產品多元化等方式來穩定美國市場。

其次,挖掘企業經驗,建立學習交流機制。目前重慶前30強出口企業中,有9個企業呈現增長態勢;有4個企業是擠入30強。建議對這些逆勢增長企業做一個分析研判,找尋成功經驗。

第三,加強創新驅動,升級筆電產業。根據全球筆電產業市場分析發現,2014年筆記本電腦貨值在2010年基礎上增長22.83%。全球市場並沒有出現萎縮,但呈現出“重質量較數量”特徵。對於重慶,2014年筆記本電腦出口貨值佔全球16%,而產量佔全球1/3。所以重慶還只有數量優勢,沒有質量優勢。另外,中國的市場份額在下降。而美國、越南、捷克共和國和墨西哥的市場在上升。因此,當前加強創新驅動,升級筆電產業勢在必行。重慶應充分發揮筆電產業的規模化優勢,在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挖掘成本優勢;優化筆電企業生產經營環境,防止企業向TPP國家外遷。同時要密切關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筆電產業的發展動向。

第四,提高汽摩產業的外向度,建立多點支撐體系。根據2016年1-9月數據,電子信息產業佔重慶出口總額的72.1%。摩托車整車和零部件佔出口總額的5.9%,汽車整車和零部件佔出口總額的3.2%。而汽車產業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約20%。因此,重慶作為全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提高汽摩產業的外向度,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重慶要根據自身比較優勢和產業基礎條件,抓住全球產業升級和沿海產業轉型機遇,依據產業發展變動規律,順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引致的國際市場需求,推動開放型產業集群發展,從創新驅動、產業分工、消費市場、要素保障等方面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市場鏈和供給鏈。

第五,消化吸收高標準經貿易規則,積極推進自貿區建設。對照中央要求,把握好“制度創新”和“開放試驗田”兩個維度,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的“兩點”定位,結合重慶的五大功能區域建設和產業佈局調整,突出重慶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積極學習前四個自貿區的經驗,進一步求解在開放度不足、市場主體獲得感較差、法制保障體系不健全、系統集成合力不夠等方面問題,消化吸收高標準經貿易規則,以亞歐非一體化大市場連接點構建為著力點,探索試驗大陸經濟與海洋經濟協調優化的高標準經貿易規則。

第六,積極拓展“一帶一路”市場空間,高標準建設好中新合作示範項目。大力拓展“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市場、歐洲和非洲市場對穩定重慶的出口市場是十分關鍵的。目前中新合作示範項目在出口方面的帶動作用已經顯現,但還需要進一步拓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