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農業傍上了「高富帥」——農業收益高 農村富裕美 農民精神帥

庆阳农业傍上了“高富帅”——农业收益高 农村富裕美 农民精神帅

2018年6月初,慶陽市委、市政府下發《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見》,提出要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總體部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深化農村改革,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今年上半年,慶陽市順應時代新發展和農民新期待,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深入實施脫貧攻堅“一號工程”,全力推動農村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三農”工作邁向“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道路。

產業興旺 助推農業現代化

慶陽是甘肅省唯一的革命老區,也是扶貧開發的重點區域,全市總人口267.31萬人,農業人口223.29萬人,農業人口比重超過86.2%,農村經濟在全市經濟格局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長期以來,受地域等多項因素制約,全市農業生產基礎薄弱,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農業生產成本較高,農民持續增收壓力大。截至2017年底,全市仍有貧困人口21.38萬人,貧困發生率9.25%。

2018年4月,慶陽市委市政府明確產業扶貧工作思路,出臺《關於大力推廣“331+”農業產業化扶貧模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圍繞全市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產業,推廣“331+”產業扶貧模式,幫助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331+”農業產業化扶貧模式的基本內容是:第一個“3”是指組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三方產業聯合體。第二個“3”是指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1”是指建立統一科學的品牌化質量管理體系。“+”包括:通過“+黨建”選派優秀黨員幹部擔任龍頭企業、合作社黨建指導員,通過“+村集體經濟”,運用股份合作辦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今年以來,正寧縣多元化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探索“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深入推進示範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示範社、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農業示範服務組織、“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建設,鼓勵農民依法、自願、有償流轉土地經營權,提升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水平,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質量。

該縣永正鎮以老林果業合作社為“三變”改革試點,將劉堡子、王溝圈等9個村2200戶農戶的1.8萬多畝果園全部納入各村現有的果業專業合作社,由各合作社與老林果業專業合作社建立聯合社。老林果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林國璽介紹,過去,果農多為分散式、家庭型小農生產格局,難以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效對接,經常出現果品“賣難”等問題。合作社成立後,以直銷價格為果農統一配送農資,定期集中開展技術指導,統籌果品銷售,並進行資源置換股金分紅。

記者從市農牧局瞭解到,目前,“331+”模式已在慶城、鎮原、華池、環縣4個縣的56個鄉鎮81個貧困村開展試點,帶動貧困戶5142戶、19711人。全市有97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和308戶新型經營主體開始參與帶動2.27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全市農業結構出現了籽粒玉米麵積不斷調減、飼草種植面積適當擴大、瓜菜生產水平不斷提升、優質小雜糧生產持續發展、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日趨完善的五大積極變化。

慶陽市委農村工作部副部長李軍認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產業不發展,振興無從談起。在過去的一年,慶陽全市圍繞農業產業化發展,積極探索實施的農村“三變”改革,通過清產核資,已初步摸清了“家底”。今後一個時期,仍要繼續明確產業發展對象,搭好投融資平臺,構建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完善農業風險防控體系。

生態宜居 扮靚美麗鄉村

庆阳农业傍上了“高富帅”——农业收益高 农村富裕美 农民精神帅

“門口堆滿垃圾,樹上掛滿塑料袋”“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這是慶陽市許多農村長期以來生活環境的真實寫照。特別是近幾年,“髒亂差”成了全市鄉村旅遊產業發展的“攔路虎”。

2018年,慶陽市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一塬三線四區五河”為重點區域,深入全市1261個行政村開展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治理農村面源汙染,實施垃圾強制分類,通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下大力氣解決“髒亂差”問題,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走進合水縣固城鄉王昌寺村,綠樹掩映,村容整潔,各家各戶磚瓦房整潔亮麗,一派新氣象。今年,該村發動群眾參與整治道路沿線、莊前屋後、河道溝渠、田間地頭的陳年垃圾,加快垃圾轉運站、填埋場和汙水處理站建設,引導農戶推行柴草屋、雞舍、牛棚、豬圈“四改”工程,初步形成了“陳年垃圾清理到位,新產垃圾管理有序”的鄉村新面貌。

“以前,我們羨慕城裡人住得乾淨。現在,村裡糞堆、柴堆和垃圾堆有了統一處理點,環境越來越好,村裡人都覺得有面子了,城裡人也開始羨慕我們農村人過得舒適。”說起村裡環境的改變,村民王明浩一臉自豪。

2018年,隨著美麗鄉村建設及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行動的深入推進,寧縣瓦斜鄉也迎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全鄉結合地域特色,以永吉村為試點,積極探索實施鄉村旅遊脫貧模式,帶動群眾以土地、勞動力、資金入股,整合全村土地,大力發展農業觀光遊、休閒鄉村遊和特色種植業,註冊成立了寧縣永吉鄉村旅遊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了一座佔地300畝的寧縣義渠百花園景區。今年“五一”、端午小長假期間,景區盛開的知音等100多種溫帶花卉吸引了數萬名市內外遊客前來遊玩。遊客的日益增多和鄉村旅遊業的發展,激發了永吉村村民產業致富的內生動力。許多農民將自家做的攪團、炒卜啦、餄餎面、涼皮、涼粉等帶到景區周邊擺起了小攤,這些特色小吃受到遊客喜愛。村民們在“家門口”實現了致富奔小康。

記者從市住建局瞭解到,2018年,慶陽市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通過農房改造、道路硬化、衛生改廁、河溝清淤、汙染整治、垃圾處理等措施,農村環境質量明顯提升,創建了一批生態型、宜居型、休閒旅遊型和文化傳承型特色美麗村莊。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美麗示範村192個,其中:省級79個、市級33個、縣級80個。

市住建局局長劉聰說:“隨著精準扶貧的深入推進,全市農村地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完善,為農村生態宜居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要實現鄉村生態宜居,還要繼續加強農村生態保護,科學編制鄉村建設規劃,加大人居環境治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農村。”

文明鄉風 植根農民“心田”

庆阳农业傍上了“高富帅”——农业收益高 农村富裕美 农民精神帅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慶陽市一些農村居民意識形態出現偏差,社會關係日趨淡薄,高價彩禮、封建迷信、聚眾賭博、薄養厚葬、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等不正之風隨處可見。

如何在農民“富口袋”的同時,富其頭腦、豐其內涵?今年以來,慶陽市各級各部門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通過設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紅白理事會等自治組織,倡導農村居民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決遏制高價彩禮等陋習。各縣(區)圍繞孝賢、慈善、美德等主題,深入開展好媳婦、好丈夫、好婆婆等各類創評活動,崇德向善、尊老愛幼、文明和諧的新風“吹遍”隴東大地。

鄉風文明,是鄉村良好社會風氣、生活習俗、思維觀念和行為方式等的總和。今年5月,為了根治農村地區因婚致貧、返貧情況,華池縣文明辦印發《關於整治解決高價彩禮問題的工作方案》,緊盯高價彩禮問題突出的鄉村和群體,通過限制信貸、公開曝光等獎罰措施,轉變群眾婚嫁觀念,樹立農村婚喪新風尚。

“兒子要結婚了,這要放在以前,我們老兩口肯定要為婚宴發愁。現在村裡紅白理事會各項設施齊全,我們可以根據自家經濟條件操辦,不用‘打腫臉充胖子’。”說起前不久兒子熱鬧又節儉的婚禮,悅樂鎮鴨窪村溫懷明打心眼裡高興。他告訴記者,如今,村民們娶媳婦、嫁姑娘不愛比誰家彩禮出得高,就愛比家風正不正、子女孝順不孝順。

2018年,慶陽市脫貧攻堅工作進入攻堅拔寨關鍵期。為了將扶志與扶智工作相結合,各縣設立農村脫貧攻堅講習所,為貧困群眾脫貧“充電”。鎮原縣平泉鎮洪河村聘請“鄉土人才”當講習師,圍繞“群眾需要知道什麼,需要群眾知道什麼”兩個重點,通過“農民講給農民聽,農民帶動農民幹,農民做給農民看”,以講促學、以學促做,定期分赴村組農戶、生產一線宣講授課。村民慕明軍家養殖牛犢15頭,承包菜地30多畝,是村裡的養殖能手,被聘請為講習所的講述員後,開辦了《我的致富經》講習課目,帶動一大批種養大戶發展產業。

一系列移風易俗新舉措,使文明鄉風“吹遍”了慶陽市廣大農村地區。市文明辦綜合科科長王千一表示,鄉風文明建設是一個綜合的、全方位的、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匯聚政府、社會組織、村民自身等多方力量。要貼近百姓生活,植根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揚正氣、壓歪風、富頭腦、豐內涵,不斷提升鄉村文明軟實力。

主辦:甘肅經濟網

監製:李成俠 總編審:賈治堂

編審:莊俊康

甘肅經濟日報社新媒體矩陣

往期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