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2049城市發展戰略來了!前灣新區、滬嘉甬鐵路慈谿站,你怎麼看?

今天,《寧波2049城市發展戰略》正式向市民徵求意見!

2049年的寧波要變成什麼樣?發展戰略如何?又將在哪些重點領域有所行動?一起關注,等你意見!

2049 年的寧波方位

國家戰略和國際發展趨勢中定方向

寧波2049城市發展戰略來了!前灣新區、滬嘉甬鐵路慈溪站,你怎麼看?

寧波應更加開放,融入全球城市網絡。 寧波應建立有形+無形的鏈接,集合資金、信息、人流的綜合樞紐。響應國家戰略,以港口的鏈接能力為核心謀求在全球城市網絡中的特色地位。

▶寧波需要發揮智造政策優勢。

寧波有文化特殊優勢,應該成為文化魅力輸出城市

寧波應守護城市長遠價值。以生態為先,城市發展需要強調社會包容,城市品質越發成為吸引人才的關鍵。

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格局中謀方位

寧波2049城市發展戰略來了!前灣新區、滬嘉甬鐵路慈溪站,你怎麼看?

▶長三角區域整體邁入後工業化時代。 寧波應積極對接上海、推動杭甬一體、聯動義甬舟、輻射帶動寧波都市圈發展。

響應“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唱好“雙城記”。集中力量打造現代化世界級大灣區。

▶聚焦“一帶一路”統領,構建省域全面開放新格局。 依託中國—中東歐經貿合作政策機遇, 大幅提升自貿試驗區的國際競爭力全面推動前灣新區、梅山“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等戰略性地區優化提升。

2049的發展戰略與舉措

實施超級樞紐戰略

“超級樞紐”

是指通過空港、海港、陸港、高鐵等基礎設施建設和聯通,實現人流、物流、信息流、資本流快速交換,使寧波成為全球資源配置新高地,使樞紐與功能地區成為資源配置與中轉的關鍵節點。

做大機場

全面提高寧波空港國際功能,拓展國際國內航線,開通寧波至歐美的洲際航線,實現寧波國際航班6天(144小時)過境免籤。推進空港基礎設施建設,擴建寧波櫟社機場T2和T3航站樓

實現櫟社機場和寧波西站無縫銜接,建設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

做強港口

成為全球資源配置新高地。規劃至2049年,寧波港集裝箱吞吐量穩定在3000萬標箱左右。

整合港口群,建設寧波自貿港

,提升貿易服務能力。

▶搭建大寧波航運貿易平臺,拓展貿易合作範圍。圍繞梅山、北侖,重點建設寧波“一帶一路”自由貿易港,深化區域協作,謀劃自貿港群。

▶整合航空、鐵路、港口,打造全球實體聯運中心

強化雙向開放水平

▶重點建設義甬舟大通道,實現海陸空口岸一體化。

▶加快建設區域複合通道,全方位提升區域開放鏈接度。構建甬滬南、甬嘉蘇、甬臺溫的沿海鏈接通道,接軌上海,融入沿海大通道;優化與建設甬舟滬、甬紹杭通道等沿灣鏈接通道;加快推動甬義金內陸鏈接通道的建設。

強化區域協同戰略

“區域協同”是指寧波城市發展應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通過全面對接上海,杭甬一體、甬義聯動、甬舟同城、甬臺合作,以三大城市為核心(上海、杭州、寧波),引領和共築世界級大灣區。

寧波2049城市發展戰略來了!前灣新區、滬嘉甬鐵路慈溪站,你怎麼看?

全面對接上海

▶積極承接上海全球城市的高端要素導入聚焦前灣新區戰略平臺建設

全面鏈接上海,從互聯互通走向直連直通

。重點加快建設滬嘉甬高速鐵路;同時儘快啟動滬(金)甬城際鐵路的研究和建設;預留東海大通道,全面推動構建滬杭甬大灣區。

推動杭甬一體

功能互促,打造區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廊道鏈接,聚焦灣區核心戰略平臺建設。一方面,寧波應發揮前灣新區、甬江科創大走廊的創新集聚能力。另一方面,加強環灣通道建設。

強化甬舟同城

▶構建甬舟一體為核心的功能體系。強化甬舟雙城在綜合交通、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同城化建設。

▶甬臺合作,強化寧波對都市圈的輻射帶動作用。

▶全面推動寧波都市圈一體化建設。

動能轉型戰略

“動能轉型”是指轉變增長模式,破除路徑依賴,從依靠規模擴張轉向依靠知識、質量的提升。

優化傳統制造

以“3511”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礎,控制低質、低效產業環節,優化提升優勢領域。

整合集聚三類產業大平臺、打造北翼智造產業走廊。

爭取新興經濟

▶集聚打造創新功能核心區。整合新材料科技城、中官路創業創新大街、北高教園區、鎮海新城等,集中建設創新功能核心區。

因地制宜,積極謀劃象山港、東錢湖、三門灣等多元新經濟空間

強化生產服務

▶兩升兩降,調整產業結構,堅持製造、服務雙驅動。“兩升”即逐步提升新興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佔比;“兩降”即逐步降低傳統制造業、一般製造業佔比。

▶集聚核心生產性服務平臺,使服務業短板成為寧波起跳飛躍的“跳板”。

引進專類人才

寧波2049城市發展戰略來了!前灣新區、滬嘉甬鐵路慈溪站,你怎麼看?

精準政策目標,重點關注四類人才搭建四類人才平臺陣地。

一是以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要方向

二是以國際貿易、國際科技和國際文化為主要方向

三是吸引以高等院校畢業生為主體的年輕人才集聚

四是集聚一批有創新創業項目或意向的雙創人士

營造宜居文化名城

”魅力港城”戰略是指寧波應以維護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體為基礎,通過“文化+”、“生態+”、“服務+”、“風貌+”等手段,營造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最富宜居魅力的文化名城。

寧波2049城市發展戰略來了!前灣新區、滬嘉甬鐵路慈溪站,你怎麼看?

推動全域統籌戰略

“全域統籌”是指以統籌為核心思路,對接區域發展格局、配置市域空間資源,明確全域理想空間格局,理順體制機制,大力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實現資源價值的最大化利用。

全域理想空間格局

寧波2049城市發展戰略來了!前灣新區、滬嘉甬鐵路慈溪站,你怎麼看?

以“一主兩副多中心”統籌全域城鎮空間格局,理清空間建設重點,承載核心功能,引領城市綜合競爭力提升。

▶一主為主城區,包括海曙、江北、鄞州、北侖、鎮海、奉化在內的都市核心區。

▶兩副為市域兩大副城區

,以全域城區化格局為導向,建設北部餘慈副城區、南部寧象副城區

▶多中心,構建全域多中心網絡化的城鎮空間體系。

“三江三灣大花園”明確全域生態空間格局,統籌管控全域“山水林田島、江河湖海灣”等多元自然與生態資源,保障城市可持續和魅力發展。

寧波2049城市發展戰略來了!前灣新區、滬嘉甬鐵路慈溪站,你怎麼看?

寧波2049城市發展戰略來了!前灣新區、滬嘉甬鐵路慈溪站,你怎麼看?

十大近期行動

寧波自貿港建設行動

範圍:

約190平方公里,統籌北侖、大榭、梅山、保稅區,聯動舟山、六橫等打造自貿港核心空間載體,重點包括梅山“一帶一路”自由貿易港和北侖國際航運貿易平臺,遠期考慮擴區可能性。

目標:

通過港口互聯互通、投資貿易便利化、產業科技合作、金融保險服務、人文交流,實現城市對外開放水平的升級。

行動舉措:

梅山“一帶一路”自由貿易港,聯動六橫,打造全球門戶城市的核心功能承載區,引領都市圈深化開放。遠景考慮向大嵩、鹹祥拓區可能。緊抓自貿港政策紅利,打造“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控制港口岸線,突出國際集裝箱中轉功能,拓展金融創新、保稅物流、營運結算、貿易展示、貿易總部等功能。加強跨象山港的市域軌道建設,建設對接北侖片區、東部新城和象山港的快速路和鐵路支線,提升整體交通可達性。預留郵輪碼頭,打造國際休閒旅遊門戶。北侖國際航運貿易平臺重點完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優化疏港鐵路、高速公路通道,建設鄔隘海鐵聯運樞紐,打造面向國際航運與國內外物流的綜合樞紐。優化岸線資源,騰退低效工業用地,提升物流用地,佔比(佔港口後方用地)不低於30%。

櫟社綜合樞紐建設行動

範圍:

約82.5平方公里,包括古林鎮、石碶街道、望春工業園區和機場與物流園區管委會管轄範圍。

目標:

著力提升全球資源配置和服務能力,關注會展商務、航空貿易物流、臨空智造等功能,建設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成為服務都市圈的綜合交通中樞。

行動舉措:

提升櫟社機場,聯動海港、強化綜合樞紐地位。加快推進滬甬廊道建設,加快研究和建設滬甬城際鐵路,整合櫟社機場、寧波西站和城市軌道,實現零換乘。加強空港與城市功能區的交通聯繫,全面提升綜合樞紐能級。著力培育新動能,拓展航空經濟,發展航空口岸貿易、會展商務等現代服務業;臨空智造創新,推動寧波智造的品牌化。著力促成港產城融合發展,聯動周邊功能,輻射帶動區域。

前灣新區建設行動

範圍:

約609平方公里,包括杭州灣新區、餘姚中意合作園區、慈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

目標:

統籌灣區智造創新功能,打造前灣新區,建設長三角智能製造基地,大灣區門戶城市及生產性服務中心。

行動舉措:

加快建設滬甬城際鐵路,實現與上海直連直通。一體化建設滬甬城際鐵路、滬嘉甬鐵路慈溪站,強化與提升區域可達性。整合製造產業平臺,統籌與提質並舉,推動沿灣產業集聚和鄉鎮工業減量。預留沿灣重大產業發展空間,為大飛機制造等功能預留空間,預留疏港鐵路通道或大件公路通道。保護沿海生態環境,建設若干溼地公園,繼續推進國際商務休閒區建設。道。保護沿海生態環境,建設若干溼地公園,繼續推進國際商務休閒區建設。

甬江科創大走廊建設行動

範圍:以甬江兩岸為重心,整合北侖濱江新城、鎮海老城、寧波高新技術園區、新材料科技城等地區,建設甬江科創大走廊的核心承載區,面積約114平方公里左右。

目標:發揮創新核心的龍頭作用,輻射帶動甬江兩岸,提供智力支撐,建設甬江科創大走廊。

行動舉措:圍繞新材料科技城(高新區),提升國家級科技創新園區建設水平,引入國際一流的科研機構,強化創新型企業與平臺建設。沿甬江兩岸整合北侖濱江新城、鎮海老城,推動創新植入和更新提升,集聚智造企業,產學研聯動,引入城市高等級公共服務和科技金融等,服務創新型企業與平臺,支撐甬江科創大走廊核心區的提升與建設。

人才高地行動

目標:

東拓南高教園區,整合東錢湖西片區(下應、雲龍),建設寧波科教人才的核心集聚區。

行動舉措:

發揮“寧波幫”優勢,強化政策支持,引入至少一所國際一流的綜合性大學;大力引進和產業發展相關的若干高校、科研院所和研究單位;培育國際教育、專業教育集群,打造高校雲集的智慧高地。完善服務配套、提供人才公寓、公租房等設施支撐。定向提供人才引進補助(住房),政府提供場地、資金與政策支持。

三江提質行動

範圍:

市域三江(甬江、奉化江、姚江)

目標:

以貫通、開放、活力為核心,將三江打造成為世界級濱水品質空間。

行動舉措:

推動全域貫通,連通岸線合計長度約446公里。開放濱江岸線,實現交通分層,增設公共空間,保障每500米至少一處300平米以上公共空間。增加濱水地區活力,近期預留與建設六個核心活力示範區,分別為三江口中央活動區、空港樞紐示範區、文創港產業示範區、姚江水鄉文化示範區、鎮海小港轉型示範區、溪口歷史文化示範區,推動空間建設轉型,為承載大事件做好空間儲備。

文化錢湖行動

範圍:

約300平方公里,以東錢湖旅遊度假區範圍為主體。

目標:

建設生態優先的世界級文化湖區。

行動舉措:

基於東錢湖生態人文資源的價值,明確生態型、文化型的錢湖地區功能拓展的正面與負面清單,引導包括國際會議、文化創意、旅遊度假、科教醫體等特色功能集聚。近期重點推動國際會議、旅遊度假等功能建設,強化與“一帶一路”國家(中東歐)的會議文化交往,聯動打造會議小鎮,推動東錢湖地區發展。空間佈局上強化“三面環山一面城”的建設模式,一方面從環湖開發到西側生態化組團化發展,另一方面強化東部、南部地區的生態修復。調整管理機制,以東錢湖管理委員會統籌大東錢湖營造與建設管理。

郊野綠環行動

目標:

搭建全域魅力空間框架體系,以打造人可親近、可融入、可休閒的綠化開敞空間為主要任務,重點建設郊野綠環,支撐美麗寧波建設目標。

行動舉措:

重點圍繞繞城高速外打造9處郊野公園,形成組團分隔的近郊綠帶,拓展文化休閒功能,補充城市內部的公園綠地體系,系統化打造美麗寧波。允許郊野公園內複合一定比例的文化設施(以公益性設施為主)。對郊野公園內的特色村莊進行綜合保護與利用。

全域產業園區提效行動

目標:

統籌全域產業空間,釐清低效工業空間,提升空間利用效率,推動轉型與創新發展。

行動舉措:

重點推進減量提質,兩退兩聚,退出低效工業用地,騰籠換鳥,推動產業用地減量,強化產業創新發展,重點推進產業平臺集聚,統籌全域產業空間。

重點退出兩類地區。一是退出生態地區,如象山港沿灣地區和四明山-天台山地區,象山南部山區等區域,這部分生態地區應嚴格劃定生態紅線,位於生態紅線區域內的工業用地應加速退出。二是退出城區內街道,未來城區內除規劃保留的核心產業平臺外,其他的零星產業用地應當鼓勵退出或者向創新創業空間轉型。

重點向兩類產業平臺集聚。一是產業基地,作為承載寧波未來戰略性產業的平臺。主要在市域北部沿灣地區劃定12個產業基地,力爭2049年基地內工業用地佔全市比重控制在50%左右。二是產業社區,作為都市工業和創新研發為主要功能的平臺。主要在市區內劃定11個產業社區,推動2049年產業社區內工業用地佔全市比重控制在30%左右。

美麗港灣行動

目標:

通過美麗港灣行動,綜合協調象山港、三門灣區域的社會、經濟與環境發展,建設長三角地區最富魅力的新經濟灣區。

美麗象山港行動範圍:

約1958平方公里,包括北侖梅山街道、白峰街道、春曉街道、鄞州瞻岐鎮、鹹祥鎮、塘溪鎮、奉化蓴湖鎮、裘村鎮、松岙鎮、寧海西店鎮、城關鎮、強蛟鎮、大佳何鎮、象山西周鎮、牆頭鎮、大徐鎮、黃避岙鄉、賢庠鎮、塗茨鎮、丹城-爵溪鎮等20個鄉鎮。

行動舉措:優化調整現狀產業,搬遷並控制修造船等汙染企業,控制養殖規模。制定產業准入清單,禁止排汙行為。優化海灣、海島地帶,加強象山港地區生態環境的緊急式修復和持續的魅力提升,建設國家及郊野公園體系,鼓勵發展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等藍色海洋經濟。提升象山港可達性,建設市域軌道和快速幹線,建設環灣的複合快速環線,強化新經濟灣區各組團之間的可達性。採用組團化發展模式,以特色小鎮和科創組團為基本組織單元,控制組團規模在20平方公里左右,在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保證發展彈性。

美麗三門灣行動範圍:

約1400平方公里,包括寧海長街鎮、胡陳鄉、力洋鄉、茶院鄉、一市鎮、越溪鄉,象山石浦鎮、定塘鎮、鶴浦鎮、泗洲頭鎮、新橋鎮、茅洋鄉、曉塘鄉、高塘島鄉等15個鄉鎮。

行動舉措:

優化海灣生態本底,加強三門灣兩岸生態環境持續管控與保護、保障生態環境安全。鼓勵發展創新型、綠色型等新興產業,明確產業准入清單,與台州一併推動生態、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的協同。加快建設市域軌道和快速幹線,提升區域可達性。採用組團化發展模式,控制發展時序,控制建設用地總量,適度預留髮展空間,為新經濟功能拓展做戰略儲備。近期控制傳統制造產業發展規模,主動引導通用航空、綠色智造等低汙染、高附加值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合理佈局,適度發展。積極推動現代農業和休閒旅遊業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