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知道的金融小知識,是不是該了解一下?

1、單利、複利

單利,就是指只計算本金的利息;而複利,則是本金以及投資性收入連續計息,俗稱“利滾利”。最常見的單利就是銀行存款利息,假定你1萬元整存半年,然而你忘記取款了,一年後逾期支取,你逾期的半年依然會按照本金1萬元來計算存款利息。

而複利就不一樣了,常見的有股市價格、樓市價格。例如,你在股市連續兩天收穫漲停,一共賺了多少錢呢?20%嗎?不對,肯定比20%多,這就是複利。因此,只需要連續7個漲停板就可以實現收益翻倍。

不得不知道的金融小知識,是不是該瞭解一下?

2、CPI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的簡稱,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商品和服務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

它也是進行經濟分析和決策、價格總水平監測和調控及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其變動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貨膨脹或緊縮的程度。一般來講,物價全面地、持續地上漲就被認為發生了通貨膨脹,反之則是通縮。

不得不知道的金融小知識,是不是該瞭解一下?

3、同比和環比

無論是談論CPI還是房價,以及所有的“一串連續的數據”,通常的指標有三種類型:“同比”、“環比”、“定基”。“同比”、“環比”用的較多。

以房價指數為例,環比指數是本月價格與上月相比,它的功能是監測房價的波動;同比指數是本月與去年同期相比,它的功能則是監測趨勢是否發生變化。而定基指數,則是選取一個過去的時點為基點,想說明房價在較長時期內累積發展變化的情況。

不得不知道的金融小知識,是不是該瞭解一下?

4、非法集資

由於經濟普遍不景氣,很多不正規的以及非法的投資活動所產生的風險正在加劇釋放,從而導致各類非法集資活動暴露出來。民間的非法集資案主要有“非法吸收存款”、“集資詐騙”兩種類型。

從法律界定來看,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向社會公眾(包括單位和個人)吸收資金的行為, 如果同時具備下列四個條件的,應當認定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一、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二、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三、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四、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 這四個特點中,最重要的一條是面對“非特定的公眾”集資,集資過程中如伴有欺詐行為的則構成“集資詐騙”。

從類型上看,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投資型”,其特點是包裝一個熱門的投資項目,許以高額利潤回報,邀請你參與投資,或者以投資這個項目為名,承諾高額的利息向你借款; 第二類是“經營型”,其特點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資金鍊突然遭遇緊張,在此情況下以高息向社會集資;第三類是“金融型”,也就是常說的“放高利貸”,或者是假借基金理財產品等名義。

不得不知道的金融小知識,是不是該瞭解一下?

5、保險

簡單說,如果你害怕小概率事件發生,就應該買保險。投保可以規避風險,以小博大,通過購買足額保險,保障我們在喪失掙錢能力時,使自己及親人在最大程度上延續較為優越的生活水平。這是保險的傳統定義,但是隨著金融業的發展,你會發現如今的“保險”產品已經五花八門了,其中理財型保險佔據半壁江山。

事實上,這種帶有“理財”功能的保險是通過弱化保障功能,才派生了理財功能,讓你心裡覺得“既買了保險,又理了財”,似乎佔了便宜。但是要知道,保險產品所謂的理財功能完全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是用你多繳納的保費替你投資的啊。所以別忘記了你買保險的初衷!之所以買保險就是為了獲得較高的保障功能。所以,還是買純粹的消費型保險更靠譜,想賺錢還是通過別的方式吧。

不得不知道的金融小知識,是不是該瞭解一下?

不得不知道的金融小知識,是不是該瞭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