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自衛反擊戰凱旋的不少部隊爲何都偷偷摸摸回國?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結束時,有不少凱旋而歸的部隊卻是偷偷摸摸回國的。有的部隊的是趁天黑後撤回國境內,有的部隊不走大路專走小路,還有的部隊一律坐卡車並用帆布遮住車廂,明顯是不想讓老百姓看到,這是為何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同志們實在是軍容太破,不願讓興高采烈前來歡迎的祖國人民看了洩氣。你想啊,多數部隊都出國打了20多天仗,在越南北部那樣高溫潮溼的艱苦環境下,洗不了澡,剃不了須,刷不了牙,換不了衣服,蓬頭垢面,一套軍服雨裡來泥裡去可勁造,多少次雨淋汗透再用身體焐幹,太陽一曬滿身土花鹽漬,餿了一遍又一遍,餿完了又臭,臭完了長毛,隔三丈能燻倒一片人。再加上頻繁行軍作戰,軍服屢遭炮火撕扯,樹枝刮,石頭磨,草稞子裡刺,早就爛成了一條條,僅靠著武裝帶和子彈袋勉強系在身上,軍帽上也滿是窟窿眼,看上去簡直就是乞丐大兵的形象。就這麼一副尊容,還是成百上千地排著隊行進,祖國人民要是看了心裡會咋想?我的天吶,這就是“新一代最可愛的人”?是出國打仗去了還是出國丟人去了?!

79年戰後八一廠和中央新影曾經拍攝合成了一部彩色紀錄片《奮起還擊》,其中有我懲越大軍經友誼關凱旋迴國,邊境各族群眾夾道歡迎的熱烈畫面。這些場景都是經過預先設計了的,回國部隊都換上了乾淨的軍裝,並有部分擺拍合成的鏡頭,以作為宣傳之用,不足以反映真實的歷史。

對越自衛反擊戰凱旋的不少部隊為何都偷偷摸摸回國?

曾有參加過79年作戰的老兵回憶:他們部隊是從龍邦公社回國的,大家都是一副丟盔卸甲的模樣,衣不蔽體,滿身餿臭,只好都鑽在卡車裡用篷布遮住,生怕走了光給部隊形象抹黑。多少年後他還感謝汽車兵兄弟們,真是及時雨呀!

實際上真正經歷了戰爭的軍人本來就是這種樣子,並沒有什麼可奇怪的。然而多年來的宣傳總是把我軍描寫得英明神武,電影上的革命軍人永遠是精神抖擻,軍容齊整,熠熠生輝的形象,讓老百姓已經養成了思維定式,哪堪得現實是如此令人眼鏡大跌!這又要怪到當年我們的文藝作品上去了,好多是以宣傳為目的,不敢寫真實情況,怕渲染戰爭恐怖,結果脫離實際,也只能造成上述的尷尬局面。

到了近些年,影視作品倒是不怕渲染戰爭恐怖了,但卻又玩起了顏值,主人公的軍服永遠乾淨嶄新,哪怕是剛剛經過戰火拼完刺刀,仍然是一副出席閱兵的形象,這就走得更遠了,也只能騙騙那些就喜歡看臉的粉絲們。

對越自衛反擊戰凱旋的不少部隊為何都偷偷摸摸回國?

在80年代倒是有幾部優秀的影視作品是相對貼近了真實戰爭的。如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和電視劇《凱旋在子夜》,其中經歷過戰火後的我軍指戰員往往衣衫破爛,身上有不少被火燒的窟窿眼,被汗溻的一塊深一塊淺,褲子也碎成一條條的,這就有那麼點樣子了,儘管還遠遠不夠。只可惜,這樣認真表現戰爭的影視作品太少了。關鍵在於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