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司機殺害空姐案告破,追問不能就此停止

滴滴司機殺害空姐案告破,追問不能就此停止

隨著5月12日4時30分左右,警方在鄭州市西三環附近一河渠內打撈出一具屍體;警方對該屍DNA樣本完成鑑定,與此前在案發現場蒐集的嫌疑人劉某華DNA樣本分型一致。此次打撈出的屍體確係殺害空姐李某珠的犯罪嫌疑人劉某華。至此,滴滴司機殺害空姐案告破。

此案自發現李某珠的屍體之後,便在網絡上持續發酵。警方的任何一舉一動,都在網絡上實時播發。此案為何會受到如何關注?不外乎三個原因:

首先是受害者的身份。李某珠是某航空公司的空姐,漂亮、孝順、敬業,是大家眼中的好女孩。如此燦爛的生命就此隕落,實在讓人可惜。

其次是施害者劉某話。性格偏執、打罵父母,毆打同村人,是個不肖子孫簡具流氓氣息,另外,劉某華還患有精神疾病。

第三,而施害者與受害的共同身份,一個是滴滴司機,另一個則是滴滴乘客。因為滴滴的存在,讓人家發生了聯繫,繼而李某珠被害,劉某華也跳河自殺。兩個生命的隕落,無論如何,都讓人覺得惋惜。

滴滴司機殺害空姐案告破,追問不能就此停止

在眾多網絡關心案情的情況下,滴滴同樣是緊張萬分,以至於在案發後,滴滴發佈公告懸賞100萬尋找嫌疑人,其心理的恐慌感撲面而來。滴滴一定知道,在此案面前,自己一定會受到眾多網友的質疑,甚至是監管部門的約談與問詢。甚至更進一步,或許因為會被關停。

拋開具體案情不說,我們應該追問:滴滴司機、乘客或者滴滴車與其他車發生糾紛時,滴滴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滴滴司機殺害空姐案告破,追問不能就此停止

從滴滴誕生至今,可以說壟斷了網約車的市場。既然壟斷,便是確立了絕對的地位,無論是司機也好,乘客也罷,都必須接受他的規則。而且連想都不用想,滴滴一定將自己的責任撇的一乾二淨。這樣做,難道真的合理嗎?

至5月16日,在事件平息之後,滴滴才公佈階段整改措施,其中包括順風車服務下線所有個性化標籤和評論功能;專項整治人車不符,截單前進行人臉識別等。這些整改,是滴滴在巨大壓力下做的自我整改,監管部門什麼態度呢?此時不應缺席。

滴滴出行,方便了市民,是技術更新的成果。這種成果,應該能夠很好地為大眾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