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奇的價值,以及李彥宏馬雲馬化騰用人之道

在隔夜美股交易中,百度股價暴跌9.5%,這和總裁兼COO陸奇將在7月離職新聞正式發佈有關。

但是陸奇價值,不是百度市值一夜蒸發80億美元,也不是陸奇到任後百度股價漲了60%,而是在BAT中已經掉隊很久的百度,曾經試圖做出改變,金牌經理人陸奇的到來,百度縮小與AT差距,留有最後一點想象空間。

陸奇的價值,以及李彥宏馬雲馬化騰用人之道

至於陸奇要做什麼,是all in AI還是其他,這些都不重要。

陸奇到來給百度帶來新風氣,比如直接談數據要結果,這不是很正常的嘛?但是會得罪人。因為慣性很可怕,互聯網新經濟已經不是三五年,在中國已經有20年,成立近20年的百度,在效率和組織動員力都會比創業期弱很多。

不要把百度近一年來人事動盪離職的鍋都甩給陸奇。在人事和財務方面,最後拍板的還是百度創始人robin。陸奇可以用結果論倒逼屬下,比如KPI來考核一個GM階段性工作是否合格,但GM不合格後是否一定要被fire,則不一定。

陸奇的價值,以及李彥宏馬雲馬化騰用人之道

陸奇曾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說起來光鮮亮麗,但如果沒有賜予尚方寶劍乃至先斬後奏權利,也都是浮雲。

鐵腕手段不是開會時狂懟屬下,因為並不解決實際問題,還會給工作帶來阻力。被懟的高管表面是尊重總裁,事後直達天庭把意見傳到李彥宏那裡不是沒可能,互聯網公司不是扁平化嘛,總監發給CEO郵件也很正常。

空降高管的阻力在於首先熟悉公司業務需要一定時間,其次熟悉企業文化更需要精力,可能後面這個更難。在美國企業超長服役的陸奇加盟之前肯定不瞭解百度文化,瞭解完是自己去適應,還是迎合,如果迎合,是否follow your heart?

與陸奇空降幾乎同時,李彥宏夫人馬東敏女士也迴歸百度,原來是“一言堂”,現在“夫妻店”,多了一座山頭。你讓陸奇如何管理?即使李馬二人公開場合力挺陸總裁,但是VP、GM等高層們做事時難道不會多琢磨,老闆和老闆娘是這樣想的嘛?執行力打個折扣,一定不奇怪吧。

說是鐵打的老闆,流水的經理人。但還是因人而異。還拿BAT來對比。騰訊二號人物劉熾平總裁、阿里集團CEO張勇,都是頂級經理人抗摔打的典型。在張勇之前,馬雲曾經邀請衛哲加盟,伴隨阿里巴巴B2B在香港上市,後因為內部管理問題衛哲被馬雲拿下,對外宣稱對阿里巴巴價值觀負責。

劉熾平2005年加盟騰訊,先是出任公司首席戰略投資官,負責公司戰略、投資、併購和投資者關係方面工作;2006年2月任騰訊公司總裁,幫助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負責公司日常管理和運營。

張勇2007年8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團,擔任淘寶網首席財務官;張勇自2013年9月起擔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運營官,全面負責阿里國內和國際業務的運營;2015年5月,張勇接任阿里集團首席執行官,成為僅次於董事長馬雲和副董事長蔡崇信的三號人物。這也是張勇在阿里的職業生涯頂點,因為馬蔡是創始人。

陸奇的價值,以及李彥宏馬雲馬化騰用人之道

張勇生於1972年,劉熾平生於1973年,陸奇生於1961年,馬化騰生於1971年,李彥宏生於1968年,馬雲生於1964年。

三個60後三個70後,陸奇和李彥宏是同時代人,劉熾平和馬化騰是同時代人。

張勇和劉熾平兩人在加盟阿里騰訊之前,都是財務領域高管。但這不是關鍵點,最重要的是,馬雲和馬化騰起初並沒有把公司大權交給兩人,適應一段時間乃至幾年,在公司積累一定程度,成為公司總裁/ceo。

但是,百度一開始就把所能給的職務都給陸奇,表面上是極大禮遇,實際上也是一種壓力。空降高管在公司毫無根基,本土系高管如何服從都是問題。

另外,馬雲馬化騰二馬伕人也不在公司參與事務。如果陸奇從一個獨立業務做起,比如AI,成立一個事業群,在這個事業群,陸奇有一切權利,用兩到三年,之後再勝任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或許結局也不一樣。說到底,李彥宏還是太心急,想畢其功於一役。但是如果沉痾已久,豈是一人一時可以改變?

李彥宏從來沒有淡出管理一線,也就沒有重回一線之說。百度要不要像微軟那樣,下定決心,更換CEO,創始人蓋茨和鮑爾默均退出管理,給新CEO最大支持。

但是經過陸奇,百度還有這個魄力嗎,頂級經理人還願意接這個繡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