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濟困 我們一直在路上

通訊員 王 偉 文/圖

扶贫济困 我们一直在路上

慰問貧困戶。

扶贫济困 我们一直在路上

在貧困村開展系列專場招聘會。

開欄的話:

當前,我市正處於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高質量跨越發展的關鍵階段。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上來,以“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的使命感,以“群眾不富、寢食難安”的責任感,以決戰決勝的勇氣和釘釘子的精神,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各級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五一勞動獎狀獲得單位、工人先鋒號獲得單位、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等作為先進模範,是時代的先鋒、前進的旗幟和行動的標杆。為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本報即日開設《榜樣的力量——勞模助力脫貧攻堅》欄目,聚焦全市各級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五一勞動獎狀獲得單位,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助力脫貧攻堅。

“每個月能掙4000多元,還能顧家,比以前在南方打工強多了。”“照顧家庭種地兩不誤,只要不遊手好閒,在家一樣能掙錢。”提起市五一勞動獎狀獲獎單位、河南省百蓓佳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組織開展的參於脫貧攻堅,百蓓佳在行動走進貧困村系列專場招聘會,正陽縣王勿橋鄉新豐村的鄉親們一臉幸福和滿足。

據悉,河南省百蓓佳衛生用品有限公司位於正陽縣產業集聚區,是一家致力於嬰兒尿褲、尿片、學步褲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企業。公司自成立至今,始終堅持以“義利兼顧、和諧發展”為宗旨,一直把關注社會公益事業、把社會責任當作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脫貧攻堅工作精神,該公司積極主動利用企業自身發展平臺,開展系列助力脫貧攻堅的活動。

就業扶貧

該公司在廣泛收集企業崗位信息後,積極組織開展參於就業扶貧,百蓓佳在行動走進貧困村系列專場招聘會,經篩選,提供不同類別崗位70餘個。該系列招聘會已陸續走進該縣熊寨鎮王大塘村、袁寨鄉陳莊村、王勿橋鄉新豐村等貧困村,發放各類用工宣傳單600餘張,接受各類用工信息諮詢400餘人次,安排貧困戶就業32人。入職後,該公司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生產技能和管理知識等方面的培訓,不僅解決貧困戶的就業崗位,同時還為他們的職位晉升拓寬渠道。為保障脫貧攻堅工作的聚焦性、有效性和持續性,該公司黨支部積極與貧困村黨支部對接,在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期間,只要貧困戶有就業需求,公司均優先解決。

產業扶貧

該縣王勿橋鄉新豐村貧困戶彭看常,大哥一直患病,妻子楊金娣也有殘疾,常年不能下地幹活,家裡的重擔落到了他一個人的肩上。為了掙錢養家,彭看常終年外出打工,沉重的家庭負擔讓他一籌莫展。正陽縣勞動模範、該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劉堅得知情況後,主動與其結起了幫扶對子。瞭解到彭看常有養殖獺兔的經歷,就動員他把獺兔養殖發展起來,並幫他找啟動資金、銷售渠道,為了讓他學到先進的養殖經驗和技術,每年為其資助5000元用作專項學習經費。現在,彭看常的獺兔養殖業紅紅火火,養殖場現已發展到母兔200多隻,年存欄2000多隻獺兔,月出欄600只,年收入可達3萬元,並已成立獺兔養殖合作社,同時帶動周邊10餘戶貧困戶發展獺兔養殖,共同走上了致富之路。2017年9月,彭看常手捧著印有“真情幫扶獻愛心,扶貧濟困送溫暖”的錦旗送給了該公司,以表達感激之情。

該公司還與正陽縣真陽街道辦事處簽訂脫貧攻堅幫扶協議,成為真陽街道辦事處的扶貧基地。該公司為承諾優先安排就業的真陽36戶家庭建檔立卡,並與其簽訂增收協議,連續3年,實現每戶每年增收2000元。3年來,公司用於此項支出不少於21.6萬元。

公益捐贈

該公司積極與正陽縣總工會、正陽縣團縣委等對接,共同開展“助力脫貧攻堅溫暖冬天”活動。去年冬季,該公司前往呂河鄉中心校、汝南埠中心校等學校,為貧困家庭子女送上價值萬餘元的圍巾、書包等用品,此次捐贈覆蓋了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在中小學階段就讀的子女。該公司連續兩年參加“金秋助學”活動,每年資助2名貧困家庭大學生每人3000元學費。今年6月初,該公司捐贈1萬元參與全縣2018年非公經濟人士助推脫貧攻堅愛心捐贈活動。據不完全統計,該公司近3年來用於公益捐贈支出不少於30萬元。

金融扶貧

2017年9月5日,該公司與該縣油坊店鄉舉行金融扶貧簽約儀式,共計有580戶建檔立卡的王勿橋鄉、新阮店鄉、油坊店鄉的貧困戶一同享受百蓓佳金融扶貧項目實惠。為了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致富,按照金融扶貧的有關政策要求,該公司積極與正陽縣扶貧辦對接,率先在全縣企業中實施金融扶貧帶貧項目,此次共與580戶貧困戶簽訂帶貧協議,每戶每年能領取3000元的分紅,此項目連續實施3年,該公司用於金融扶貧的分紅支出不低於522萬元。

脫貧攻堅是一項光榮的歷史擔當,該公司作為市五一勞動獎狀獲得單位、非公經濟的代表,在參與全縣的脫貧攻堅工作中,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堅持把自身發展與促進全縣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結合起來,與服務大眾、回報社會、承擔扶貧濟困的社會責任結合起來。進千家門、知千家情、解千家難、暖千家心,幫助困難村、困難戶制定發展措施,尋找致富之路,力爭貧困人口早日實現脫貧。用正陽縣勞動模範、該公司負責人劉堅的一句話說:“參於扶貧濟困,我們一直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