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明星夢」有多貴?

做一個“明星夢”有多貴?

2018年3月,一年一度的藝考戰役拉下帷幕,但緊張的氣氛仍未平息,反而愈演愈烈——4月成績扎堆放榜,能否如願拿到“合格證”,成功邁過藝考門檻,讓百萬藝考生延頸鶴望。

他們中不少人懷揣著明星夢,渴望鯉魚跳龍門,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知名學府的表演系炙手可熱,中國傳媒大學表演專業的報錄比例更是高達327:1。

藝考熱催生藝考經濟,藝考培訓機構遍地開花,藝考培訓市場逐漸成熟。為了藝術夢想,百萬藝考生不惜高投入,藝考培訓機構為了商業利益,競爭白熱化。高溫煅燒的藝考市場,呈現怎樣的眾生相?日前,每經影視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行業現狀:搶生源給回扣40%以上

每經影視記者在網上搜索“藝考培訓”,發現這類培訓機構數不勝數,還有一些機構打出了“第一門戶”、“有影響力品牌”等奪人眼球的廣告詞。不少藝考培訓機構頗有針對性,垂直細分到了美術、表演、音樂等各個專業。

方正證券研究統計,

藝考生在2015年就達到了100萬人,2017年約102萬人。看似小眾的藝考培訓在2017年實現了約416億元的市場規模,2015~2020年,藝考培訓市場有望實現五年複合增速9.06%。

每經影視記者調查發現,數量龐雜的藝考機構並非都是衣食無憂,為了爭奪市場,它們普遍存在行業亂象。

高比例回扣搶奪生源

教育賽道的顯著特點是行業分散,培訓機構小而多。據方正證券統計,即便是規模最大的新東方、好未來等機構,加起來也只佔整個教育市場不到10%。每經影視記者採訪發現,相對而言,藝考培訓這個更加垂直的教育市場,“散戶化”現象尤為明顯。

藝考培訓機構目前處於一個“中間肚子大”的階段,特別小的機構難以存活,但大的機構還在醞釀中。

陳晨十年前就涉足藝考培訓,目前是某線上傳媒藝考培訓代表機構的創始人之一,她告訴每經影視記者,市場上數量龐大的藝考培訓機構規模並不大,這些機構生存依然是招生為王、渠道為王,“即便是在北京,雲集知名藝術院校的地方,這裡的藝考培訓機構很多也要選擇與地方機構合作來招攬生源,這樣才能比較好地生存下去。”

據智來時代的報告,絕大多數藝術培訓機構年營業額在500萬元以下,專職員工數也大多在50人以下。即便是規模相對大一點的藝考培訓機構,生源數量也十分重要,一位藝考培訓機構的高層向每經影視記者表示:

規模化後,需要規範化管理、師資團隊、大的教學場所,從而產生巨大的成本。基於成本壓力,若每年達不到一定的招生人數,就會出現虧損,產生經營的風險。

做一個“明星夢”有多貴?

▲藝考培訓市場規模(圖/方正證券研究報告)

然而,藝考培訓機構魚龍混雜,難免產生行業亂象。從事藝考培訓20年的北京吳作人美術學校校長趙笠君對此很痛心,他告訴每經影視記者,

惡性競爭讓不少藝考培訓機構“買學生”,背離了藝術教育的初衷,有些藝考培訓機構進入中學大量地“買學生”,這種惡性競爭讓培訓萎縮,很難培養出藝術人才。

幾位藝考培訓機構的負責人在接受每經採訪時均提到,藝考機構用給高回扣的方式招學生,已是行業的潛規則,

一般來說,回扣的比例是40%~50%,有的甚至誇張地給到了100%。

100%怎麼賺錢?對此趙笠君無奈地笑著說:“這些機構就賺學生食宿的錢唄,有利潤總是好的。”

行業面臨整合洗牌

藝考培訓行業目前到了要洗牌的階段,未來兩年有可能出現真正的龍頭。”

陳晨說,這麼多年藝考培訓機構更迭換代,隨著藝考人數不斷增加,不少藝考培訓機構的主營業務細分到某個專業,比如表演、音樂、美術等,但“藝考培訓機構還沒有類似新東方這樣的機構。”

方正證券研究認為,藝考培訓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口碑和資源輸出能力。多家受訪的藝考培訓機構表示,由於目前行業沒有規模大、有影響力的品牌龍頭,所以資源輸出能力顯得更加重要,即渠道優勢。一位深耕藝考培訓多年的資深人士告訴每經影視記者:

傳統的藝考培訓都是以自己的渠道,通過掌握了多少學校、合作建立了一定關係。這樣形態的機構佔比非常高,幾乎90%以上都是這樣。

做一個“明星夢”有多貴?

▲2012年~2016年普通高校藝術類本科生招生、在校、畢業人數情況(圖/每經制圖)

正因為如此,一些地方藝考培訓機構反而憑藉在當地的渠道優勢,成為了具備一定規模的區域龍頭。

做美術專業藝考培訓的荷馬教育服務的學生有近1萬人,稱得上是全國單體量最大的藝考培訓機構。荷馬教育在西南地區一家獨大,其財務總監張波坦言,這很大程度依賴於四川美院的影響力。四川美院和荷馬教育總部均坐落在重慶,荷馬教育的考生機構中,川渝考生佔比高達70%左右。張波說:“荷馬教育以前的渠道輸出主要對口四川美院,藝考培訓都以學校招生為主,學校所在地能吸引大批學生。學校所在的區域,專業強的老師也在,學生就會來這裡,形成連鎖反應。”

與荷馬教育類似,依靠渠道形成區域優勢的還有杭州的老鷹教育,其依託中國美院的渠道資源。據老鷹教育公開轉讓說明書披露,中國美院接近1/4的學生來自於公司。老鷹教育因此也能在浙江地區擴大規模,在浙江富陽、轉塘、象山等地建了四大校區。

不過,區域龍頭所佔的市場份額依舊很小,張波告訴每經影視記者:“荷馬教育大約佔2%的市場份額,只有在整個市場佔30%以上才能說打出了品牌效應。”因此,區域龍頭的目標仍是努力發展成全國性的連鎖,成為行業品牌龍頭,但這在業內資深人士看來並不容易。“行業整合是大勢所趨,區域性龍頭會繼續加強區域市場的力度,但由於區域性的政策不統一,區域內業態各異,還可能發生變化。”藝考培訓行業的資深人士告訴每經影視記者。

美術比表演更“吃香”

藝術培訓(包含少兒藝術培訓和藝考培訓)市場規模自2015年以來持續增長,方正證券預計,到2020年有望達到1800億元,這與政策紅利不無關係。

藝術培訓行業前景廣闊,其中的藝考培訓市場逐漸成熟。每經影視記者通過國家統計局數據看到,2011~2016年,普通高校藝術類本科生招生數不斷增長,2016年藝術類本科生招生佔比首次突破10%,達到11.19%,反映出社會和市場對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認可。

做一個“明星夢”有多貴?

▲2012年~2016年普通高校藝術類本科生招生、在校、畢業人數佔比情況(圖/每經制圖)

方正證券研報認為,2020年藝考培訓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40億元,人均藝考培訓花費5.1萬元,相比2017年增長24.4%。每經影視記者調查採訪發現,每年藝考季表演專業炙手可熱,但資本更青睞的是美術專業。

藝術培訓融資超過百次

藝考培訓是上下都有切入口的產業,大家認為能夠形成規模。其實資本從2014至2015年就開始密切關注藝考培訓市場,但受到一些限制,有的投資人觀望了一兩年。

荷馬教育財務總監張波告訴每經影視記者,政策東風助力,對藝術培訓行業發展意義重大。

做一個“明星夢”有多貴?

▲《關於修改的決定》(圖/方正證券研究報告)

張波提到的政策,是2016年11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修改的決定》(簡稱“民促法三審修訂案”),民促法三審修訂案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其明確了藝術培訓機構舉辦人可以按照公司法有關規定取得辦學收益,培訓機構可以根據市場調節自主收費,以及後續有望獲得優於普通企業的稅收優惠等。

“民促法三審修訂案出臺後,讓投資人看到了獲得長遠回報的機會,對藝考培訓產生了積極促進作用。”張波說。每經影視記者注意到,政策紅利驅動資本湧入,藝術培訓行業融資深度和廣度都在增加。據IT桔子、36氪、方正證券研究所相關資料,2013~2016年藝術培訓行業融資超過百次,2015~2016年是融資高峰,千萬級人民幣以上的融資有24次。

做一個“明星夢”有多貴?

▲藝術培訓行業融資情況(圖/方正證券研究報告)

受益於藝術培訓行業迎來投資潮,其中的藝考培訓優質企業也紛紛通過融資以求快速發展,佔據市場主流地位。老鷹教育、微力量於2016年登陸新三板,美術寶、荷馬教育、湃樂思教育、白塔嶺畫室等也展開了大規模融資。

美術寶2016年共獲得1.18億元融資,投後估值超過5億元;荷馬教育2017年2月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目前正進行B輪融資;湃樂思教育於2017年6月完成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滬江投資旗下專注於中早期教育項目的互桂基金,其在2016~2017年先後投資了12個教育培訓公司;白塔嶺畫室2017年9月宣佈獲得近億元B輪融資。

投資人給荷馬教育的報價10億~12億元,荷馬教育預計融資2億~3億元,荷馬教育融資以產業投資為主,藝考機構的現金流比較充沛,其實並不缺錢,但要進行整合發展,需要一些資本助力。

資本熱衷,是這兩年藝考培訓機構感受到的明顯變化。湃樂思教育創始人陳晨深有感觸,2017年頻繁有機構找上門來談投資,但她認為,目前這個行業的資本處於“有點亂”的狀態,

一些資本想佔據這塊市場,但並沒有想好具體要怎麼來做,長期發展;一些是看好藝考培訓機構的現金流,不重視教學,有的甚至想先把錢‘攏過來’,再做其他投資、高利貸款等。

美術藝考機構最受資本歡迎

作為每年備受關注的藝考,2018年全國報考人數又創歷史新高。其中,表演專業競爭最為激烈。

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和上海戲劇學院這四家頂尖學府2018年表演系(學院)報錄比例分別為194:1、195:1、327:1和126:1。

這幾年,一些“鮮肉”明星也加入了藝考大軍,使得表演專業的招考更是博人眼球。然而,每經影視記者通過採訪調查發現,

表演招考持續高熱,但表演專業的藝考培訓並不是資本最熱衷投資的,市面上融資規模較大,經營良好具有代表性的藝考機構是從事美術專業培訓的。

據方正證券統計,2013~2017年融資加速的藝術培訓行業優質企業有10家。每經影視記者發現,這其中針對藝考培訓的企業有三家,分別是美術寶、荷馬教育、白塔嶺畫室,它們全部是做美術專業培訓的。其中荷馬教育目前服務的學生近1萬人,張波告訴每經影視記者:“公司2017年營收超過1億元,淨利潤為3000萬~4000萬元。”

2016年掛牌新三板的老鷹教育也披露了相關經營數據,2015年、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分為7794.5萬元、1.22億元,歸屬於掛牌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2985.7萬元、3035.7萬元。2017年上半年老鷹教育營業收入4788.1萬元,同比增加45.02%,歸屬於掛牌股東的淨利潤為-514.9萬元,這是因為公司將激勵管理團隊的股份支付850.4萬元計入了當期管理費用,扣非後淨利潤為325.7萬元,同比增長124.64%。

做一個“明星夢”有多貴?

▲老鷹教育2017年上半年財務數據(圖/老鷹教育相關公告)

相比而言,主營傳媒藝考,同年掛牌新三板的微力量(836143)相關負責人告訴每經影視記者:

我們機構每年報考編導、服裝表演的升學率最高。

每經影視記者注意到,微力量2015年歸屬於掛牌股東的淨利潤為200.5萬元,但2016年、2017年上半年均是虧損,歸屬於掛牌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280.4萬元、-579.7萬元。

做一個“明星夢”有多貴?

▲微力量2015年、2016年、2017年上半年等相關財務數據(圖/Choice金融終端)

藝考培訓業內資深人士同時表示,表演專業的培訓機構非常零散,整個行業美術藝考培訓的整合程度更高,“美術培訓機構,從數百家整合到如今剩下二、三十家大型的。因為美術培訓的標準化更高,尤其在考試方面,所以更容易整合。”

何為“標準化”?

一所國內頂尖美術院校的教授告訴每經影視記者:“通俗來講,每年幾大美院都會出高分試卷集(畫冊),讓培訓機構有機可尋,即拿一張標準的高分試卷來讓考生臨摹,創作模式變成了‘背畫’,但表演、音樂等藝術類專業,考評並不能那麼‘標準’,更多是仁者見仁。”

標準化更利於規模生產,這是美術專業培訓的優勢。此外,資本青睞美術藝考培訓,還因為美術是藝考的“主力軍”。

據統計,除專業的美院外,全國有1700多所大學95%以上都開設美術專業。幾家代表的美術藝考培訓機構均表示,“這幾年每年美術考生約53萬~55萬,佔比約60%。”這遠遠高於表演、編導等藝術類專業考生規模。老鷹教育按照2011~2015年美術考生平均培訓費用及人數規模,認為美術高考繪畫培訓業務的市場規模約為267億元。在2016年年報中,老鷹教育預估2018年美術高考培訓市場規模300億元,這相比2015年增長了12.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