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紙堆里嗅書香——蘇州的古舊書市場(舊作)

這是2006年的舊作,感慨蘇州舊書市場今不如昔;現在再看此文,又復感慨。這幾年淘舊書常去的有上海、南京等地,蘇州總是匆匆而過,要去也只去山塘街的琴川書店。據說,堅持做舊書的,據說還有幾家,但都沒機會尋訪。是為記。

故纸堆里嗅书香——苏州的古旧书市场(旧作)

蘇州是文化古城,很久以前就已經有了人間天堂的別稱,可見他的文化與經濟上的地位。蘇州現在的人民路,舊稱「護龍街」。舊時,護龍街之與蘇州就好比福州路之於上海,曾經聚集了很多書店。現如今,福州路依然是上海書店的聚集地,而人民路現在除了藍色、外文、古舊三家書店,就沒有象樣的書店了。

藍色書店最難,是一傢俬人書店,是與南京先鋒、南通少兒類似的書店,書店的定位偏向學術,而其生命力來自蘇州的大學,那些教授和他們的研究生,而藍色書店的牌子已經超越了藍色書店的價值,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而緊靠著藍色北側的外文書店,與其他城市的外文書店沒有本質的區別;本文主要說的是古舊書店。

古舊書店位於人民路與干將路的交界處,而這兩條路分別是蘇州市區南北向和東西向的主幹道。干將路本來是兩路夾一河,現在已經有路沒河了,但河的痕跡還在。在臨近交叉點的時候,人民路通過樂橋銜接南北,而干將路順勢低下去,象河水一樣從樂橋下面穿過。所以站在樂橋上,看著橋下如舟船般穿行的汽車,別有一種意趣。

樂橋往北第二家就是古舊書店,書店有三層,底層經營藝術類圖書,二樓、三樓是舊書和古書。一般人分不大清古書和舊書,以為是一樣的,其實古書未必舊,舊書未必古,舉例說,一本2005年出版的《四書章句》是古書,而1980年出版的《射鵰英雄傳》是舊書。所以古書是內容古,舊書是書本舊。古書的價值在於他選用的版本、現行的編委以及裝禎等,而舊書的價值則體現在目前的新舊程度、原版現存的數量等因素。

故纸堆里嗅书香——苏州的古旧书市场(旧作)

當年蘇州古舊書店三樓古書區,

這位老先生專門管這些古舊書。

———————————————

當然,古書和舊書的關係是很緊密的,很多古書的內容直接來源與很舊的舊書——很久以前出版的書。清代、明代……宋代乃至更為久遠以前。因為古代的印刷業相對現在落後,所以這些書的印量都很少,加上時間的流逝,能保留至今的很少很少,所以如果這些書的內容好、品相又好的話,價值就不斐。但這些書,並不在經營古舊書的書店,而在書香門第的私人收藏。

因此,在古舊書店以外,經營古舊書而苦於沒有足夠數量和檔次古舊書的書店,就很關心一件事情——哪個老先生已經垂暮而他的兒子是否不肖?

這樣的書店在蘇州曾經有好幾家,我剛到蘇州的時候,在十梓街有兩家,分別名為鑑玉堂古舊書修補店和琴川古舊書修補店。在錦帆路有一家陶然亭書店,在雙塔附近有一家陶然書店。陶然書店搬過兩次就沒了蹤跡,陶然亭書店亦復如是,鑑玉堂古舊書修補店和琴川古舊書修補店堅持了一段時間也關了。後來又冒出一個琴川書店,與原來鑑玉堂和琴川有些淵源,老闆是個年輕人,最喜歡的書是《浮生六記》,認為最愜意的生活莫若沈復,賢妻若此,夫復何求?另外一家是文育山房書店,老闆是一個老先生,編過書,在文化圈有一席之地的那種。琴川的老闆大言炎炎,但到古舊書店和文育山房,謙遜如赤子。後來,琴川書店搬到了山塘街,但我始終沒再見過,而不久前也聽說文育山房快要關門了。

故纸堆里嗅书香——苏州的古旧书市场(旧作)

經營古舊書需要有一定文化功底,一個出色的書商,對書版本、鑑別等的瞭解程度往往比一個出色的淘書者更為深入。沒有這樣的功底就很難經營古書,所以蘇州也有隻經營舊書的書店,這樣的書店有一家,叫做阿生書店。原來在相門前莊,客戶群定位是大學生,營銷手段是低價。後來生意蕭條,也搬了地方,上次去看,亂得很。

此外,蘇州還有古舊書的交易市場,最初是在彩香,每逢週末,就聚集了一大批舊書商,佔據了彩香舊貨市場的長長的路面,鋪滿了各式各樣的書。因為是大量的書一時雲集,加上書商又多,所以這樣的場合還價是比較容易的。後來,舊貨市場開闢的專門的攤位租給一些書商,每天都開市,但可淘的書反而顯得少了。

經營古舊書的書店老闆常常在淘書前賣弄他的掌故,而淘書者又每每有人在書攤前賣弄。等級在任何領域,永遠都存在。

在蘇福路,德合小商品市場,也有過舊書攤位,不久前過去,整個市場都搬走了,這些舊書商何去何從,不得而知了!

蘇州的舊書店和舊書市,越來越弱了。

2006年6月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