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常見傳染病預防知識

一、常見的傳染性疾病

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風疹、猩紅熱等呼吸道傳染病和腸道傳染病。可通過空氣、短距離飛沫或接觸呼吸道分泌物、食物、水蟲媒等途徑傳播。學校、托幼機構、養老就等人員比較密集、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現病例容易引起發生暴發流行。

二、常見傳染病的特點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

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汙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主要症狀:有發熱、全身痠痛、咽痛、咳嗽等症狀。

易感人群:人群對流感普遍易感,病後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持久,因病毒不斷髮生變異,可引起反覆感染髮病。

預防措施: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較為有效的方法。由於流感病毒變異快,通常每年的流行類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種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達到預防的效果。此外,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在流感季節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老年人、兒童儘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也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種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凡是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接觸後90%以上均會發病,1-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

傳播途徑:麻疹患者的口、眼、鼻等處的分泌物中含大量病毒,可通過咳嗽、咳痰、打噴嚏等方式汙染空氣,引起感染,還會通過接觸汙染的物品感染。

主要症狀:麻疹的潛伏期為10-11天,開始時症狀類似感冒,但同時出現眼紅、眼皮發腫、流淚、怕光、打噴嚏、咳嗽等更嚴重的症狀。第4天起從耳朵後面開始出現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內皮疹遍及全身,隨後疹退,脫屑,其他症狀也逐漸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見於嬰幼兒,但近年來由於麻疹疫苗的廣泛接種,發病年齡有後移趨勢。

預防措施:儘量減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屬接觸是預防麻疹的關鍵。做好保健工作,按時接種麻疹疫苗,室內空氣流通,流行季節少到公共場所,鍛鍊身體,增強抗病能力。

水痘

水痘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水痘患者多為1-14歲的兒童。在幼兒園和中小學校最容易發生和流行。雖然水痘屬於急性傳染病,但預後較好,一般不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傳播途徑:水痘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汙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

主要症狀:水痘病毒感染人體後,經過大約2周的潛伏期,患者可出現頭痛、全身不適、發熱、食慾下降等前期症狀,繼而出現有特徵性的紅色斑疹,後變為丘疹、再發展為水皰、常伴有瘙癢,1-2天后開始乾枯結痂,持續一週左右痂皮脫落。皮疹軀幹部最多,頭面部次之,四肢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見兒童,一次發病可終身獲得較高的免疫力。

預防措施:接種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經濟的預防措施。流行期間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經常開窗通風。

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播途徑: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風疹的患兒,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帶有病毒,主要經空氣飛沫傳播,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為多。風疹病毒還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感染本病,可導致胎兒畸形。

主要症狀:以低熱、上呼吸道輕度炎症、全身散佈紅色斑丘疹及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徵,若孕婦在妊娠早期感染風疹可能導致胎兒先天畸形。

易感人群:嬰幼兒普遍易感,育齡婦女、普通成人偶見感染。

預防措施:預防風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種風疹疫苗。在春季風疹高發期,儘量少帶兒童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如商場、影院等地,避免與風疹病人接觸。孕婦尤要當心,以免感染而影響胎兒。保持室內開窗通風,空氣流通,增加戶外活動,加強體育鍛煉,講究個人衛生。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腮腺炎,亦稱"痄腮",是一種通過飛沫傳播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春季節容易發生,多發生於兒童。

傳播途徑: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飛沫傳染,少數通過用具間接傳染,傳染性強。

主要症狀:本病大多數起病較急,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等全身不適症狀。患者一側或雙側耳下腮腺腫大、疼痛,咀嚼時更痛。併發症有腦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睪丸炎等。整個病程約7-12天。

易感人群: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後可獲終生免疫。

預防措施:及時隔離患者至消腫為止。接種腮腺炎疫苗。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

傳播途徑:主要經消化道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粘膜皰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心、腳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併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5歲以下的兒童及嬰幼兒普遍易感。成人感染後一般不發病,但會將病毒傳播給孩子。

預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風,流行期間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腸道傳染病

腸道傳染病是由多種細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狀為主的傳染性疾病。常見的有霍亂、細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傷寒、感染性腹瀉、手足口病等。這些疾病發病急、傳播快、傳染性強的特點,如不及時採取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種腸道傳染病的流行。

腸道傳染病的傳染源是腸道傳染病人和病原攜帶者,其糞便和嘔吐物中帶有大量致病菌,從體內排出,汙染周圍環境和水源。腸道傳染病可通過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觸和蒼蠅等媒介進行傳播。

(1)經水傳播:飲用被腸道傳染病人或病原攜帶者排出的糞便、嘔吐物汙染或在水中洗滌病人的衣褲、器具、手等未經消毒的生活飲用水,引起的傳播。經水傳播的腸道傳染病易出現暴發疫情。

⑵經食物傳播:食用被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汙染的食物引起的疾病,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發流行。

⑶接觸傳播:通過接觸被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汙染的衣物、文具、門具、門把手、人民幣等介質造成病原體傳播。

⑷蟲媒傳播: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被蒼蠅、蟑螂等媒介昆蟲接觸後,並隨著昆蟲的活動進行傳播。

三、預防傳染病的措施

1、一般措施:

⑴控制傳染源:不少傳染病在開始發病以前就已經具有了傳染性,當發病初期表現出傳染症狀的時候,傳染性最強。因此,對傳染病人要儘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防止傳染病蔓延。

⑵切斷傳播途徑: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做好環境消毒。消滅外界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使病原體喪失感染健康人的機會。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殺滅蒼蠅、蚊子、老鼠、臭蟲等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或動物,能阻斷疾病的流行。

⑶保護易感者: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應該注意保護易感者,不要讓易感者與傳染源接觸,並且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

2、具體措施:

⑴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

⑵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⑶不到人口密集、人員混雜、空氣汙染的場所活動。

⑷常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汙濁的毛巾擦手。

⑸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⑹合理安排好休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⑺不食、不加工不清潔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不喝生水,水果洗淨削皮。

⑻不隨便傾倒、堆放垃圾;不隨地吐痰、打噴嚏時掩好口鼻。

⑼出現發熱或其他不適症狀及時就醫;到醫院就診時戴好口罩,回家後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10)預防腸道傳染病要做到“六要”“六不要”

“六要”

食物要新鮮、要煮熟煮透。

食具(碗、筷、湯勺等)要煮沸消毒。

要消滅蒼蠅、蟑螂等媒介昆蟲。

飲用水要消毒,生吃瓜果應洗淨。

飯前便後要洗手,搞好個人及環境衛生。

“六不要”

不要吃生醃的海產品。

不要喝生水。

不要吃蒼蠅接觸過而未重煮的食物和腐敗變質、不乾淨的食物。

農村不要在飲用水源邊洗刷馬桶、糞具和吐瀉病人的衣服、汙物。

不要到有急性腸道傳染病病菌或病毒汙染的河裡去游泳、洗澡。

不要到急性腸道傳染病患者家去串門。

(11)預防腸道傳染病,要把好“病從口入”關,做好“三管一滅”。

管好飲食: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吃蒼蠅叮爬過的食物;不暴飲暴食;飯前便後要洗手;隔夜的飯菜和買回來的熟食要重新煮沸;餐具、食物要防蠅;餐具要煮沸消毒;生熟刀板要分開;生食瓜果要洗滌消毒;杜絕生吃水產品。

管好水源:自來水要按規定消毒;不喝生水;不到被汙染的河、塘水中取水、洗澡;不在河邊洗刷腸道傳染病的衣服、用具和便桶;防止糞便、農藥、髒水汙染水源;使用河水的地方,應劃分飲水段和用水段。

管好糞便:糞便要進行無害化處理;不施鮮肥;病人的嘔吐物和排洩物未經消毒,不得傾倒,汙染環境。

殺滅蒼蠅:保持室內外環境衛生,消除和控制蒼蠅孳生地;採取各種措施消滅蒼蠅、蟑螂、老鼠等媒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