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以人民爲中心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改革開放40年|以人民為中心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改革開放40年|以人民為中心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中國參與國際多邊合作和全球治理,是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推進而逐步深入的。中國的改革開放為國際多邊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中國參與全球治理又促進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40年來,中國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為全球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力,為國際治理體系建設貢獻了中國方案。全球治理的中國理念為世界所關注,也為應對全球治理困境提供了一種新的價值標準——以人民為中心。

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現代政治制度建構中最核心的特徵,這既來自於馬克思主義對人的關注,也來自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新中國在建立和建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人民當家做主、為人民謀利益的理念,這也是改革開放40年成就的根本原因。

但不可否認的是,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積累了很多不平衡和不可持續的矛盾。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發展為了人民、發展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重新強調把增進人民福祉、維護人民利益作為發展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此基礎上提出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發展不再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和數量,而是著力於改善民生、增強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維護社會公平,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以人民為中心既是國內發展理念,是全球治理中國方案的核心內涵。

當今世界面臨諸多危機,新舊挑戰並存,各國之間缺乏信任與合作,西方建立的全球治理體系愈發不能適應形勢變化,反而造成了很多問題。西方全球治理體系的核心特徵是以資本為中心,實行自由市場體制,財富的積累是發展的根本目的。雖然能最大程度挖掘經濟增長潛力,卻是不可持續的。資本邏輯下對投機行為缺乏監管和約束,導致經濟危機風險;資本的逐利性造成兩極分化,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社會不滿情緒增加,蔓延到政治和社會領域,出現政治極化、民粹主義、民族和宗教衝突等一系列後果。南北差距、恐怖主義事件、地區衝突、環境惡化、宗教民族紛爭等很多全球性問題,都來自於這種全球治理體系的缺陷。

中國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本質上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旨在為全球治理提供新的價值標準,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公正合理方向發展,解決全球性問題的根源。只有從人民視角出發,才能淡化差異和分歧,獲得更多認同。中國自古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說法,認為不同地域、宗教、文化、民族的人民,都具有情感的相通性和追求的相似性,儘管不同的國傢俱有差異性和多樣性,各自發展水平不同,卻有著共同的目標,面臨共同的危機,是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全球問題的解決無法依靠一個國家而做到,只有相互尊重、平等合作、集思廣益、各盡所能,才能共同應對全球化的各種挑戰,實現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發展。

以人民為中心的全球治理是平等包容的。以資本為中心的全球治理,往往容易成為少數國家和少數群體的遊戲場,而以人民為中心則致力於將全球化的成果實現“共商、共建、共享”,是解決當前全球治理困境的關鍵。

西方全球治理體系強調一元論和西方優越論,西方模式是唯一正確的道路,發達國家向外輸出自身的價值觀和政治經濟體制,並頻頻利用人權、民主、環境等議題對他國施壓。在此過程中,忽視了發展中國家的真正需求,導致內部混亂和兩極分化。而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觀則尊重不同的文化、宗教、民族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平等的,在國際交往中不能以犧牲他國為代價獲得自身的利益,不能將自身的發展模式強加於他國,鼓勵發展中國家尋求適合本國國情、有利於本國發展目標、為人民謀福利的道路。

以人民為中心的全球治理是公正合理的。以資本為中心的全球治理觀強調公平的自由市場機制,但由於各自經濟實力的不同,結果會導致貧富差距加大,不平等加劇。西方國家建立的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貿組織等國家金融貿易平臺,具有維護髮達國家優勢地位的傾向,發展中國家缺乏與之抗衡的經濟實力和話語權,只能被迫服從不公正的國際規則。

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更加公正合理,使得全球化的成果更加惠及各國人民,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全球治理觀最重要的著力點。倡導國際關係的民主化,國際規則的制定要各國商量著來辦,才能夠推進其有效運行,為全球問題解決提供動力。

以人民為中心的全球治理是合作共贏的。以資本為中心的治理觀將國家間看做具有競爭關係的利益體,是非敵即友、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在交往中缺乏信任,將自身利益作為唯一的考量。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觀則強調國家之間的共同利益大於分歧,他國利益的獲得並不意味著對自身利益的損害,可以通過合作達成共贏,共同創造更大的價值。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參與到國際交往中,要擴大各自的利益交匯點,更加註重彼此之間的共識,淡化分歧,增強合作,每個國家都可以從中受益。

以人民為中心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公正合理,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不僅符合人類歷史的方向,也符合中國自身的長遠利益。

國內發展和國際背景具有深刻的互動關係,中國的改革開放仍在進行,國內發展面臨著市場供求矛盾、出現產能過剩、資源供給緊張、環境汙染、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中國海外利益也日益增多,恐怖主義、地區衝突、跨國犯罪等全球性問題與中國息息相關,只有推動建立新型全球治理體系,推動世界可持續發展,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才能為中國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國際環境。因此,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既是國際形勢要求,也是中國自身發展的要求,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作為中國製度建構最為重要的核心理念,將為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和重構提供寶貴的智慧資源。

撰文:成書婧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

改革開放40年|以人民為中心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