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藥輕微腹瀉的原因及服藥期間的注意事項


很多人生病後會選擇中藥治療或調理,但偏偏有些人喝中藥後會出現輕微腹瀉,這種情況下,大家就需要知道,喝中藥後引起輕微腹瀉的原因和服藥期間的注意事項。

中藥引起輕微腹瀉的原因

1、中藥本身有瀉下的作用

如洩熱通便型中藥:大黃、芒硝、番瀉葉等,潤腸通便型中藥:火麻仁、郁李仁等,洩水逐飲型中藥:甘遂、芫花等;清熱解毒類中藥也具有輕微瀉下的作用,這些藥物涼性較大,在清洩裡熱的同時,也具有瀉下解毒的功效,如金銀花、連翹、蒲公英、黃芩等;若醫生在藥方中使用了比較多的滋陰、養血藥物,就會增加腸道中的水分,出現滑腸甚至腹瀉的情況。

2、與患者本身體質相關

古人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發現,每一種藥物以及食物都有各自不同的寒熱屬性,辨明病證以後,用對證則對治療有助,反之則對治療有礙,如患者脾胃虛弱,脾失健運,服用清熱瀉火藥,油炸粘膩、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則容易損傷陽氣,引起腹瀉和食慾不振。

3、服藥過程

服藥過程也是影響藥物吸收導致腹瀉可能的原因。服用溫度不適宜,也容易產生腹瀉情況,現代人生活節奏快,不少患者選擇代煎中藥,每次服用前用開水將藥袋溫熱了再喝,且中藥成分複雜,低溫保存後在沒有完全熱開的情況下服用,也可能產生腹瀉。

服用中藥期間的注意事項

1、吃中藥時一般都要忌生冷、寒涼食物,尤其是藥物中有桂枝、附子等比較溫熱的藥物時更需注意,如果這邊吃著中藥那邊喝著冷飲、啤酒,或是西瓜、葡萄、蝦蟹之類的不忌口,就很容易發生腹瀉。

2、喝中藥前後一小時左右最好不要喝茶,咖啡,牛奶或豆漿,以防妨礙藥效,影響藥物療效或引起腹瀉。

藥師提醒

處方是治療的靈魂,劑量是療效的關鍵,合理的服用方式是治癒的保證,遵醫囑治療能將中藥治療效果最大化。出現輕微腹瀉不慌張,理清原因,規避風險,必要時及時複診。


審稿專家: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張耕 、 廣東省藥學會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皮膚病醫院 朱全剛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官方公眾號(PSMChina)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