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浩氣長存》之:祕密行動(33)

原創:《浩氣長存》之:秘密行動(33)

(河南省寶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金憲章的傳說)

百靈廟位於綏遠省會歸綏(今呼和浩特)以北約一百六十五公里,傳說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六年(1690一1697),當時居住在新疆地區的蒙古部落首領噶爾丹叛亂,康熙皇帝率兵親征。他的軍隊路過陰山北麓,在此安營紮寨。康熙皇帝騎馬跑上山嶺,遠眺廣闊無垠的草原,見到這裡沒有一座寺廟。這位熱心支持蒙古民族奉行喇嘛教的皇帝,授意喀爾喀右翼旗(通稱達爾罕旗)貝勒在這裡建立一座寺廟,便於傳教。貝勒遵從康熙的旨意,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開始建廟,到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竣工。清朝廷賜名“廣福寺”。因為是貝勒所建,故俗稱“貝勒廟”,後訛傳為“百靈廟”。由於有九條大小道路通過這裡,又叫九龍口,乃是當時西部的交通要地。偽蒙軍幾年前就佔據這裡,構築了堅固的防禦工事,貯藏了大量的彈藥和糧食,並以此作為基地伺機向歸綏進攻,在這裡駐守的是王英部的偽軍馬隊和偽蒙第七師穆克登寶部。

攻打百靈廟前,傅作義專門派出二一一旅參謀長袁慶榮化裝成商販,前往百廟作戰地偵察,對其周圍地形及工事構築,兵力配備等全面掌握。

收復百靈廟一個重要的戰術問題就是部隊要在零下20度的寒冷天氣裡,秘密奔襲一百七十公里。

孫蘭峰的二一一旅駐守在歸綏,這裡到處都受到日本特務的監視,一有風吹草動,特務們很快就會發現。怎麼辦?傅作義專門把孫蘭峰叫到司令部,授以用障眼法迷惑特務。傅作義說:“要想取得一戰成功,必須先將特務和暗探們迷惑起來,部隊出發前幾天,每天你們要像無事似的拉出離歸綏東十五公里外白塔一帶,進行野外演習,清晨拉出,天黑後再返回駐地,使特務機關以為部隊出動是例行野外演習,免生猜疑。”

安排好二一一旅,傅作義即刻對外聲稱換防,將趙承綬的一個團調出整訓。孫蘭峰按照傅作義的吩咐,聲東擊西,令部隊每天到白塔進行野外軍事演習,傍晚返回駐地,如此日復一日,以此來麻痺特務和暗探。在演習時,孫蘭峰還親率團長以上幹部化裝,潛伏到距百靈廟只剩二十多公里的高沙梁一帶偵察。之後,傅作義與旅、團長們仔細研究偵察結果,暗地裡加緊備戰,確定各部隊行軍路線、集結地點、攻擊位置、攻擊方向等事項,最後把奇襲日期定為11月22日晚。

戰前,傅作義親自向參戰官兵進行戰鬥動員,他在講話中說:“我們綏遠軍取得了紅格爾圖的大勝利,從這一點來看,日偽軍並不可怕,咱們這次行動要誓保國土,以盡責任,決心犧牲,以雪恥辱。將士們要抱定決心,與敵決一死戰。大家還有什麼要求儘管說。”

“一切準備就緒,請將軍下令!”

“好,出發!”

綏遠軍各部登上汽車,在夜幕的掩護下,按行軍序列秘密向百靈廟駛去。

深夜,陰雲密佈,不見星月,路徑難辨。驟然間大雪瀰漫,氣候下降,寒氣逼人,半夜裡氣溫降至零下25度,先頭部隊只好以檢拾牛糞認路行進。

綏遠軍將士不畏艱苦,經過一夜的冒雪跋涉,分路乘車向日偽軍背後包抄,23日午夜時分,各部隊到達百靈廟東南二十五公里的二分子、公衚衕一帶,完成了秘密集結,擔任攻擊任務的四二一團直逼百靈廟。

由於各部隊行動極其秘密,日偽軍毫無察知。(潘運明)

原創:《浩氣長存》之:秘密行動(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