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20年,成都市教育規劃對托輔教育行業有何影響?

據瞭解,成都基礎教育體量大,在校學生規模在全國19個大城市中居第二,僅次於重慶市。2017年,全市共有幼兒園和中小學校3646所,在校學生達229萬。其中,隨遷子女約41萬,專任教師15萬餘人。共有在蓉高校56所,在校生81.7萬人,外國留學生6800餘人。

教育改革創新走在前列,先後獲批10個國家級教育改革示範試點項目。2013年,率先在全國19個大城市中整體實現義務教育縣域基本均衡。成都教育發展指數連續兩年位列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一。2017年,基礎教育在全市公共服務滿意度行業測評中綜合排名第一。

教育,已正成為成都市靚麗的城市名片和重要的競爭優勢。而成都市未來教育的建設也將為當地的託輔教育行業帶來更多發展和機遇。

龐大的數據和良好的政策為成都託輔教育奠定基礎

未來幾年中,有一大批名校落地入駐青羊新城,泡桐樹中學辦高中,重點推進公建配套17所中學(含職中),23所小學和41所幼兒園建設。將重點推動金沙小學樂平校區、草堂小學萬家校區、東城根小學西區校區、實驗小學百仁校區、花園(國際)小學清波校區的落地開建。

至2020年,成都市教育規劃對託輔教育行業有何影響?

到2020年,計劃建設幼兒園17所,小學7所,初中4所,職中1所。孩子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到高中教育都是質的飛躍。清波、蘇坡、黃田壩和文家場將試點學區制落地,統籌中小學管理。

錦江區將力爭實現區級新優質學校覆蓋率100%,新增建設幼兒園、小學、中學、社區文化活動中學等公共服務設施173個。

武侯區也已全面啟動“三年攻堅”行動,計劃至2020年,武侯區將新建公共服務設施130處,其中教育類30處。武侯區要使教育資源更加優質化,到2020年,新增公辦中小學總量達13所,新增學位總量19500個。新增24所公辦幼兒園。適齡幼兒入園率達99%。

至2020年,成都市教育規劃對託輔教育行業有何影響?

成華區作為曾經的東郊工業基地,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大學等都曾繁盛一時,如今也在快速發展,正在建設成都“中優”教育典範區。

金牛區今年要建15所新學校。機關二幼曹家巷園區、茶店子小學清水河校區、成都實驗小學北新校區等都將一一落成,極具顏值與內涵。

高新區屬於國家級技術產業開發區,教育規模正在逐漸擴大。目前,210餘項學校新建、擴建、改造等建設工程正在進行中,將一幅幅效果圖變為實景圖。

2018年,天府新區正加緊建設天府四中等7所學校,有的學校遷入,有的是擴辦,比如華陽實小。到2020年,天府新區計劃開工建設中小學(幼兒園)40所。到2022年,新區將佈局規劃130餘所學校、幼兒園,投資逾百億。讓“祖國的花朵們”在更完善的環境與優質的教學中成長。

而龍泉驛區、郫都區以及青白江區的教育事業也在蓬勃發展。緊跟“東進”的步伐,13所高等院校在龍泉聚集。郫都區將在學位緊張的地區,適度引進民間資本,新建“高端化、國際化、特色化”民辦學校。青白江將用教育引領未來,打造特色“國際範兒”。2018年就要加快推進中小學建設,啟動國際學校建設。

至2020年,成都市教育規劃對託輔教育行業有何影響?

結合2018年1月發佈的《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和規範管理我市住房租賃市場的意見》,其中明確:

1、本市戶籍承租人子女,按照成都市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入學政策接受教育;

2、非本市戶籍來蓉人員在本市無自有產權住房的,以租賃住房所在地作為唯一居住地且住房租賃合同登記備案的,其隨遷子女按有關規定在居住證所在地接受義務教育。

這樣一來,單從教育方面來看,成都在未來就會有更多的新生源產生,這意味著以上數據中的學校以及相應住宅區周邊即將興起一波“課後託輔新高潮”。而這些規劃和政策的支持,已經穩穩地為成都市託輔教育行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講數量、重質量”的教育離不開“內外結合”

成都未來的教育規劃,一是支撐成都城市發展的需要,二是回應民生期盼的需要,三是建設“優教成都”的內在要求。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教育的需求已由“有學上、講數量、學有所教”向“上好學、重質量、學有良教”轉變,即“既要有而且還要好”。

至2020年,成都市教育規劃對託輔教育行業有何影響?

如此龐大的教育建設工程,雖解決了孩子們“有學上、講數量、學有所教”的問題,卻也增加了孩子的學業競爭和壓力,同時也加大了家長對孩子進行課後輔導及家庭教育的難題。要想真正做到重質量教學,最終還是離不開校內校外學習和生活的均衡發展。因此,發展成都市課外託輔教育行業,在未來幾年是提升當地教育質量,解決孩子學習難題不可或缺的城市教育規劃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