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信陵君無忌


“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謂千古名句,因被毛澤東詩“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借用過,而更加出名。這句詩的原詩是:

摺疊金銅仙人辭漢歌

【唐】李賀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李賀素以“詩鬼”著稱。這個稱號得自於他詭譎瑰麗的詩歌意象,神秘莫測的意境氛圍。可以說,比之詩仙李白的詩歌世界,如果說李白描述了仙境,明麗俊逸,那麼,李賀是描寫人鬼之境。鬼眼看人嘆世,幽暗反覆之中,也令人著迷。呈現出不可思議的病態美。


這首詩大約寫於是公元813年(唐元和八年),李賀因病辭去奉禮郎職務,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時,詩人"百感交併,故作非非想,寄其悲於金銅仙人耳"。(據朱自清編《李賀年譜》)

作者以金銅仙人的傳說細緻描述亡國之痛和身世之悲。安史之亂後,唐王朝一蹶不振,生靈塗炭,民不聊生。詩人的貴族之家也隨之沒落。本想進京之後,尋求轉機,卻不想事事不如人意,報國無門,仕途無望,只得黯然離去。詩人善感的心寄寓"潸然淚下"的金銅仙人上,連仙人都流淚了,酸風射眸,這種情感多麼深沉多麼無奈。自然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神共悲,天地感應。在這個情感基調上理解這句話,禁不住為詩人之情深切和詩句之奇詭宏闊而感動。


老照片


這句詩的作者是李賀。

李賀字長吉,河南宜陽人,是李唐皇族鄭王的後裔。所以自稱唐諸王孫。

他生於貞元六年,死於元和十一年,死時年僅二十七歲。李賀是一個天才,他七歲就能做詩人,在張王,韓柳,元白幾乎同時活躍於詩壇,並且大張旗鼓創造新的流派的時候。他的一生雖然很短暫,但是卻留下了200多首詩。

他的這句詩引得後人爭相引用,整首詩的名字是:金銅仙人辭漢歌。

且看全詩: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意思是:上天如果有感情,也會因為悲傷而變得衰老。

此詩所抒發的是一種交織著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到了宋代,石延年,以“天若有情天亦老”為上聯,對出下句“月如無恨月常圓”,一語既出,驚動四座。

宋代的孫洙亦在《何滿子·秋怨》裡用過:

北宋的一代詞宗歐陽修也曾借用這句詩填詞:

有著賀梅子之稱的賀鑄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句詩,他在行路難這首詩裡面就引用了:

到了金代,寫那首“問世間情是何物”的元好問也將這句詩填到蝶戀花裡面:

借用這句詩的還有很多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在毛主席寫引用這句詩之前,這句是雖然是名句,但是還不夠家喻戶曉,不算太經典。

偉人在那首著名的七律裡面引用這句話:

這首詩不僅氣勢雄渾,更是對世間的滄海桑田的變化抒發了感慨。


詩書君


謝悟空(小秘書)邀答!

怎樣理解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這句詩最先是從中學課本里,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詩篇中接觸到的。其中“天亦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那種高調的大氣磅礴的氣勢,給人以強大的震撼。

通過老師講解和詩中註解,尋找原詩句出處,追根溯源,始知原詩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李賀全詩充滿懷古傷感的氣氛,感慨世事變化難料,風雲變幻無常。其中的結尾句有“哀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一時成為世人廣為讚歎和傳唱引用的名句。

李賀原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充滿對人生命運和世事的消極無奈。意思是感嘆歲月無情——任你多麼有名的英雄人物,帝王將相,都會在歲月的長河裡成為塵煙往事,不變的只有悠悠的天地時光。就是因為時光歲月沒有感情,所以才不容易變老。天是指悠悠如水的時光歲月,假若也像人那樣有感情而多愁善感的話,也就容易變老了。以此來慨嘆歲月的無情。

爾後的詩人詞客引用此詩句時,也都侷限於世事無常,世態炎涼以及卿卿我我的兒女私情中,沒有翻出什麼新意。唯有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毛澤東反其道而用之。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詩意跳出小我的私情,站在民族立場的全局上,審視蔣家王朝的滅亡,新中國的建立,真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毛澤東滿懷政治家的豪邁信心發出:蒼天如果存有私情,那麼也會像這腐朽的王朝一樣毀滅老去,唯有能經受住滄桑風雨考驗的正道才會永存人間。這種心胸和氣魄完全跳出原詩的侷限,將原來詩意翻新到一個新的政治高度。表現出了新事物必將戰勝舊事物的哲學寓意。是李賀原詩所不能比擬的。





熠熠古客


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賀)

月如無恨月長圓(宋.石曼卿)

李賀的這句詩,我以前也試做過對仗,看似容易,其實很難。不信大家可試試。

難就難在句子的下筆極重,很難承託,石曼卿靠一恨字尚算托住,也已是至目前見過首選。



“天若有情天亦老”原句出自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這點已有很多回答者搬來,也有詳解,在此就不細述了,說說詩人借用此句的雜事。

歷代都有不小詩詞作者喜歡李賀這句詩,借句借意的記憶中不下50首,其中超過10首是原句借用的。由於句子下筆重,所以在眾多借用中,多將此句置於詩詞結句或接近收結處,如元好問的《蝶戀花》:

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

毛澤東的《七律.長征》: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只有歐陽修的《減字木蘭花》用作起句:

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

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

借用此句,覺得最讓人不舒服的是金末元初李俊民,改了一個可改可不改的字:

天若有情天也老,高山底事頭先白。《滿江紅》。

其實張先也這樣改過,只不過他是為了合詞調,尚可解釋:

天若有情,天也終須老。《蘇幕遮》



借用例子還有很多,不詳列了。最後放一首集句詩,大家能說出各原句的出處嗎?

朝雲集句詩:

七言律詩 其十(明·孫蕡)

零落殘雲倍黯然,一身憔悴對花眠。

南園綠草飛蝴蝶,落日空山怨杜鵑。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

此聲腸斷非今日,風景依稀似去年。


筱靜隨筆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其出處。其出自唐代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全文如下。

《金銅仙人辭漢歌》

唐·李賀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譯文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在古代廣為流傳,被很多“大家”爭相引用。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文化傳承:

1.

2.

3.

4.
5.


6.

賞析

此詩作於李賀因病辭去奉禮郎職務,由京赴洛的途中。當時,詩人百感交集,故寄託情感於銅仙人。

我們來重點看下“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衰蘭送客咸陽道”

此番別離,正值月冷風悽,城外的“咸陽道”和城裡的“三十六宮”一樣,呈現出一派蕭瑟淒涼的景象。

在此慘淡情景下,送客的唯有路邊的“衰蘭”,而與之同行的舊時相識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盤。“衰蘭”一詞寫形兼寫情,且以寫情為主。蘭花之所以衰敗,不只是因為秋風的肅殺,無情的摧殘,更是詩人的愁苦情懷造成的。

此處用“衰蘭”的愁反襯詩人的愁,顯得更加委婉新奇。

“天若有情天亦老”

蘭花的榮枯是情使然,凡事有情之物皆會衰敗。別看蒼天日出月沒,光景常新,恆古不變。假若它有情的話,也同樣會衰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設想奇偉,司馬光稱之為“奇無絕對”,有力的烘托了金銅仙人(實指自己)的艱難處境和悽苦情懷。其意境遼闊高遠,感情執著深沉,真可謂是千古名句。


陸阡陌


這句話出自唐李賀的詩《金銅仙人辭漢歌》。


原文是: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作者背景:


李賀是唐代人,後世稱李昌谷,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的後裔,有"詩鬼"之稱,27歲英年早逝。


詩人的寫作背景:


此詩寫作時間距唐王朝的覆滅尚有九十餘年,但自從天寶末年爆發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一蹶不振。各地藩鎮經常發起戰爭,西北邊陲烽火不停,民不聊生。


此詩表達了詩人急盼著建立功業,希望可以光耀門楣,卻不料到處碰壁,報國無門,最後不得不含憤離去。



如何理解“天若有情天亦老”?


作者李賀是中唐到晚唐,由浪漫主義詩人轉變為託古寓今的“鬼才”詩人的代表。他的詩融合了奔放的浪漫主義情懷,同時又善於借用天地、神話人物來抨擊世事,在有書君看來可以與蒲公相較。


作者成長在不問民生,只問鬼神的唐憲宗時代,當時的君主一心只求長生不老,卻不顧泱泱民眾的疾苦。作為李賀這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大好青年,看到這一切無不悲涼徹骨。


詩中這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表達了作者本身痛心疾首的情緒,矛頭直指當時一心求仙的君主,同時無奈地控訴自然法則的無情。



一直以來,天地在眾人看來是沒有生死界定的,與天齊壽是人的願景,但在作者看來,天也有眾人的擔心,其實與眾人無異。


作者表達出“天不老”的同時,道出他的真實想法,是因為天無情。看當時民不聊生,狼煙四起、戰火不斷,人們宛如活在人間地獄般,而老天只是安然地接受著富貴家人的奢侈供品,不問世事閉目養神。


作者表面上貌似在向蒼天控訴,其實是暗諷當時那些趨炎附勢,不作為的君主官員們,他們身在其職,卻不謀其事。


而一些如作者這樣,一心想要為國家奉獻的人,卻被阻在那種不知變通的科舉考試上。

天若有情,天若有情,當作者吟出這一句時,是怎麼樣的心情!



天若有情,是不是應該將那些瓜分百姓血汗得來的,盛滿山珍海味的供桌推倒。


天若有情,是不是應該去喚醒痴迷修仙的我的王。天若有情,是不是應該制止那些因為權利爭奪帶來的戰事。


天若有情,是不是應該讓更多真正為民想、為民生的有作為的人身居高位。


但是其實天不是怕老,它只是一個自然生物的載體,終是沒有血肉的,所以它只能“看”著事態炎涼的發展,看著事世更替。因為它終只是歷史的見證者。


“天若有情天亦老”所抒發的正是作者一種交織著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但更多的是作者感嘆自己空有一腔熱情,卻抱負無門的悲愴心情。“天若有情天亦老”貌似浪漫奔放,而細品起來滿是悲涼。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這首詩是李賀一首極為著名的詩句,可以說是李賀短短的二十七歲生涯中的巔峰之作,他的詩在後世被廣泛引用,成為被抄襲最多的詩句,這也說明古人對這首詩的喜愛。要理解這首詩,我們非常有必要了解李賀的一生和他詩歌的主要特點,另外也要了解李賀所處的晚唐時代,和李賀詩歌中寫到的金銅仙人。瞭解了這些,就更為容易理解李賀這首詩。

先來說說李賀。李賀被稱為詩鬼,被人說成是上帝想看他的詩了,就把他帶走了的著名詩人。據說他是杜甫的表侄,看來詩歌也是有家族遺傳的。從那個特會吹牛但詩歌也確實牛的杜審言,到詩聖杜甫,杜家的詩歌才能越來越強,作為杜甫表弟的兒子,李賀也有石破天驚的詩歌天賦,在他還是兒童的時候,就驚動了一代文宗韓愈,在李賀短暫的一生中,韓愈就像老師和父親,盡力幫助他,但韓愈也是一生多災多難,也罩不住這個天才的但命運悲慘的詩人。杜甫在唐朝不出名,所以李賀到不以是杜甫的表侄為榮,反而是經常說是唐朝宗室的人,用李賀的想法,好歹也是個王子。但就是這個理論上的王子,卻淪為貧困的普通人,連參加科舉考試都被人用極其荒唐的理由搞掉,可見李賀的鬱悶。李賀的這種鬱悶反映在自己的詩歌中,就是經常寫到一些什麼鬼神的意象,這個和別人不一樣。說好聽的是他的想象力極其豐富,說不好聽的就是他患了抑鬱症而產生的幻象而已。

再來說說李賀詩歌中的金銅仙人。金銅仙人是漢武帝鑄造的。我們知道,只要是皇帝,他就比別人更加追求長生不老,畢竟做皇帝實在太爽,所以他們就幻想能長久地擁有這些權力和美色。於是就搞一些儀式,讓自己長生不老。秦始皇的辦法是給騙子一些錢,讓他們去東海找長生不老藥,而漢武帝就聰明一點,乾脆就用銅鑄造了金銅仙人,打算用這些金銅仙人手裡託的盤子,來收納露水,配合製造長生不老藥。結果很顯然,漢武帝也早早地死掉了。到了魏國魏明帝的時候,曹叡也想長生不老,他就想把漢武帝留下來的金銅仙人運回來,也想喝金銅仙人的露水。但是那玩意太重,沒辦法運走,乾脆就把金銅仙人手裡的盤子拆下來運走。這種愚蠢的想法,我也是醉了。

如此可見,金銅仙人代表了人的一種長生不老的願望。李賀用這個金銅仙人的意象,其實反映了他的一種死亡意識。年輕的李賀認識到,死亡是一場必然要來的盛宴,誰也躲避不了,所有的長生不老的夢想,都是徒勞無功的。就像他在詩歌中所說的那樣,天若有情天亦老,就是永恆不變的上天,也會老去,那麼世間的一切看起來就意義不大了。所以李賀的這首詩歌中,反映的是人生的悲哀——因為他必然要面對死亡的一種哲學思考。而不是我們經常看到的賞析文章中,他感嘆歷史的無常,悲嘆晚唐的政治黑暗。

現在我們可以看看這首詩的原文,可以說是字字珠璣,全是名句: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翻譯成現代文:

茂陵裡埋葬的劉郎,好像秋風過客匆匆而逝。夜裡曾聽到他的神馬嘶鳴,天亮卻杳無蹤跡。

畫欄旁邊棵棵桂樹,依然散發著深秋的香氣。長安城的三十六宮,如今卻是一片苔蘚碧綠。

魏國官員驅車載運銅人,直向千里外的異地。剛剛走出長安東門,寒風直射銅人的眼珠裡。

只有那朝夕相處的漢月,伴隨銅人走出官邸。懷念起往日的君主,銅人流下如鉛水的淚滴。

枯衰的蘭草為遠客送別,在通向咸陽的古道。上天如果有感情,也會因為悲傷而變得衰老。

獨出長安的盤兒,在荒涼的月色下孤獨影渺。眼看著長安漸漸遠去,渭水波聲也越來越小。

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出,李賀的這首詩處處瀰漫著對生命和死亡的悲嘆:

漢武帝很牛逼,但是他還是死了,他的墳頭草已經幾丈高了,

長安城很牛逼,但它還是衰敗了,城裡已經是荒蕪一片了。

金銅仙人很牛逼,但他的盤子還是被拆掉了運走了。

金銅仙人的手被砍掉,金銅仙人很難受,都流淚了。

大自然很牛逼,但是此情此景,大自然也會流淚也會蒼老。

沒有人會牛逼到不死掉,這就是哲學!

這就是李賀,天才的李賀,英才早逝的李賀,對人生對死亡的感悟!


好玩的國學


怎樣理解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後人引用要注意感情色彩是否與主題相符。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出處

這句詩是李賀的名句,出自《金銅仙人辭漢歌》,李賀託物寄情,描述了漢武帝時期建造的金銅仙人被魏武帝強行遷走故事, 抒發的是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感慨的是榮枯不定與世事變遷。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魏官舝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當年漢武帝飲了銅人承露盤的甘露也無法長生不老,雄才大率的一代雄主成了“秋風客”,無法庇護銅人,只能任由三十六宮苔蘚叢生,任由後人牽車拉走了留著淚水的“銅人”。

安史之亂後,唐王朝從此走了下坡路。 藩鎮叛亂此伏彼起,外敵侵犯國土淪喪,滿目瘡痍,已經無法恢復到開元盛世。首句“茂陵劉郎秋風客”就是一種哀嘆,後面的一連串意象都是冷色調,無論是銅人、土花、桂樹、清淚、漢月、衰蘭、酸風等,都帶著詩人的悲天憫人的感情色彩。

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原意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衰蘭送客”是移徙之悲,“天若有情天亦老”亡國之痛和榮枯不定之嘆息,是悲痛至極的吶喊。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渭城已遠波聲小,所有的痛苦都會沉寂,歸於虛無,即使是“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莫大的悲痛也會消失在歷史的輪迴之中。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悲哀的頂峰,文治武功的劉郎如秋風而逝,千車的魏官頤指氣使,流淚的銅人不想離去,送客的衰蘭無可奈何,盛衰之感,身世之悲,用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道出。

後人的借用

這句詩被後人大量的引用到自己的詩詞中,基本是用的李賀原意,

《憶秦娥》·宋·万俟詠: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說便說不了。
《河滿子》·宋·孫洙:天若有情天亦老,搖搖幽恨難禁。
《減字木蘭花》 歐陽修: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
《蝶戀花》·元好問:已□尋芳,更約明年早。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

毛主席詩詞的反用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詩之所以廣為人知,主席的這首詩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李賀應該因此而感謝。

但是這首七律明顯感情色彩與前人不同,全篇充滿了一種勝利的喜悅和意氣風發,與李賀原詩中的悲痛大相徑庭。

借用前人成句入詩是用典的一種,用典的手法有翻典一說,反其意而用,表達出一種新意。不過一般翻典是用事,較少用成句達成翻典的效果。

這種翻典成句的手法要慎重使用,用不好會感覺抒發的感情和全篇的主題不符。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要解“天若有情天亦老”,則必先明“情”為何意?何又為“有情”?何又為“無情”?

千萬不要一上來,就先入為主,以“陳見(非成見也)”定“情”意,說什麼,“情”就是:“感情,友情,愛情,親情,情誼,情義,傷情,別情,情緒,情商,……”一大堆!

吾未見老子孔子,直截解過“情”字。

但莊子,卻是單獨解過的。

《莊子.德充符》最後一篇,就是莊子向惠子闡述“無情”的。

原文如下:

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人,生下時就是無情的嗎)?

莊子曰:然(是這樣的)。

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

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造化給了人毛髮,上天給人肉體;人,怎麼不能叫“人”)?

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無情?

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而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你認為的“情”,並不是我所說的“情”。我所謂的“情”,是指好惡。“無情”指不要以自我的好惡而從內在損傷自己,應當隱身在天道所給的一切之中,也不要把外物強加給生命)。

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不加給生命以外物,我們還怎麼保存自己的身體)?

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傷。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天選之形,子以堅白鳴(如今,你卻將你“‘神‘散落拋弁於外,將你的‘精‘毀壞掩埋於汙,圍繞首外物而呼救,躺倒在腐朽的外物上而做夢。是天道造化了你的肉身,而你卻要以‘自我‘與天道的封隔與虛白而乞求)!

莊子是說,天情,即無為,而逍遙也

因此,“情”者,為:自我的好惡。“無情”者,為:勿以自我的好惡,去益生,去待人,去治理天下。

故,“天若有情天亦老”者,乃說:上天,是無自我的好惡的,天道——天對萬物的造化——也是不分好與惡的。天道公平,包容一切。上天若有好惡,也許“天”就早就死去了,不存在,“天地”也就不會“天長地久——的“”恆久”了。老,死去也!

毛主席借用於此,而寫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是說:

儘管天道是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公平,但人道若要公平,還是要鬥爭、努力,才可取得的!

偉人們的思想如頂天之城,俗者是不能望其一磚的!


市井卜耐夫


李賀的詩節選兩聯吧。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回首十年,對我而言如同一部冗長的默片。在這部默片裡,自己告別許多人,結識許多人,忘記許多人,愛過許多人。可是回首看時,一幀一幀的畫幅都是靜默,都是平淡,都是隱約,都是疏離。色彩,氣息,聲音——讓我都遺忘了,即使事關成長,事關心動,事關懷念。


誰用誰的琴絃召喚誰,誰在誰的夢裡作別誰,誰為誰的紅顏祭奠誰,誰將誰的悵然留給誰。
黃昏時看落陽,那種血液一樣殘酷和血液一樣沉重的影像。
想起你的羅裳,它盛開在我的整個平淡歲月裡,也是血液一樣的顏色,血液一樣的衝擊。
抬頭望望昊天,延伸到我無法觸及的地方。不可想象,不可預知。


我在南山南,你在北海北。

我的秋風駿馬塞北,你的春雨杏花江南。
千載渭水流影在,萬里長城空餘風。當我開始試圖描述你的樣子,想唱給你的歌已經不得唱,想寫給你的詩已經無從寫,想講給你的話已經沒法講。
時光是個巨大的沙漏,細沙從我們指間流走,應當覺察的往往被忽略,應當銘記的往往被忘卻,應當保留的往往被刪節。
我們還剩下些什麼,是我的紅袖亂舞,還是你的容顏如雪。


一點硃砂,兩方羅帕,三五封情書,亂了四季芳華。

六絃綠琴,七星當空,八九分相思,懶了十年歲月。
星光下檢閱我的往昔,甜膩的,穩妥的,酸澀的,潮溼的,我把我的昨天和關於你的回憶鎖在了一起,可是我的今天——我又該如何處置它呢?

每個人的心跡都是一條河流。洶湧澎湃抑或波瀾不驚。曾經以為你,我,我們每個人都不會老去,就像我們的河流會一直轟轟烈烈向前跑。終於有一天我發現,有些東西終將物是人非。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無常恨月長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