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前,崇禎還有80萬精兵可用,卻沒保住江山,原因很無奈

崇禎皇帝是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此人還算是個胸懷遠大理想和抱負的君主,剛登上帝位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幹掉了長期把持大權的魏忠賢黨羽。崇禎皇帝也因此得到了朝廷大臣和天下百姓的好評。然而,只怪崇禎帝生在了一個內憂外患的亂世之中,儘管他有復興大明王朝的鴻志,可是以李自成為首的各路農民起義軍,搞得他只能每天想著怎麼去消滅各地的叛亂,此外,大明關外的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政權又是蠢蠢欲動,對大明虎視眈眈。

明朝滅亡前,崇禎還有80萬精兵可用,卻沒保住江山,原因很無奈

可以說,崇禎帝每天都是為如何消滅關內的叛軍和關外的清兵而頭疼不已。在明末時期,大明其實還是擁有一定的軍事力量保衛京城,但是,崇禎皇帝面對的敵人卻有兩大主力,分別來自關內的闖王李自成和關外的後金。於是,他把大部分軍隊交給山海關的吳三桂用來抵禦北方的威脅。或許在崇禎心中,認為李自成的起義軍只不過是一群未經訓練的烏合之眾,他完全可以調遣關內的明軍將他消滅。

明朝滅亡前,崇禎還有80萬精兵可用,卻沒保住江山,原因很無奈

但是,事實卻超出了崇禎帝的意料之外,李自成大軍高舉的“均田免賦”大旗實在太有煽動力,各地窮得沒飯吃的老百姓紛紛加入了李自成大軍,從而不斷壯大了起義軍的軍事實力。因此,李自成很快就威脅到了崇禎所在的京城,崇禎明白鎮守山海關的大軍不可回援救駕,否則兩面夾擊,大明就真的完了。然而,當時崇禎手裡其實還有一張牌可打,那就是左良玉手裡還有一支80萬的大軍可用。

明朝滅亡前,崇禎還有80萬精兵可用,卻沒保住江山,原因很無奈

於是,崇禎帝就要求左良玉北上消滅李自成大軍,保衛京師。可是,在這亂世之際,皇權的威懾力顯然不比和平時期。左良玉既然手握80萬大軍,那就好比是一方霸主,完全可以擁兵自重了。因此,左良玉就推三阻四,找了一堆藉口和理由,遲遲不願北上救駕。崇禎皇帝是又急又氣,可是沒辦法呀,誰叫他手裡有可以消滅李自成大大軍呢。為了挽救大明王朝,崇禎皇帝就只能是忍氣吞聲,放低姿態,答應左良玉只要擊退李自成,就可答應所有條件。

明朝滅亡前,崇禎還有80萬精兵可用,卻沒保住江山,原因很無奈

為了讓左良玉儘快出兵,崇禎帝答應消滅李自成後,就把無常賜給他,還給火速給他們加官進爵。左良玉得到了崇禎皇帝的承諾,自然很高興,就答應出兵。可為啥李自成還是攻破北京城,崇禎帝自縊身亡呢?小編以為,這左良玉或許意識到崇禎帝給他的承諾和要求,其實根本沒有保障,萬一擊退李自成後,崇禎帝來個兔死狗烹,秋後算賬,自己不是自尋死路嗎?而且,崇禎帝冤殺名將是早有先例,比如袁崇煥就是被冤枉而凌遲處死的。所以,左良玉最後在猶豫不決中,錯失了北上救崇禎的時機,最後就算他想去北上勤王,也來不及了,大明王朝和崇禎帝都已經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