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100個基層院」上海鐵檢:檢察官的「智慧檢務」日常

「走进100个基层院」上海铁检:检察官的“智慧检务”日常

「走进100个基层院」上海铁检:检察官的“智慧检务”日常

圖為1999年4月12日,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檢察官郭智宏到列車上宣傳辨識假幣和偽造火車票知識。

院情小貼士

現任檢察長:吳雲(第8任)

內設機構:12個

幹警人數:現有幹警76人,其中,研究生學歷38人;40歲以下青年幹警55人。

典型人物:第五屆全國優秀公訴人劉曉光

迎著朝陽,走進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的大門。拿出銀行卡、身份信息二合一的特別定製版一卡通,電梯裡“滴”的一聲刷卡過後才能暢通無阻……這是“80後”青年檢察官李怡文每天上班的“規定動作”。

8∶30

走出電梯的那一秒,樓層入口的“人像識別·門禁系統”就自動識別出了李怡文,屏幕上出現她的工號、部門等信息,門禁自動打開放行。上班打卡和開會簽到,都由智能系統中“看不見的眼睛”自動記錄下來了。每條樓道都裝有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高清攝像頭,李怡文走過的每個地方都會在系統中形成人像軌跡。

9∶00

通過遠程交互系統,李怡文提審了一名遠在50公里外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

10∶00

使用量刑建議智能決策輔助系統研究完另一個案件後,她走進遠程庭審室,開始一次三方異地遠程庭審。

14∶00

李怡文提交一個疑難案件給檢委會討論。檢委會委員們各抒己見,無紙化會議系統完整地將發言分別記錄成文字。討論剛一結束,藍牙打印機就將電子錶決結果打印出來了。

16∶00

坐在電腦前的李怡文通過語音識別輸入一個案件的審結報告。這時候,手機上收到案件社情及行政執法監測分析平臺推送來的最新相關案例信息,這是她每天的必讀欄目,“對辦案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16∶30

收到來自卷宗智能收發系統的提醒,李怡文立刻來到案卷智能收發櫃取出新收到的案卷,取卷關上櫃門的一剎那,電子版Word文檔案卷就已經躺在她的系統賬戶中了。每一本紙質卷宗自收案起就會生成專屬二維碼,送進案卷數字化中心後,伴隨著整齊的“唰唰”聲,100頁案卷1分鐘可被掃描成PDF文檔,3分鐘左右就能生成電子卷宗Word文檔。

記者採訪的這天,也是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公訴科檢察官李怡文“智慧檢務”的日常一天。

看著如今的案卷數字化中心,去年退休的老公訴人王正嶺回憶起那個沒有打字機的時代,“先在鋼板上把字刻在蠟紙上,滾筒蘸上油墨再手搖印製,搖一次只能印一張出來,每一頁公文都來之不易。”從手搖油印機到智能卷宗管理平臺,從綠皮車到復興號……王正嶺見證著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院的科技強檢,已經走在前列了呢!”老王感慨道,語氣既自豪又羨慕。“我要是再年輕個十幾歲就好咯,年輕人得珍惜這樣的發展機會啊!”

院裡的“智慧檢務”,王正嶺已經知道了不少。控申智能機器人“小法”智能問答,在公益訴訟案件中運用無人機實時拍攝案發現場,後方就能進行案情研判和遠程指揮……

“實用!”接受記者採訪的檢察官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這兩個字。記者追根溯源,發現這與該院檢察長吳雲的工作經歷有很大關係。吳雲曾經負責公訴工作6年,技術工作10年,既瞭解檢察工作需求,又瞭解技術開發的方向。吳雲帶領技術團隊做了許多嘗試,運用機器人智能安保和控申接訪,採集、分析大量案件信息,建立數據庫……

在向記者展示一個具有簽到、信息動態等功能的本院小程序時,吳雲提到,目前程序還在試用階段,因為反響不是很熱烈,正在修改完善和調試。“我們從不強行要求幹警去接受新的技術軟件,而是讓他們自發地覺得實用、好用,主動想用,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智慧檢務帶來的便捷和效率。”

「走进100个基层院」上海铁检:检察官的“智慧检务”日常「走进100个基层院」上海铁检:检察官的“智慧检务”日常
「走进100个基层院」上海铁检:检察官的“智慧检务”日常「走进100个基层院」上海铁检:检察官的“智慧检务”日常
「走进100个基层院」上海铁检:检察官的“智慧检务”日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