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成功的事業失敗的人生

一個人只要他的大局正確無礙,犯一些“小”錯誤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畢竟鄭成功是一位民族英雄,是他收復了臺灣。但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真正目的?

當時,鄭成功表面上的確是打著反清復明的口號,但實際,鄭成功只是想反清,而所謂的復明,只不過是他的一個幌子。

像1649年,鄭成功帶兵攻打潮州,那一次的守城方並非清軍,而是同屬南明朝廷領導的李成棟部隊,為了擴大地盤和爭奪糧草,對於自己人,鄭成功也照殺不誤。這一次內訌,同樣足以說明鄭成功所謂的復明,只是一個傳說!

縱觀鄭成功的一生,儘管他至死也沒稱帝,但要知道,鄭成功事實上就是一個土皇帝,他之所以沒稱帝,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實力不夠,不敢惹怒清軍。

儘管鄭成功賴在臺灣,但只要他不稱帝,清政府暫時可以睜隻眼,閉隻眼先忍著,畢竟當時清軍剛剛入關,面對的問題實在太多。而假如鄭成功在那時不識時務地稱帝,那性質可就大大不同了。(就像現在的臺灣,你可以“獨立”,但不能獨立,不然大陸肯定出兵。)

假如清朝最初不是抱著這個態度,到了康熙執政時期,就不會用派兵攻打臺灣了。

鄭成功死後,他的兒子鄭經在與康熙對抗的過程中,曾這樣說過:“先王(鄭成功)在日,前後招撫者,亦只差削髮二字,若照朝鮮事例,則可……本藩焉肯墜先王之志。”僅從鄭經的這番話中,完全能感覺到,就算鄭成功收復過臺灣,其實也只是為一己之私。說白了,鄭成功就是今天台獨份子的前身!你說這樣的人,還能算是一位所謂的民族英雄嗎?

如果說,後來不是康熙征服了鄭經,讓鄭經獨立,那麼今天的人們會不會認為鄭成功就是一個民族英雄呢?

也許是因為我們習慣在評價歷史上的那些人物時,對於好的,往往會將好的一面加倍宣揚,甚至是全面放大;對於壞的,同樣也會將壞的說得一無是處。

鄭成功,一個平平凡凡的名字可以流傳千古,而且他的名字真的很好記很好叫的,因為南明皇帝喜歡他,所以給他賜名叫朱成功,是響噹噹的如假包換的國姓爺,但國姓爺後面做的事情,完全是對不起南明賜給他這麼一個高貴的姓氏了,鄭成功不在乎這些,他在乎的只有自己的地盤,那就是臺灣!

鄭成功:成功的事業失敗的人生

在老百姓看來,大清大明什麼的都是虛的,吃飽飯才是實的。滿清韃子入中原後對老百姓怎麼樣?殺各民族群眾如屠狗一般。後來為什麼態度變好了?沒以前那麼壓迫了?還不是鄭成功、李定國這些人一通胖揍,打破了八旗戰無不勝的神話?沒有人會尊重畜生,如果你只能像畜生一樣被屠殺,人家不會拿你當回事的。鄭成功的存在,就是告訴那些喜歡屠城的傢伙,別搞的太過分,否則會有更多鄭成功出現。滿清搞所謂的滿漢一家(其實也不是真一家),為的不就是籠絡人心,讓老百姓不要去投鄭成功嗎?有鄭成功,滿清才會對百姓好。否則老百姓就是個屁啊,誰拿你當回事?這麼看來,鄭成功肯定是英雄。而且是被滿清壓迫的各族人民的英雄。順便說一句,也是滿族老百姓的英雄。要是沒有外敵,滿族奴隸主才不管你普通滿族人民的死活。

不過鄭成功自己也有不小的私心,他幸運的是,他的出身起點就很高,鄭家是大海盜世家,他爹鄭芝龍接受明朝招安成為一方大員,但依然保存可與中央政府對抗的個人實力,實為一方諸侯,後又降清。而鄭成功的國姓爺地位是晚明皇室為依靠鄭家在東南的地位和實力而賜,鄭家也希望能借皇室的名號為自己積聚更多的實力的財富。所以,大家是基於利益的合作關係。鄭成功年紀輕輕就從他叔叔手中接過了家族的統治地位,與他爹劃清界限。因為鄭成功比他爹更是明白人,韃子的話能信嗎,騙自己過去繳槍,不就是任人魚肉了嗎?所以鄭成功不投降,也不會去。

鄭成功:成功的事業失敗的人生

而與南明的合作,他不是那麼聽話,看準南明沒出息,鬥爭不斷,氣脈將近還在玩內耗,那些政令不聽也不算無理,二來,鄭成功一直堅持練兵,忙著發展個人勢力,也沒有那麼多精力和能力去貫徹晚明朝廷的一些所謂戰略意圖。

說白了,鄭成功是個明白人。晚明大廈將傾,他既然決定對抗異族入侵,反抗清廷,也就不可能真的那麼天真的依靠南明君臣的指指點點。但同時,他也懂得名正言順的道理,對晚明朝廷,他一直也算是尊重有加的。是不是真心不知道,但,在形式上沒有問題。

最後說的是他自己一生最大的榮耀,收復臺灣。同樣是數千個洋鬼子,一個是荷蘭鬼子,一個是大英利鬼子,晚清卻打不過大英利鬼子,而鄭成功卻輕鬆虐了呢?

鄭成功:成功的事業失敗的人生

首先是時代的差距,鄭成功是明末清初的軍事家,他所處的時代是十七世紀,當時的荷蘭絕對算是西方霸主,那時候荷蘭的實力遠在英法之上,在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前,荷蘭已經佔據臺灣長達38年。雖說當時荷蘭在西方處於領先地位,按理來說各方面發展也領先於中國,但最重要的一點是還沒有進入蒸汽機時代,也就是說還沒完全拉大差距,沒有形成近代史上列強對中國堅船利炮的絕對優勢。

而反觀韃子末年的連連失敗,與鄭成功收復臺灣已經不能同日而語,畢竟已經過去200多年,西方各國早已步入工業化時代,無論是科技還是武器裝備全部碾壓清朝,試想拿著刀劍的清軍怎能抵擋全副武裝的數千英國人?

其次,當時鄭成功打敗的並不是荷蘭軍隊主力,只不過是擊敗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地區的駐軍,這隻部隊的戰鬥力本來就比較弱,看到鄭成功率領的兩萬五千人馬,定然是驚慌失措,在人數上鄭成功佔據壓倒性的優勢,再加上武器相差並不大,因此取勝是必然的。

最後一點就是天時地利人和,鄭成功去攻打臺灣,目的是趕走荷蘭侵略者,臺灣百姓自然是無條件支持,相比於荷蘭守軍,鄭成功在人數、實力、民心幾方面全部佔據優勢,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大功告成。

可清朝當時已經搖搖欲墜,與西方列強交戰屢戰屢敗,既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民心,不斷的割地賠款令國庫空虛,在武器裝備方面處於劣勢,因此面對數千來勢洶洶的英國人,氣勢上已經輸了,因此只能以失敗而告終。

所以說鄭成功收復臺灣只是應了天時地利人和,運氣好,再說臺灣當時是一個小島,鄭成功也是抱著一種蒼蠅肉也是肉的心態收復了臺灣,作為自己的根據地,進行觀望,看看在紛紛擾擾的天下,到底能分幾杯羹,所以就一時的無心之舉成了日後的流芳千古的民族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