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地產招商策略分析

產業地產招商策略分析

產業地產項目招商,群雄割據。如何打贏這場戰役,前瞻產業研究院總結以下三大策略。

1、人海戰

簡單來講,產業地產項目招商現在基本上分為三個派系,第一種就是以上案例所運用的“人海戰”,即銷售型房企向寫字樓房企轉型,用營銷項目的概念去做包裝和預算,求快速回籠資金,不關心產業招商。

2、人盯人戰略

第二種則是政府的傳統的招商模式,也叫“人盯人戰略”,在國企和開發區最為多見。這樣的模式下,在鎖定一個企業後去和其對接,用政策、產業的邏輯去吸引企業,招一個企業會投入巨大的時間成本和精力,對於企業的評估不是支付租金的能力,而是稅收、產值、產業導向、是否五百強等等這些帶有濃厚政策導向性的指標。這種模式相對營銷開銷便宜,但人力投入巨大,信息渠道相對單一。

一個是push,誇張的包裝項目,然而企業客戶不一定能夠接收到信息,或者根本不關心又不相信這些宣傳信息。另一個是pull,沒有任何廣告和包裝宣傳,物業載體本身也不見得好,但在拜訪企業過程中利用一切政策優惠和政府手段把企業拉進來,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能並不滿意物業本身,但對這些優惠政策往往也無力抗拒。

3、完全商業化

除此之外,第三種則是完全的商業化,是傳統的寫字樓租賃和大型標的銷售模式,在租賃型的寫字樓中最多見。一般以中介渠道為主,人員投入不會特別大。這種模式下資產管理的元素最受重視,比如租賃結構、租金穩定性、包括未來的增長空間等。但也正是因為比較市場化,這種模式可能會忽略產業與政府的影響和互動。

我們認為產業地產項目的招商應該是以上三種派系的綜合。

當然幾種模式之間本來是沒有衝突,但是這三種派系或者方法中,我們要如何選擇?三種方法是以3:3:4的比例達到平衡,還是8:1:1?這就要回過頭來分析你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

在一線城市,以上海為例,模式三應該佔60%,因為市場供需較平衡,政策主導招商不是特別明顯,最後項目還是會招來大企業的購買或者租賃自用,以大客戶為主要目標,然後通過20%的政府渠道,和20%的傳統營銷包裝的手段是比較有效的。

二線城市的案例中,政府招商模式可能會佔60%,另外兩者分別是20%。因為一線城市通過資產結構的努力可以看到明顯的價值增值,三五年的租金可以大幅度上升,而二線城市的普遍供過於求,情況則完全不一樣,所以做法也會不同;相比較而言,二線城市的政策導向性還是較為顯著。此外,和一線城市的較高收益率不同的是,二線城市的收益增長較為緩慢,所以二線城市的重點應該放在求穩上面,比如十年週期取得一個緩慢但穩定的增長,留住客戶不流失。

三種方法如果做到完全的平衡是最好的,但是這非常考驗一個開發商的本質和操盤能力,由於開發商的基因不同,過分倚重某一種方式也會導致一些後遺症。

過分包裝宣傳,短期內看不到資金回籠,整個項目的節奏往往會因為自認為判斷錯誤而斷裂。

太過依賴政府的招商模式,會導致自己從租金到售價都做了很大的讓利,對產業地產的資產層價值本身非常不利。單純地當作商業地產產品而不顧包裝,也很難做出真正的產業結構。我們建議多花一點點精力去打開渠道,去做更靠近寫字樓租賃的模式。

產業地產和寫字樓還是有差異,寫字樓甚至不需要考慮政府因素,20%包裝,80%中間渠道。所以相比較來說,產業地產講究的還是三者間的平衡,如何打一套漂亮的“組合拳”?

看更長遠的未來,政府會陸續退出市場,通過自己的手段去調整經濟結構,不會把所有壓力放在地產開發商身上,也就是說依靠政府的傳統招商模式會日漸萎縮。所以在這套組合拳中尋找平衡時,我們建議多花一點精力去打開渠道,去做更靠近寫字樓租賃的模式,這也就意味著更加的市場化,以中介渠道的覆蓋為主,不做過多的人員投入和營銷包裝,而在營運管理、租賃結構和增長空間上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