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从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出来,隔着一道铁栅栏,就是“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一个煤炭企业为啥建关于铁路的博物馆?开滦在130多年的发展史中开创了很多中国第一,1881年建成的唐胥铁路就是其中之一。坐了这么多年的火车,今天终于在这里找到了源头:唐胥铁路不长,仅有9.7公里,并没有发生过一再误传的“马拉火车”,但它像一粒种子,不断生长,逐渐形成了今天中国庞大的铁路网。从这个意义上讲,唐胥铁路就是中国铁路之源。

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马拉火车”之由来

《中国铁路史》(曾鲲化著)中这样写道:“李鸿章乃奏请修筑铁路,以便运煤,经奉旨依议,并派矿务局工程师金达督修,正筹办间,忽奉旨收回成命,盖为守旧派所阻挠也。修路之议不成,矿务局乃谋开运河,东由胥各庄起,西至芦台。而自唐山煤井至胥各庄长约七英里,地势陡峻,不宜于河,遂复请修建轻便铁路,又因朝廷禁驶机车,乃声明以骡马拖载,始得邀准,盖实马车铁路也。”这就是唐胥铁路又被戏称“马车铁路”,“马拉火车”被视为中国铁路史上的一大奇观的普遍说法。《交通史路政编》完全引用了曾鲲化的这一说法,而宓汝成编的《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引用了《交通史路政编》的说法,从此成为后来史学界公认的说法。对于唐胥铁路的记述,很多文章资料多数来自于英领事商务报告和当时的一些报道。开平矿务局当时雇佣的近10名外国工程技术人员就是这些消息的来源,这也就造成西方一些机构、学者掌握开平煤矿情况与实际不相符。

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骗”出来的唐胥铁路

1876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开始酝酿。由最初的“自开平南至涧河口修筑铁路”,到由胥各庄“之东北筑快车路一条,直抵煤厂”,唐胥铁路的建设开始提上日程。史料记载,煤河是率先竣工的,唐胥铁路竣工稍晚。实际上,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却是悄悄兴建的。接到开平煤矿总办唐廷枢要在唐山矿至胥各庄之间修筑“快车路”的报告后,李鸿章在上报朝廷的奏折中,把这一条路称为“马路”。二人之所以在修筑唐胥铁路的过程中采取了隐晦的称呼,为的是减少清政府顽固派给修铁路制造麻烦。这种隐晦的方法的确奏效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专家潘向明查阅《清德宗实录》等相关史料,没有找到任何一件清廷关于这条铁路的谕旨,也不存在任何一件有关它的“弹章”。潘向明认为,清廷自始至终不曾干涉过这条小铁路的任何事情,甚至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据他分析,之所以会如此,“盖以此路仅为矿山内部使用,且地处偏僻,无人理会之故”。

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直接与世界铁路“接轨”

据《丰南县续志》记载,虽然李鸿章、唐廷枢等人修建铁路的决心已定,但关于唐胥铁路的轨距问题却曾引起一场争论。由于修筑铁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负责出资的开平矿务局一方出于经济考虑,有人主张采用像上海吴淞铁路一样的2英尺5英寸的窄轨距,也有人主要采用3英尺6英寸的日本轨距。但是,主持修建唐胥铁路的开平矿务局英籍工程师金达则坚持要用4英尺8英寸半的英国轨距(亦称标准轨距)。在来中国之前,金达曾在日本工作多年,他深知日本的窄轨距非常不利于今后的发展,而且,他认为唐胥铁路“一定要成为他日巨大的铁路系统中的一段”。除此之外,这位来自英国的工程师也有私心:假如采用英国轨距,将来中国就可以大量购入英国工厂制造的机车车辆,为英国资本家开辟一个很大的市场。最终,李鸿章权衡再三,接受了金达的意见。这个决定,使中国铁路在与世界铁路“接轨”的问题上少走了弯路。

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秘密制造出龙号机车

在修筑铁路的同时,开平矿务局在唐山矿修理厂秘密制造了一台蒸汽机车。金达在《华北的矿山及铁路》中这样记述:“自1880年冬季开始,在修车厂车间,一辆经过我特别设计的机车在悄悄地制造……”1880年《英领事商务报告》记录了一段金达的叙述:“在矿厂中已制成一个小火车头。如果中国人不加以反对,即可投入使用。目前拟用马拉火车。”虽然这是1880年报告,但所写的内容是1881年上半年的事情。但从金达的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唐廷枢还是按照最初计划用马拉火车做准备的,蒸汽机车是秘密制造的,成功地制造出蒸汽机车只是计划之外的一个创举。1881年11月8日,龙号机车第一次在铁路上运行,载着两车厢兴奋的清朝官员前往距工厂大约4英里的第一座铁路桥。”这段记录说明,唐胥铁路在1881年冬季竣工时,当地官员都知道唐胥铁路是用机车牵引,而不是用骡马牵引,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金达所说被他人误读

1882年的《英领事商务报告》这样记述了金达提供的消息:“第一座火车头是在本地造的,行驶了几个星期,没有引起烦言。但不久便命令停驶,停了几个星期。过些日子,又可以开行了,以后便一直在使用,直到从英国运来两个车头。”这里金达并没有介绍清楚火车被停驶的原因,但却被人们认为是禁止机车行驶、用骡马拉车的根据。英国人肯德在《中国铁路发展史》记述:“不幸的很,金达一到工地,刚刚接受训令准备开工时,上谕忽又撤销……清政府最后在极度不愿意的情况下允许自煤矿至胥各庄之间建筑矿山铁路。这条铁路上的车辆拟用骡子拉曳。”这些说法都很类似,但都与事实不相符,既有引用资料不准确问题,也有西方对清政府的偏见问题。金达虽然是开平矿务局总工程师,但矿务局规定洋人不得参与煤矿的决策和经营管理,且金达不会讲中国话,“与洋人有交涉公事……均由矿务局翻译传语”,所以金达所讲的情况有时不一定很准确。

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马拉火车并没有发生

对于曾鲲化关于唐胥铁路的说法,现在有些专家学者开始持怀疑态度。李国祁先生著《中国早期的铁路经营》中说:“一般中国记载皆作开平煤矿兴办铁路,曾经李鸿章奏准,后清廷惑于旧派阻挠,再令停办。此说亦有启人疑窦之处。”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潘向明在《唐胥铁路史实考辩》中认为“……至于铁路建成初期之所以用骡马拉车并在行驶机车后又一度停驶,则另有其原因,亦非清廷禁驶机车之故,且马车铁路也是世界铁路史上的一种正常现象。”此外,唐胥铁路最初虽然计划用马拉火车,但由于秘密制造出了蒸汽机车,机车投入运行后便一直使用,清政府也没有禁止机车行驶。1882年,开平矿务局从英国罗伯特·斯蒂芬森公司购进了两台0-6-0 C型水柜机车投入了使用。通过以上史实推断,唐胥铁路是经过清政府批准修建的,并没有遭到反对而停止,龙号机车开始运行后始终没有被禁止,马拉火车并没有在唐胥铁路上发生。

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英雄城市”开启新征程

如今,中国已经建成总里程达12.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的铁路网。中国自主研发的高铁网络总里程高达2.2万公里,占全世界高铁里程的60%多,是名副其实的高铁第一大国。当我们乘坐舒适、便捷的高铁,可以朝发夕至快速抵达任何一个城镇时,我们不能忘记唐山那段9.7公里长的“唐胥铁路”,以及开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城市——唐山。如今,这座“英雄城市”已经开启了新的征程。继打造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中国水泥工业博物馆——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开滦煤矿博物馆等项目之后,2017年10月26日,唐山正式开通“中国铁路源头游”,具有136年历史的唐胥铁路重新载客运营。该线路全程13.84公里,起始站为2016世园会站,途经唐山南站、1878开滦站、1889启新站,最终返回2016世园会站,环线一周,将唐山最具代表性的百年工业遗址串联起来,让人们穿越时空看唐山,体验中国近代工业的崛起历程。

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换个玩法:探秘唐胥铁路马拉火车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