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首輪定位球破門占6成,運動戰進球爲何有點少?

俄羅斯世界盃首輪比賽昨天已經全部結束,是時候盤點一下了。要說首輪比賽最大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定位球破門非常多,佔比很高,而運動戰進球偏少。

本屆世界盃首輪比賽沒有產生一場0:0,進球數多達38粒,平均每場進2.375球。雖然不如巴西世界盃場均3.06球的紀錄。不過,這個數字仍高於南非世界盃小組賽首輪場均進球1.56球的數據。

世界盃首輪定位球破門佔6成,運動戰進球為何有點少?

而小組賽首輪最後一球來自波蘭隊的克里喬維亞克,他接隊友的前場任意球,然後頭球破網。此球是首輪比賽中的第23粒定位球得分,定位球佔總進球數的60.5%。相比之下,運動戰進球僅有15粒。

而更進一步統計,在本屆世界盃小組賽首輪23粒定位球中,包括7粒點球和16粒角球、任意球破門。4次直接任意球破門,直接任意球破門數也超越了上屆巴西世界盃3球的破門總數。若從這點來看,俄羅斯世界盃的進球可謂含金量十足。

世界盃首輪定位球破門佔6成,運動戰進球為何有點少?

實際上,世界盃首輪比賽一點也不“悶”,帶給球迷的驚喜也著實不少,以弱勝強、以弱平強戲碼不斷上演。而導演這些精彩戲碼的球隊無不例外運用好了定位球這一殺手鐧。例如葡萄牙逼平西班牙的比賽,C羅的高水平的定位球就幫助球隊最後時刻扳平比分。日本隊2比1擊敗哥倫比亞隊一役,日本隊的兩粒進球都靠定位球而來,一個是點球破門,一個角球得分,充分展示了日本隊的技術功底和戰術素養。

而定位球破門大行其道的背景是各支球隊防守水平的提高。在冰島1:1逼平阿根廷的比賽中,阿根廷隊主帥桑保利就坦言,“冰島隊集重兵于禁區附近,在如此密集的防守下,即便是梅西這樣的頂尖球員也很難找到發揮的空間。” 由此可見,在五後衛防守陣型大行其道和擺大巴戰術日益成熟的今天,任何一支球隊想要攻破對手的密集防守,都絕非易事。這也從客觀上促使各隊更注重定位球戰術的演練。

不僅如此,據媒體報道,本屆世界盃定位球破門數的增加也離不開世界盃指定用球“電視之18”的功勞。

世界盃首輪定位球破門佔6成,運動戰進球為何有點少?

在本屆世界盃開幕前,“電視之星18”的生產商阿迪達斯曾公開宣稱,“電視之星18”是足球比賽中最完美的皮球:它不但保留了2014年世界盃官方比賽用球“桑巴榮耀”的優異特性,而且植入了全新技術,對於善於踢弧線球的球員來說是福音,因為它儘可能減少了空氣阻力,使得弧線更加平滑而自然。

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專家稱,“電視之星18”在球員觸球時,可產生更大的旋轉,從而讓球的運行軌跡更容易繞過人牆和門將的防禦。果真如此的話,各隊門將都要在後面的比賽中更加專注,才能確保不被直接任意球破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