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小被逼著學這學那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前幾天看《嚮往的生活》,初為人母的Anglebaby,同樣希望孩子有出眾的才藝,便問起從小苦練小提琴的劉憲華:

“你小時候被父母逼著學?”

“逼著,對。”

“那你小時候願意嗎?”

“我不願意,一直到我十一、十二歲就一直不想拉,然後我就參加第一個比賽,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喜歡了。”

那些從小被逼著學這學那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那些從小被逼著學這學那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那些從小被逼著學這學那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那些從小被逼著學這學那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那些從小被逼著學這學那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那些從小被逼著學這學那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那些從小被逼著學這學那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那你現在覺得感謝父母嗎?”

“非常非常感謝。”

那些從小被逼著學這學那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那些從小被逼著學這學那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同樣在小時候學習小提琴的王迅,卻沒有堅持下來:

“我就是後來不知道咋回事,莫名其妙就不想拉了。但是我後來特別後悔,當時我要堅持一下的話,我可能就還可以啊,起碼現在還是個特長。”

那些從小被逼著學這學那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那些從小被逼著學這學那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隨著暑假的開始,很多父母都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為此,很多網友對此嗤之以鼻:

現在的孩子是沒有童年的,他們的假期充滿了補習班、興趣班;

人的童年只有一次,為什麼不讓孩子好好享受童年的美好時光呢?

在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情,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童年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情的玩耍!

但是享受了自由自在童年時光的我們,應該會有很多人會像王迅這樣,後悔當時沒有堅持一下,又或是像Anglebaby一樣想:“當時為什麼沒有人逼我一下。”

那些從小被逼著學這學那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其實我們所謂的“逼”孩子,不僅僅是培養一種特長,也是對孩子意志力、專注力的培養。

近幾年大家都在倡導“快樂教育”,但是對於幾歲的孩子來說,心智不成熟,根本不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到,對他們來說,玩玩具、看動畫、出去瘋.....真是好自由、好開心。

於是父母“逼”孩子堅持下去變得非常必要。

我身邊有很多家庭,當孩子想參加興趣班的時候,父母二話不說給孩子報了名。

然而孩子學了一段時間開始不耐煩,家長又“尊重”孩子的決定放棄了。還要安慰自己,孩子嘛,只要快樂就行。殊不知這種“放任”只會讓孩子的學習永遠只能停留在淺嘗輒止的階段,永遠體會不到深層次學習的樂趣。

著名鋼琴家郎朗父親郎國任曾在《我和郎朗30年》這本書中講述了郎朗成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及其奮鬥中的坎坷經歷。

後來郎朗在回憶自己的成長之路時曾說:“有些能力的確是天生的,但天賦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通過更少的努力去獲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來的,走了這一步才有下一步。”“興趣是練出來的!謝謝爸爸,逼我練琴!”

那些從小被逼著學這學那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家長在小時候對我們的“逼”也是對無知懵懂的我們的負責。

年少的我們玩性很大,不懂堅持,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做什麼事情都是三分鐘熱度,而家長的逼迫讓我們能夠堅持住自己所熱愛的東西,不讓它在我們紛繁蕪雜的愛好中隨著注意力的分散和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得無影無蹤。

蔡康永曾經說過: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蔡康永的這段話在年輕人聽來,會有一種自己曾經可以做卻沒有盡全力去做的後悔感。在做父母的聽來,卻有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

那些從小被逼著學這學那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朋友家兒子6歲那年,看到鄰居小哥哥踢足球感覺特別好玩,於是纏著朋友給他報興趣班。

朋友對兒子說:“訓練會很苦的,你確定要學。”

“媽媽我不怕苦!”

於是,朋友挑選了好久給他報了班。

果然,沒多久,孩子就鬧著不願意去了。

“平時訓練真的太累了,腿都磕青了,而且我都沒有機會碰到球。”

看到孩子可憐兮兮的小臉蛋,朋友也心疼,不過還是堅定的對他說:“你自己選擇的要學,不能半途而廢。”

孩子看著媽媽堅定地樣子,知道自己不能不去,小聲的嘟囔這:“做大人真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也沒人逼你,我們小孩子還要聽你的。”

說歸說,孩子還是在朋友的陪伴下堅持了下去,每次看到孩子在球場上自信的樣子,朋友都覺得很慶幸,沒有一時心軟就直接放棄了。

孩子被“逼”學習的過程可能是“殘酷”的,但在殘酷的背後,可以看出父母培養孩子各項特長的遠見和指引孩子走向成功的決心。

每個人在成為父母之前都想著要和孩子做朋友,一定不逼著他學這學那,但是,不要忘了,在成為朋友之前,你首先是父母,在孩子的自制力還沒有那麼強的時候,要給予他幫助。

有句話說的好,小時候逼孩子優秀些,長大了讓他驕傲地活著。在任何學業面前,都有無數個坎坷,如果碰到就退,你什麼都學不成。

那些從小被逼著學這學那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正如龍應臺寫給兒子安德烈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