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網絡輿論陣地,讓自由與秩序並行不悖

守好網絡輿論陣地,讓自由與秩序並行不悖

守好網絡輿論陣地,讓自由與秩序並行不悖

守好網絡輿論陣地,讓自由與秩序並行不悖

本網訊(通訊員 斯傳)面對人人擁有“麥克風”、個個都是“主持人”的發展趨勢,面對媒體格局、輿論生態的深刻變革,如何守好網絡輿論陣地,成為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湖南日報》日前連續發表署名“晨風”的評論文章,深刻闡釋了守好網絡輿論陣地的重要性,以及該如何守好網絡輿論陣地。

誠如評論文章所言,“守好網絡輿論陣地,涉及正面宣傳、輿論引導、應急管理、基礎管理等方方面面,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首先是要守住,其次是要用好,不僅要敢管敢抓,更要善管善抓。”要守好網絡輿論陣地,首先必須深入網絡輿論第一線,各級領導幹部,都應有意識地去更加主動地親近網絡、融入網絡。

就像“互聯網+政務服務”大有可為,各級部門建設網絡輿論陣地同樣大有可為。通過傾聽流傳於網絡這個開放性輿論平臺上的各種民生疾苦和民眾意願,與網友進行高效率無縫隙的自由對話,一方面要更加突出政府部門的正能量聲音,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應對網上輿情,拋棄鴕鳥心態與迴避態度,勇於發聲、及時發聲、有效發聲、準確發聲。

守好網絡輿論陣地,重在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盪滌網絡空間的汙泥濁水,打造清朗網絡世界,是人心所向、網民所需。比如充斥網絡的各種謠言,其實與現實生活中的造謠惹事,並無本質區別。只不過,網絡更為開放也更為隱蔽,讓造謠者更有發揮餘地,多了幾分躲在幕後的恣妄。

網絡平臺原本是一個自由、平等、開放的公共輿論空間,卻被別有用心者利用和控制以達到個人目的,當然非常令人痛心。傳統意義上廣受肯定的網絡民意,甚至因此面臨著被重新定位的尷尬。 這一方面提醒我們的網民,看待網絡熱點事件應該更加理性更加客觀,以避免被愚弄和利用;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的監管者,網絡管理制度建設已經滯後於網絡發展,應該完善相關制度,加大懲處力度。

同現實社會一樣,網絡空間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打擊網絡謠言與保護網絡自由完全可以並行不悖。只不過,守好網絡輿論陣地,一定得講究方式方法,必須防止過猶不及,甚至起反作用。如果打擊網絡謠言的權力被濫用為“維護形象”“保護官員”的法寶,則不僅可能危及網絡世界的言論自由,還會丟掉在輿論陣地的可信度與影響力。

過好互聯網這一關,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一味使蠻力是不行的,必須多多地去經歷和歷練,既不讓互聯網成為法外之地,也不讓互聯網只有一個聲音、一個調子。應該掌握好一個平衡點,不要從一個極端陷入另一個極端。各級領導幹部對網絡要多一點包容和耐心,要善於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讓互聯網成為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臺、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

任何一個網民都首先是一位公民,每一個網絡參與者都應當是良好網絡生態的營造者、呵護者。在網絡世界遊走的社會公眾,需要增強思考意識和識別能力,不被別有用心者左右和蠱惑。守好網絡輿論陣地,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人人都是建設者,人人也都是受益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