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40年的兒科醫生:這樣觀察孩子,父母也是最好的醫生

靠譜童書每週推薦 孩子免費聽故事神器

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

6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行医40年的儿科医生:这样观察孩子,父母也是最好的医生

一直認為,懂得“觀察孩子”是為人父母的基本功。

當好友東煒給我發來clive老師,關於“觀察孩子”的課程介紹時,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那個週五下午,我拖家帶口,跋山涉水,從廣州跑到深圳,參加了clive老師的課。

1

行医40年的儿科医生:这样观察孩子,父母也是最好的医生

Clive老師是一位來自澳大利亞,行醫超過40年的人智學醫生。

他曾經學過10多年的中醫,後來又學習人智醫學和自然療法,據說他有一雙神奇的手,比CT和X光都厲害。他不懂中文,卻能用中文說出人體經絡穴位。

他始終強調,人是一個整體,症狀是表象,要透過症狀背後去思考,這個人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他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作為父母,看到孩子的問題並去解決問題,這不是養育,看到孩子的症狀,試著去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這才是父母該做的”。

就像如果孩子睡眠不好,就馬上去看醫生,或者給他吃藥做治療,這不是一個好父母該做的。

行医40年的儿科医生:这样观察孩子,父母也是最好的医生

正確的做法是,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去理解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出現睡眠問題。

好多媽媽問,那理解了總要解決啊,他笑著說,“如果你對答案有興趣,你一定會找到辦法的”。

想起幾年前看過一本《求醫不如求己》,忽然就明白了他說的那句,“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醫生,沒有人比你更瞭解自己的孩子。”

他舉例說,有個媽媽帶著自己4歲的女兒來找他,她說,孩子有嚴重的睡眠問題,入睡很困難,睡著了也經常會醒來,白天也會很煩躁,焦慮不安。

老師問他,她從出生一直這樣嗎?媽媽說並不是,這種情況是從幾個月前才開始的。

老師又問她,還記得她第一次出現這種狀況時,當天或者那幾天發生了什麼事情嗎?媽媽搖搖頭說,並沒有發生什麼。

過了好久,這位媽媽突然說:“我想起來了,女兒開始出現睡眠狀況那幾天,我和孩子爸達成了分居協議,擔心孩子知道爸媽分居會難過,所以我們倆決定,表面上還和以前一樣,爸爸並沒有搬出去。”

說到這裡,媽媽似乎明白了什麼。

2

clive老師說,這就是問題所在,大人以為表面上裝作什麼都沒發生,孩子就什麼都不知道,其實孩子非常敏感。

他看到的,是我們的內心,當這個孩子發現家裡的異常,但卻沒有人告訴他究竟發生了什麼,孩子就陷入了焦慮。

她的小腦瓜會想,爸爸媽媽到底怎麼了,他們這樣子是不是因為我,孩子會非常擔心,而這種擔心在她睡眠的時候仍然在持續,表現出來的,就是各種睡眠問題。

在中醫和人智學裡面,有非常多的專業術語,但是clive老師很厲害的地方在於,他能用我們普通人能夠理解的語言和方式把它們講明白。

剛開始上課,他就在白板上畫了個8,這個8上半部分代表大腦,也就是我們的神經系統,而下面部分代表我們的軀幹,也就是器官系統。

行医40年的儿科医生:这样观察孩子,父母也是最好的医生

我們的神經系統是向外工作的,我們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我們的感官是向外打開的,我們的大腦是和外界接收到的一切進行工作,所以,它很容易被過度刺激;

而相反,我們的器官系統是向內工作的,而孩子的器官系統還不夠強壯,所以它很容易就過度疲勞。

clive老師說,臨床40年的工作讓他察覺到,大部分孩子的健康問題是由於神經系統被刺激過度。

比如太多聲光電的玩具、嘈雜的噪音,電視和手機等電子屏幕,過快的生活節奏、父母的焦慮,這些都讓孩子的神經系統太忙碌和不安。

上半部分的忙碌和焦慮會影響到下半部分,即器官系統的工作,器官系統太疲勞和過弱反過來又作用於神經系統。

所以,孩子的健康問題根源就在於,這上下兩部分工作的不協調和失去平衡。

而父母的工作就是,盡力讓孩子的神經系統平靜,讓他的器官系統強壯。

兩天的課程,clive老師花了大量的時間來談這一點——如何使孩子的神經系統不被過分刺激和忙碌。

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要給孩子清晰的引導,給他有韻律的生活,同時要有高質量的睡眠(關於為什麼要給孩子有韻律的生活,小莉以前上karen老師的課時曾寫過一篇,有興趣的請戳☞韻律)。

3

說到睡眠,Clive老師一再提到,對於孩子來說,最最重要的事,是有良好的睡眠。

好的睡眠有3個要素,能比較快入睡,中間不會醒來,睡眠時間也充足,7歲以前的孩子,最好在晚上8點前就能入睡。

“如果有充足的睡眠,即使孩子的問題看上去很嚴重,也能很快好轉,但如果睡眠不好,一次小感冒也可能讓他大傷元氣。”

很多家長說,我的孩子讓他去睡根本不困,睡不著怎麼辦?

老師說,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孩子不是不困,他只是被刺激過度,大腦過於忙碌,無法平靜下來,而有些孩子是因為焦慮導致無法睡好。

其實我們成人也一樣,很多時候,我們已經忙碌到超出負荷,但自己卻察覺不到,直到身體通過生病的方式來提醒我們。

行医40年的儿科医生:这样观察孩子,父母也是最好的医生

Clive老師說:“我有兩個小細節讓我知道自己太累了,一個是當我找不到我的老花鏡的時候,最後卻發現它就在我的頭上時,我就知道自己疲勞過度了;

還有一個提醒我太累的標誌是我的一顆牙齒,平常這顆牙好好的,可是一旦我太過忙碌它就會開始疼,這時候我就會停下來。”

他開玩笑說,我的牙醫建議我把這顆牙拔了,但我不會拔掉他,這裡面藏著我身體的秘密。

當然每個人的症狀不同,但是,我們要去留意這些身體給我們發出的信號,要記住,7歲以下的孩子,反覆發作的疾病,是那個你不知道的孩子寫給他自己的情書。

想起這幾年我為了偏頭疼到處求醫問藥,事實上,每次發作都在我很忙很累,或者身體很虛弱的時候,有3個孩子要帶,公眾號的文章要寫,凡事親力親為,我的確太累了。

行医40年的儿科医生:这样观察孩子,父母也是最好的医生

老師給每個人看病都需要1小時以上,現在他也幾乎不單獨給孩子看病,因為在他看來,孩子的疾病80%都和養育有關,“我可以治好孩子這次的疾病,但父母不改變養育方式,孩子還會再次生病”。

當孩子的身體出現狀況,特別是那種不斷髮作的疾病時,不要急著求醫問藥,而是停下來,從孩子的角度想想:

他第一次出現這個狀況的那段時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孩子的睡眠還好嗎?他的飲食和消化情況如何,從中慢慢去總結和思考,你就會明白,孩子為什麼會這樣,而作為父母,明白了為什麼,你就能自己找到答案。

記住,症狀不是我們的敵人,相反,它是我們最忠實的盟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