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玄学与北京中轴线

《易经》玄学与北京中轴线

听说北京中轴线要申遗了!

激动的我马上翻开地图,查阅相关资料。

很多讲究建筑风水和堪舆文化的房地产商,选择在中轴线建造房子,比如万科!

结果自然是大卖!大卖!大卖!

《易经》玄学与北京中轴线

梁思成说,北京“中轴线”是“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

“北京独有的壮美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分配,都是以这条中轴为依据的。”

“盖地理,山有形势,水有源泉,山则为根本,水则为血脉,自古建邦立国,先取地理之形势,生王脉络,以成大业。”——《平砂玉尺经》作者刘秉忠

《易经》玄学与北京中轴线

所谓好的风水,一定是兼具实用、美学和灵性的。

刘秉忠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忽必烈采纳了,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来。

北京城拥有3000多年的历史,而北京紫禁城是明代永乐皇帝在1420年建成的,到2020年刚好600岁。

而实际上,北京城在700年前就是忽必烈定都的元大都,其规划者也是刘秉忠。

《易经》玄学与北京中轴线

刘秉忠(1216年—1274年)是元朝一代奇人,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老师,初名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后改为刘秉忠。

他曾经出家为僧,法号子聪。后来又奉旨还俗,入朝为官,为元朝的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刘秉忠逝世后,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文贞。

元成宗时,赠太师,谥文正。元仁宗时,又进封常山王。

是汉人在元朝为数不多的坐到三公封王者。

刘秉忠还是元朝国都元大都,元上都的两都规划设计者,奠定了北京市最初的城市雏形。

《易经》玄学与北京中轴线

刘秉忠幼时聪慧,据历史资料记载,他八岁刚入学的时候,每天就能背诵白字文言,十三岁的时候进入帅府做人质,十七岁就任邢台节度使府令史,此后分析局势,选择了隐居武安山中。

在武安山被虚照禅师收为徒弟,出了家,于书无所不读,尤其深入研究《易经》及宋邵雍《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占卜无不精通,天下事了如指掌,出师后开始云游。

刘秉忠云游云中,留居南唐寺。路过此地的海云禅师听闻刘秉忠博学多才,于是邀他同行,此去正是受元世祖忽必烈召。

刘秉忠以“子聪禅师”的身份和海云禅师一起拜见忽必烈

蒙古族崇尚萨满教,俗称跳大神。每逢征战,出征前必须占卜吉凶,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到忽必烈,这一习俗从未更改。

由于子聪禅师(刘秉忠)高超的占卜术,以及佛教徒的身份

(蒙古族信封萨满教和佛教),忽必烈遇到问题后都会来找他商量,于是就这样留在了忽必烈身边,成了忽必烈左右亲信。

子聪禅师建议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将蒙古更名为“大元”,忽必烈采纳了,这就是元王朝命名所由来。

《易经》玄学与北京中轴线

元世祖 忽必烈1215年—1294

“元”的内涵与蒙古人的“长生天”信念恰好契合

,顺应忽必烈“应天者惟以至诚,拯民者莫入实惠”的战略思维,能够得到蒙古民族的认同,是子聪禅师“酌古宜今”的起名智慧。

忽必烈在位期间的年号也是听从子聪禅师的建议确立的。

他为忽必烈取的第一个年号为“中统”,亦即“中华开统”,强调忽必烈在中国的正统地位。

中统五年(1264),随着汉位争夺战争的胜利,中统年号也完成了使命。

忽必烈又采纳子聪禅师建议,取《易经》“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之意,改年号为“至元”。

自此之后,忽必烈一朝再未曾更改年号。

《易经》玄学与北京中轴线

子聪禅师还主持了元朝首都大都(北京城)和陪都上都的营建。

元大都,作为元明清七百年的都城,现在仍是新中国的首都。

这与它的堪舆格局、天地大运是息息相关的。

有人认为,北京是在整个中国的堪舆天地大运之中最好的,宇宙气场、地球磁场最好的城市。

《易经》玄学与北京中轴线

[繁体]京 [繁体笔画]8 [五行]木

象形字。甲骨文象筑起的高丘

本义: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京,人所为绝京丘也。――《说文》

京,大也。――《尔雅》

乃觏于京。――《诗·大雅·公刘》

念彼京师。――《诗·曹风·下泉》

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三国志》

由于子聪禅师贡献非常巨大,安邦定国,因此忽必烈就下诏恢复他的俗家姓——刘,并且赐名为秉忠。

欧亚大陆的元朝,为什么会选定北京城做首都呢?

因为中国的风水大势,它是西起昆仑山系,向东延伸,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北京的西部是西山,西山是属于太行山脉;北京的北部是军都山,军都山是燕山山脉。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在南口会合,也就是西山和军都山在南口会合,就形成一个向东南巽方。

《易经》玄学与北京中轴线

堪舆上面把东南方叫做巽方,就是形成一个向东南巽方展开的一个半圆形的一个山窝子,一个大的一个山湾,一个大的北京平原,山环水抱必有气,北京城就是一个最理想的大环境。

并且,它周围的环境,东临辽碣,西依太行,北连朔漠,背扼军山,南控中原,坐在了龙脉之地。

再看水脉,元朝引玉泉山的泉水入于通惠河。因为这个水流来自于西方,西方属金,金位,所以这个人工的河就名为“金水河”。

金生丽水,生生不息。

元代大都城中心点的选定,城区中轴线向西北偏移的角度,特别是中轴线中心点钟鼓楼与键德门、居庸关、居庸上关、八达岭关城等一系列关城恰恰能形成一条有一定角度的直线的事实,准确突出了与都市相关的风水大势。中心点以及各个关城、城门和元皇帝北上纳钵(行营)成为一条主线的关键在于着重体现中国北部干龙的风水大势和龙脉气势,将燕山、太行山的山水龙脉大势的吉气引入大都,同时疏通成吉思汗的王者脉络以有利于元代之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到了明朝,有位道衍禅师(姚广孝),辅佐明成祖朱棣夺得天下,并建议明成祖将首都由南京迁往北京,亲自主持了北京紫禁城的规划和建设。

传说,他首先要考虑一个问题,也就是既要用好北京的王气,同时又要能够克煞住元朝大都、元朝残余的王气,那怎么办呢?

他就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也就是将北京城的整体中轴线向东移。

一东移,那么原来元朝大都的中轴线就落在西部了,也就是白虎位,克制了元朝的王气,镇住了,并且相应地他也就废除了原来元大都时候的玄武位。

《易经》玄学与北京中轴线

元大都的时候,北京城的玄武靠山是琼华岛,他把玄武位废掉,另外人工就堆筑了一个景山,以景山作为北京城的玄武位。所以我们现在去北京旅游,看景山公园,其实景山公园就是整个北京城的玄武靠山,以永定门外的一个大台山“燕墩”作为案山。

一个好的风水局前面一定要有一个案山,就像我们写字要有一个书案一样,有案来朝是科学的风水布局。

《易经》玄学与北京中轴线

其次这个城内的格局是严格地按照星宿的布局,按照北斗七星、二十八星宿的格局,所以北京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星城之都,与天上整个的星体运行是相应的。

《易经》玄学与北京中轴线

中国古代天文学把天空中央分为太微、紫微、天帝三垣,三大星宿群——三垣。

紫微垣就是为天帝所居住的,那么相对应的,皇帝在人间住的也必然应该叫做紫微宫。也就是明清两代皇帝把他们住的地方都叫做紫禁城的原因。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老智慧,天文学的智慧,地球磁场的智慧,跟和谐居住环境是完全相应的,跟营造首都、选定首都也是完全相应的。

一切都离不开阴阳,那紫禁城照样地也是有阳区和阴区。

阳区是作为皇帝处理政务、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

阴区就是作为皇帝和皇后等等他们居住的地方,所以前殿后宫。

《易经》玄学与北京中轴线

阳区有前三殿,有三朝五门之制,阴区有六宫六寝的格局。

后寝中央是乾清宫,是皇帝住的地方;有坤宁宫,是皇后住的地方。

取天清地宁之意。

《易经》玄学与北京中轴线

同样的,我们一个家庭,如果要儿女成材,父母亲一定要在家里面形成一个好的磁场,叫做天清地宁出才子。

那父亲如果是脾气很好,在家里面给家里面带来祥和,这样就是叫做天清,母亲在家里面也性格非常柔和,能够益夫旺子,能够主持家政,这个就叫做地宁。

天清地宁,儿女就会成为优秀人才,出才子。

如果父亲在单位上受了气,回到家里就发作,乱发脾气,骂老婆、骂孩子,这个叫天昏;母亲在家里也是一点小事就跟老公吵架、就去打骂儿子,那个叫地暗。

所以如果父亲天昏,母亲又地暗,天昏地暗家里面就一定会出忤逆子了。

因此如果儿女不听话,小孩子不孝顺,一定要看看,为人父母有没有问题,自己有没有问题,是不是家里的风水布局出了问题,所以磁场、能量场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个宫叫做交泰宫,地天交泰,也是来自《易经》。

《易经》玄学与北京中轴线

这交泰宫也曾经作为皇帝举行大婚的地方。作为皇后每一年遇到大节气,正月初一、端午节、八月十五,朝臣要去向皇后贺节,都是在交泰宫。

我们从元朝起名、北京城的营造就可以看出来,《易经》的智慧无处不在。

建筑不但是有遮风避雨的实用性,而且有美学上的观赏性,更重要的还有生命的灵性。

它体现了与天地相应的智慧,体现了宇宙的好气场,地球的好磁场和人的好能量场,

“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场的相应和谐,才是真正的大的和谐居住环境,这个叫建筑的灵性、居家的灵魂。

所谓好的风水,一定是兼具实用、美学和灵性的。

《易经》玄学与北京中轴线

一阴一阳之谓道。欢迎关注泛《易经》文化应用交流平台,一起探讨《易经》和非遗文化的那些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