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青藏線上與簡羣相處的日子

難忘青藏線上與簡群相處的日子

吳 志 義

簡群同志是我尊敬的前輩和師長。早在鐵道兵初創時期,他任《人民鐵軍》報社長,而我退休前在由原《鐵道兵》報更名改版的《中國鐵道建築報》任八年社長。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葉,簡群同志任石家莊鐵道兵學院主管教學的訓練部副部長,我是就讀於工程系十四班的一名普通的學員,當時他不認識我,但我知道他是管理老師的老師,自然也是我的師長。

有幸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青藏鐵路一期工程施工中,鐵道兵西南指揮部(後改稱鐵道兵第一指揮部)派出人員組成精幹的前方指揮所,我得以與簡群同志朝夕相處共同工作和生活。每每想起雪域高原上那段艱苦而有趣的歲月,總是感到親切和溫暖。當時簡群同志任司令部副參謀長,我是政治部幹事。1975年初出發前,指揮部首長作動員時說,當前中蘇關係處緊,而由內地通往新疆的鐵路只有一條蘭新線,如有戰事此路被截斷,新疆前線勢必成為無後方作戰,此乃軍事之大忌,加快青藏鐵路建設是黨中央做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為此上級決定鐵道兵西南指揮部陸續開赴青藏線,靠前指揮。一期工程鐵路修到格爾木,然後西進修至拉薩,北上穿過阿爾金山,連接新疆烏魯木齊。指揮部開赴青藏線之前,先從司、政、後機關抽調十餘名身體好、獨立工作能力強的同志組成指揮所,儘快出發展開工作。如果打起仗來,此指揮所即為前線指揮所。不幾日,我等先乘飛機後乘汽車,很快抵達鐵道兵十師師部所在地烏蘭縣城。指揮所辦公地點被安排在十師原招待所平房院內,機關幹部與通勤、司機和炊事人員一起,不足20人。身為指揮所領導的簡群副參謀長時年55歲,他與大家同吃同住,同苦同樂,真可謂官兵一致,和睦相處。

難忘青藏線上與簡群相處的日子

青藏鐵路沿線除了缺氧之外,且乾燥多風。施工部隊大多住臨時性房屋或棉帳篷,後勤供應和吃菜都比較困難。面對艱鉅而繁重的施工任務,指揮所領導和工作人員,一方面深入部隊和工地進行調查研究,與大家共同商討解決困難的辦法;另一方面及時與上級機關和地方政府彙報與溝通,為推進鐵路施工排憂解難。在此期間,我多次跟隨簡副參謀長,長途跋涉驅車於茫茫高原,下基層,跑工地,鑽隧洞,進藏包。當時乘坐的汽車為帆布篷軍用吉普,透風漏氣,沿途多為風沙戈壁,為了排解寂寞和疲憊,防止司機犯困,有時簡副參謀長約我同他一起輪流講故事,有時就窗外風光即興胡謅小詩,編順口溜打發時間。如一人說“一年一場風”,另一人接“從春刮到冬”;一人說“有風就有土,一天二兩五”,另一人接“白天沒吃夠,夜裡給你補”。一人說“天上烏雲趕著白雲走”,另一人接“藏胞身穿皮襖漏一手”(言高原氣候多變,夏季晴天麗日間常下冰雹,當地藏民著裝正可適應這一變化)。

高原生活雖然艱苦,但簡群同志對於工作從來沒有放鬆過。特別是他對工作的那種責任感,面對艱難困苦永遠的樂觀態度,讓我欽佩之外又學到了一些書本和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平時,他的工作和生活看似隨意甚至有點散漫,但心目的工作重心和用意清晰可見。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三件事:一是他對重點工程的指導和關注。關角隧道位於海拔3700米的高寒區,長達4006米,地質情況複雜,地下水豐富,嚴重缺氧,是全線控制工期的重點工程。1975年4月,因隧道塌方127名施工人員被堵在洞內驚動北京及所在軍區,雖經全力搶救得以脫險,但施工依然困難重重。對此,他給予特別關注,有段時間,我每天早上都能看到或聽到他與關角隧道施工調度室通電話,瞭解進度等相關情況。這一舉動的本身,對一線施工人員而言既是關心也是鼓舞和督促。二是他關心基層官兵的工作和生活。每到連隊檢查工作,除了聽取彙報和與人簡短的談心交流外,他常去的地方大多是廚房、菜窖和戰士住的帳篷,看戰士們吃的怎麼樣,冬天有沒有菜吃,住的地方冷不冷。三是他注意瞭解鐵路沿線的社情民意。我陪同他去過勞改農場,鑽過蒙古包,進過牧民的藏房。雖然與當地牧民語言不通,但憑著他那憨厚真誠的微笑和舉止,卻能很自然地與對方溝通互動。當對方瞭解到我們是從遠方而來修建青藏鐵路的鐵道兵時,便熱情相待,又是斟酥油茶,又是牽來駱駝和馬讓我們騎,並表示解放軍修鐵路有用得著他們的地方,一定盡力。

難忘青藏線上與簡群相處的日子

乘車返程的路上,簡副參謀長以自己戰爭年代的親身經歷,像似自言自語又像似講給我們聽,說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與其他軍隊本質的不同,是我們來自於人民,服務於人民,和人民群眾是一家人。平時修路離不開當地百姓,如果打起仗來更是這樣。戰場上兩軍對壘,人民群眾站在哪一邊決定戰爭的勝負。這使我想起幾年前指揮部“批林整風”學習時,作為當年遼瀋戰役的前線記者,他站在成都馬家花園大會議室的軍事地圖前,帶有廣東味普通話的生動演講,對遼瀋戰役的深邃風趣的解讀,可謂聲情並茂,出神入化,深受好評。他強調人心的向與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一時間,簡群同志多次被當時的成都軍區和地方政府等單位,請去作演講輔導報告,很是“火”了一把,鐵道兵西南指揮部的知名度也由此增添不少。

1979年,簡群同志調任長沙鐵道兵學院任副院長,鐵道兵撤銷改制後又在解放軍幹部文化學校任校長,並在此任離職休養。

作者簡介:吳志義,又名吳非,山東東明人,大學文化,高級專業職務。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十八歲入伍鐵道兵,先後參加昆貴,成昆,襄渝,青藏鐵路建設。從事過秘書,宣傳,人事,新聞工作,曾任中國鐵道建築報報社社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