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說知名房企打著農業小鎮的名義在圈地?那是你看不懂其中道理!

房地產已經買下足球,還正在買下高科技,未來會不會再為農業買單?

從歷史角度說,房地產是最應該為農業買單的。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農業就成為社會建設的犧牲品,城鄉二元剪刀差讓農村出人、出力、出糧、出地支援了整個城市化進程。

袁氏超級稻畝產約 1149 公斤( 2017 年數據),中晚秈稻的最低收購價是 1.26 元/公斤,每畝地一季水稻的收益只有 1447.74 元。在袁隆平試驗超級稻的邯鄲,2017 年 8 月成交的「邯出告字[ 2017 ] 02 號- 1 地塊」地價約合 550 萬/畝。 11 月份,這個價格又被打破。

相對於房地產,農業再高產也是低產。所以,很多人不懂,為什麼萬科、碧桂園、恆大、萬達、華潤、宋衛平這些企業/人要去做農業,是打著農業小鎮的名義在圈地?還是純粹情懷?不懂,無論是情懷做農業還是圈地做農業小鎮,風險和收益都遠不能和十年前的房地產可比。

綠城集團創始人宋衛平說:“我們公司的員工大都是農民出身,我也來自農村,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

萬科董事長鬱亮那句:“我就是個農民,種地的,我就是把地種好。幹農活都比較辛苦,外面天氣變化大,所以幹農活會比較累一點”,也是對農民的最大誇獎。

但是,做農業並沒有那麼容易,我們先看看各大開發商都是怎麼做的。

萬達

2015 年,王健林去了貴州丹寨考察,希望中國最大的商業地產商的每一個商場裡都能銷售丹寨原產地的產品。

王健林說,萬達擁有全國最大的零售渠道,丹寨有好的農產品,雙方一結合,成立一個專門銷售公司,丹寨的農產品經過深加工之後通過萬達的網絡銷往全國,完全可以形成農民種養、企業加工、全國銷售的良性循環,“爭取每村建設一個規模土豬養殖場”。

後來,經過一年多的摸索與調研,王健林卻計劃有變。“當我們調研了國內的 5 大養豬企業發現,都沒有掙錢的,基本是一年掙一年賠,那十年下來不就為零了嗎?沒有利潤,怎麼搞下去?”現在這件事基本成了純公益項目。

恆大

恆大的野心更大,在進軍農業上也就跌得更狠一些。

2014 年 8 月 28 日,恆大集團宣佈包括恆大有機大豆油等在內的首批糧油產品上市,恆大集團正式進軍現代農業、乳業和畜牧業,並表示在該領域的投資將超過 1000 億元。

前一年,恆大集團成立了恆大乳業集團、恆大畜牧集團和恆大糧油集團。投資近 70 億元建設及併購了 22 個生產基地,迅速拉開全面佈局。

後來,經過了連續三年的虧損,許家印把農牧業業務賣掉了。儘管恆大有機大米零售價格 63 元/斤;恆大綠色大米零售價格 13 元/斤,遠高於市場價,但 2013-2015 年間,恆大糧油累計額虧損高達 40 億元。

萬科

2017 年 9 月,萬科產業城鎮(北京)公司聯合了北京市林業果樹科學研究院開發北京門頭溝軍莊鎮,軍莊鎮項目是萬科著力打造的首個特色小鎮。

萬科的支持是實打實地做農業,計劃在軍莊鎮設立林果院梨產業技術服務站,申請國家課題基金,對軍莊鎮的特色農產品「京白梨」開展深入、系統的創新性研究工作,孕育重點突破。

萬科進駐京白梨採摘節剪綵

不久之後,萬科又在江蘇拿下一個小鎮:東羅村,將在東羅村的建設中負責農業產業、鄉村服務、鄉村旅遊和鄉村營建。由於萬科的加持,東羅村進入了江蘇首批特色田園鄉村試點名單。

都在說知名房企打著農業小鎮的名義在圈地?那是你看不懂其中道理!

東羅村

碧桂園

2018 年 6 月 15 日,楊國強正式宣佈成立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將在現代農業機械、現代種業、物聯網等領域發力,覆蓋從土壤、種子、品質到流通的全過程。

楊國強曾經說,“40 年前我種田,40 年後我還是回去種田!”

此外,碧桂園還投資了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第三代水稻雜交技術的研發,並同包括荷蘭、以色列等國的公司和國內多家科研機構簽署了合作協議。

中糧

實際上,最早看上農業小鎮,且又有資源優勢的是中糧集團。本來中糧的地產業務只是「順道做做」,現在「農業+地產」的模式似乎是順水推舟。2010 年,中糧集團與北京市政府簽約打造了北京中糧生態谷,規劃了中糧智慧農場、中糧健康科技創新園和生態谷美麗田園小鎮三個核心板塊,定位是做中國的「農業硅谷」,把高端綠色種植示範、農業研發和創新、國際農業交流、大健康產業以及電子商務等彙集到一起。

藍城在地產農業現代化的路上,最執著的還是宋衛平,按照宋衛平的設想,在距離上海、杭州等城市三五十公里的地方,開闢三平方公里土地來打造「農業小鎮」,其中兩平方公里搞農業,一平方公里開發建設,「20% 地產+40% 農業+40% 其他」。

宋衛平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認為,過去城鄉是二元結構,未來應該是一體化的,城鄉融合,不分彼此。地產的收益用來帶動周邊的農業改造,建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大型農業基地,並將周邊的農民轉化為現代農業工人。防止城鎮化掏空農村,把農民留在土地上。

宋衛平說,“農業小鎮需要一個持續穩定的投入,資金投入會非常高。”

投入高、低利潤,註定了開發商投資農業的路不會好走。

做農業並不簡單。房地產行業的上下游涉及到 70 多個領域,農業產品從種子到餐桌也有一個非常長的鏈條。它產量不穩定,價格波動大,流通成本高,產品折損比例高,中間商多,鏈條割裂嚴重,顧客忠誠度極低--表面上看農業是低級品,房地產高大上,但要做品牌農業的管理難度一點也不比房地產小。現代農業不僅是資本密集型,而且是技術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產業。

改革開放40 年,地產行業幾乎是唯一一個還處在商品短缺階段的大領域,多數項目沒有好產品也能清盤。但業主收了房之後,開發商就再也無法和業主建立真正的交易關係,難以形成高頻互動。所以,開發商們空守著大批業主,儘管還通過物業公司形成一道壁壘,但卻再也無法真正踏入業主的家門。

但快遞員、送餐員卻能頻繁敲開業主的家門,和業主們形成強互動。而開發商只是一個賣盒子的,房子是個盒子,商場是個盒子,小鎮可能還是個盒子,守著一個大礦卻只能租給別人去挖,簡直是在做買櫝還珠的事。換個角度看,如果開發商能把農業這件事做好了,承包了業主的餐桌,再去做其他的就容易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