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果:果味酸甜、營養豐富、甜而不膩,清新怡人

燈籠果:果味酸甜、營養豐富、甜而不膩,清新怡人

燈籠果,又名歐洲醋栗,落葉小灌木,果味酸甜,可加工成果醬和釀製成酒,是珍貴的野生果類,果呈球形,由於果子上有一道道縱向的紋路,猶如燈籠的骨架得名。

性喜溫暖

燈籠果性喜溫,不耐霜凍,種子發芽以30℃左右發芽迅速;幼苗生長期20~25℃、夜間不低於17℃適宜生長;開花結果期白天以20~25℃、夜間不低於15℃為宜,否則易引起落花落果。氣溫10℃以下植株停止生長,0℃以下植株受凍。經調查看,幼苗耐低溫能力不成熟,所以露地生殖時期不能過早,而必須在晚霜過後方可栽植。

喜好光照

燈籠果對光照要求比較敏感,需要充足的光照。在3000~4000米燭光範圍內,生長髮育協調,果實品質優良。光照不足時,植株徒長而細弱,產量下降,漿果著色差,品味不佳。因此,在生產上必須注意種植密度的合理性和打尖、 抹芽、 整枝的必要性。

燈籠果:果味酸甜、營養豐富、甜而不膩,清新怡人

所需水分

燈籠果需水較多,尤其在漿果開始成熟前期,枝葉和果實同時生長,需水較多,當漿果大量成熟時,需控水。因此,燈籠果一生中,前期喜水、後期怕水,後期雨水多,導致植株貪青、旺長,而且推遲漿果成熟期和影響採收工作的進行,故在生產上對生育前期,要注意澆水,後期要注意排水。

土壤要求

燈籠果對土壤要求不嚴,可以說在各種土壤上均能種植。但以沙質土最好,漿果品味佳,產量和商品率均高。燈籠果較耐鹽鹼,PH值6.5~7.5的土壤較為適宜。另外,要求土壤物理性狀較佳,耕層深而疏鬆,根系容易向深層生長。

營養條件

燈籠果對營養條件反應比較敏銳。如果土層中氮肥過多,或者比例失調,都會引起植株貪青晚熟、果實品質不佳等現象的出現。營養不足,則植株矮小,漿果也小,但著色快,成熟早,產量低。因此,在施肥上要以有機肥為主,補施化肥。生育前期以氮、磷肥為主,後期則以磷、鉀肥為主,以保證各個時期的需要。

種植方法

採用水平播種法,在春季從株叢向外開成放射形縱溝,深度15cm左右。選擇發育健壯的1年生新枝,將枝條向下彎,水平引向縱溝,使整個枝條緊貼溝底,溝內可放幾根枝條,枝條間需留有一定距離,以便新根生長,然後在溝內填土,枝條頂端露出地面。分次進行培土,使新梢基部生根。秋季落葉時將每個帶根的新株與母株分離,成為獨立的植株。水平壓條操作簡便, 成活率高,而且苗木健壯。

燈籠果:果味酸甜、營養豐富、甜而不膩,清新怡人

環境條件

燈籠果可適應從零下40℃低溫到42℃的高溫,在所有種植番茄的地方都可以存活,這決定了它適合進行大規模的栽培。

燈籠果喜歡生長在腐殖質較多、疏鬆肥沃的土壤中。山坡建園,應選擇坡度不超過10°的緩坡地帶。

定植技術

株行距為1m×1m,定植穴深、寬各40cm,每穴施農家肥5公斤。定植時將苗放在坑內,一人提苗,一人培土,踏實,澆足水,定植後要求穴面比地面低8~10cm,以便生長季節保持水分。

修剪方法

燈籠果生長在一個果穗上。苗木定植的當年應選留4~5個生長健壯的基生枝,從第二年起每年各留4~5個生長健壯的基生枝,一叢一般保留16~20個基生枝。4~5年每棵樹可形成5~15公斤的高產。但是株叢內枝條過密,通風此,進入結果期要特別注意修剪工作,保持通風透光。

方法是:對過密的株叢,採取疏剪衰弱枝、回縮多年生枝以及剪除多餘的基生枝。

燈籠果:果味酸甜、營養豐富、甜而不膩,清新怡人

管理防害

應特別注意加強土壤管理,清除雜草,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在開花 前和新梢生長期,遇乾旱天氣要及時灌水,每年施肥2~3次;每年在10月中下旬落葉後埋土防寒,埋土厚度以不露枝即可。解除防寒在4月中旬左右,這樣可以保證株叢正常生長、結果。

燈籠果主要病蟲害為白粉病和透翅蛾。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始發期在葉片表面或背面有一層白粉狀黴層,行防治。

燈籠果:果味酸甜、營養豐富、甜而不膩,清新怡人

墜玉燈籠果:

是多年生小灌木新興果樹,樹高1.2米果味酸甜,無核,耐促,耐運,抗嚴寒、耐高溫、營養價值特高,當年栽培,當年掛果,二年旺果

、全樹都結果,單果重5-7克,5月果熟,初熟果是黃綠色,熟透時是紫紅色,也稱它紅燈籠。

在水果中上市最早,生命力最強,有根無根插在土裡就成活,什麼土質均可栽培,盆栽做盆景也可以,畝栽苗1千棵,畝產鮮果6000斤,市場價15-20元。

燈籠果:果味酸甜、營養豐富、甜而不膩,清新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