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國夢、太鐵情、勞動美」

我的“中國夢、太鐵情、勞動美”


無論夢想大小,無論舞臺寬廣,我認為每個人權力擁有一箇中國夢。對於我,這塊夢想的舞臺便是每一天穿梭于于候車室和站臺之間。 

  清晨,我迎著初升的朝陽來到候車大廳,和煦的陽光將候車大廳點亮,潔淨如新的座椅,窗明几淨的大廳,讓我作為運城北站的一名職工,心頭湧上一絲豪情一絲甜意。整理一下路服,端坐在實名驗崗位上,等待著第一個旅客走進候車室。“你好,請出示您的身體份、車票。”走上前的老人顫顫巍巍遞上證件,核驗完交給老人時,老人激動的說:“三十年前學雷鋒,沒想到現在服務態度這麼好”。小小崗位,體現不同的勞動價值觀,我們每天接觸不同層次的旅客,他們對服務需求不同。對進入候車大廳的每個旅客親切的打聲招呼,給他們一個微笑,讓他們的憂慮在第一時間化解,使他們感受到鐵路改革後出現的新變化,“高興而來、滿意而歸”再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我們每一個人努力踐行的結果。每每看到旅客開心的笑臉,看到對車站環境露出的滿意表情,我心裡都無比開心。工作一天下來,身體總有有些疲憊,但是我心裡卻有一種安全感、滿足感,我對以後的日子充滿了期待。  

對於我來說,車站不單是我工作的地方,更像是一個大家庭。這大家庭由無數先進人物構成,太原站的史改梅,太原南站李麗,她們把熾熱的愛奉獻給了千千萬萬的旅客,贏得了南來北往旅客的尊敬和喜愛。她們的事例告訴我們,只有在自我的崗位上散發出光和熱,才能實現自我的價值,才能實現自我的“中國夢”。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不僅僅需要有為群眾服務的意識,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更需要心懷“愛”,愛是連接我們客運員與乘客之間的紐帶,因為“愛”,我們才能和乘客們一齊享受和諧溫暖的氛圍。  我們所在的崗位或許很普通,我們的事蹟或許很平凡,但是我們每一個背後都站著一個群體,“中國夢”需要我們的,讓我們“中國夢”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