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的“西国记法”源于古希腊诗人西莫尼德斯!

《西国记法》是最早一部以汉文写作的记忆术论著。古今中外关于记忆术的各种论著,大多都会提及“定位法"(method of loci)。这是因为“定位法”是最古老最经典的记忆术。实际上,定位法也是其他记忆术的基础,只要学会和掌握了“定位法”,其他任何形式的记忆术的学习,都将易如反掌。

利玛窦的“西国记法”源于古希腊诗人西莫尼德斯!

利玛窦所论述的“西国记法”,也正是“定位法”。不过,利玛窦并没有叫它“定位法",而是叫它“象记法”。这里的“象”,是指表象、形象。如果说“定位法”这个名称强调的是表象的位置,那么“象记法”这个名称则强调了位置的表象。不管叫“定位法”也好,还是叫象记法”也罢,其实都是一 回事。两个名称的差异,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利玛窦说:“象记法颇简易便捷,而其用亦可谓广大矣。”

利玛窦的“西国记法”源于古希腊诗人西莫尼德斯!

那么,什么是象记法呢?利玛窦作了具体而形象的回答:

凡学记法,须以本物之象及本事之象,次第安顿于各处所,故谓之象记法也。假如记“武”、“要”、“利”、“好”四字,乃默置一室,室有四隅,为安顿之所,却以东南隅为第一所,东北隅为第二所,西北隅为第三所,西南隅为第四所。即以“武”字,取勇士戎服,执戈欲斗,而一人扼腕以止之之象,合为“武”字,安顿于东南隅。以“要”字,取西夏回回女子之象,合为“要”字,安顿于东北隅。以“利”字,取一农夫执镰刀,向田间割禾之象,合为“利”字,安顿西北隅。以“好”字,取一丫髻女子,抱一婴儿戏耍之象,合为“好”字,安顿西南隅。四字既安顿四所,后欲记忆,则默念其室,及各隅而寻之,自得其象,因象而忆其字矣(《西国记法.明用篇》)。

如果有的读者尚不能通过这段文字理解和把握“象记法”的要领,可以暂时不去理会,我们在后文中有进一步 的解释。

那么,“象记法”又是谁发明的呢?是利玛窦本人的独创,还是其他人的发明?利玛窦问答说:

古希腊诗人西莫尼德斯尝与亲友聚饮一室,宾主甚众,忽出户外,其堂随为迅风摧崩,饮众悉压而死,其尸齑粉,家人莫能辨识。西莫尼德斯因忆亲友坐次行列,乃一一记而别之,因悟记法,创此遗世焉(《西国记法.明用篇》)。

利玛窦的“西国记法”源于古希腊诗人西莫尼德斯!

利玛窦的回答非常清楚:“象记法”的发明人,并不是他本人,而是西莫尼德斯(Simonides) !

问题又来了:利玛窦的这个故事是他自己虚构的呢?还是出自西末泥德的诗作?

这既不是他自己的虚构,也不是出自西莫尼德斯的诗作,而是引用了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的著作。不过,可能是由于他撰写《西国记法》的时候,身边缺乏参考书,只能凭借大脑的回忆,所以,他的回答非常简单:仅用了76个汉字。不过,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应当苛求他。正如他所说:他从9万里之遥的欧洲来到中国,要航行3年方能到达。随身携带西塞罗等人的著作,谈何容易!

凯奥斯岛的西莫尼德斯(SimonidesofCeos)是古希腊的抒情诗人,生于公元前556年,死于公元前469年,享年87岁。他是我国文化巨人孔子(前551一前479)的同代人。不过,孔子比他年长5岁,而享年则为72岁。

至于西塞罗,他生于公元前106年1月3日,公元前43年12月7日被人谋杀身亡,终年63岁。这样,他生活的年代,在我国当属西汉时期(前206——24)。西塞罗的名字不仅和古罗马的历史连在一起,而且也和西方人文主义的历史连在一起。他既是一位政治家、国务活动家,也是一位无与伦比的演说家和思想家。

他身体力行,成功地阐释了古希腊文化的知识与精神成果,不仅将它传播给了同时代的人,而且对后代人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西塞罗的很大一部分著作流传至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只是通过他(或几乎是通过他),才得以了解古希腊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修辞学理论的。

关于“象记法"或者记忆术的起源问题,自然也不例外,也可以从他的著作中寻找到答案。迄今为止,关于记忆术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学家Frances Yates(1966)在《记忆术》(The Art of Memory)中的描述是最完整的,而她的描述主要是对西塞罗的著作进行一番梳理的结果。Frances Yates的描述很形象很精彩:

有一天,凯奥斯岛的诗人西莫尼德斯前往萨塞利(Thessaly)地区的贵族斯考帕斯(Scopas)家中赴宴。在宴会上,他朗诵了一首抒情诗,这首诗是诗人专门为他的主人斯考帕斯而创作的。不过,诗中搀杂了几行歌颂卡斯托耳神(Castor)和波吕克斯神(Pollux)的诗句(他们是宙斯神的双生子一作者注)。

斯考帕斯是一个傲慢的吝啬鬼,他告诉诗人:“关于这首诗,我先前答应你的价钱,现在,我只会支付一半,另一半你应当去找卡斯托耳神和波吕克斯神支付;这首诗有一半不都是歌颂他们两个的吗?”

利玛窦的“西国记法”源于古希腊诗人西莫尼德斯!

​不一会儿,有人向西莫尼德斯传话:“有两位少年正在门外等你,希望和你见面。”西莫尼德斯起身离开了座位,并走出了宴会大厅。西莫尼德斯站在门外四处张望,可是,他看不到任何人。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听见身后“轰隆隆”一声巨响,宴会大厅的屋顶崩溃了!刹那间,整个宴会大厅化成了废墟,傲慢的吝啬鬼斯考帕斯本人以及所有的宾客,都被活生生地埋在了废墟之下。

因为死者的尸体已经面目全非,所以,即使是死者的家属,也根本无法指认自己亲人的尸体。不过,诗人西莫尼德斯仍然清晰地记得所有宾主落座的位置,这样,他能够将死者的尸体一一辨认出来。

两位无影无踪的叫唤者,卡斯托耳神和波吕克斯神,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如此慷慨地支付他们的那一半歌颂费:就在屋顶快要崩溃的那一瞬间,把西莫尼德斯从宴会上拉了出来,把他从死亡的边缘上拉了回来。

诗人从这次经历中领悟到了记忆术的原理。诗人茅塞顿开,他之所以能够一一辨认出死者的尸体,不就是因为记住了宾客们落座的位置吗?因此,并井有条的排列当是优良记忆的基本保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