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專稿|鍾曦:版畫創作的不確定性恰是其中的樂趣所在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是其中的乐趣所在

日前,“遞進與循回——鍾曦繪畫作品展”在關山月美術館舉辦。以全部五個展廳呈現藝術家鍾曦自1988年以來的重要作品,是關山月美術館對本土藝術家創作的脈絡進行系統性學術梳理與收藏的一個展覽。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是其中的乐趣所在

“遞進與循回——鍾曦繪畫作品展”海報

展覽策展人、深圳大學美術館館長陳向兵介紹到:“此次展覽,以記錄的方式,呈現了鍾曦繪畫30年的所有重要作品,並以分段的形式,總結歸納了鍾曦30年的藝術追求與變革。”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是其中的乐趣所在

陳向兵在開幕式上為嘉賓介紹鍾曦作品

深圳,多年來致力於將版畫打造為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名片,觀瀾版畫基地已是全國聞名;同時深圳也不惜重金地支持城市的美術教育。而版畫和美育,在鍾曦身上形成了完美的交集,除了是當代著名版畫家,中國“魯迅版畫獎”獲得者,鍾曦更是深圳大學師範學院院長,深圳高等美術教育開拓者之一。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是其中的乐趣所在

午時 版畫 62x45cm 2017年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是其中的乐趣所在

藝術家鍾曦

版畫創作的不確定性是其魅力所在

版畫,可謂是藝術門類中的小眾,由於版畫的繪製過程比其它畫種更復雜,技法、方式和媒介的改變都能造成千變萬化的效果。換句話來說,藝術家需要有精良的技巧和良好的控制力,才能準確地獲得想要的效果。不少版畫出身的藝術家會中途轉行,而鍾曦,是少有的、將版畫一以貫之的一位。出身江西宜春的他,多少受到了當地版畫傳統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年的宜春有一個人數眾多的版畫創作群體,在全國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是其中的乐趣所在

外面的世界 版畫 40x40cm 1988年

“我自已最慶幸的就是選擇了學習版畫並一直以版畫創作為主。雖然版畫是一門小眾的繪畫形式,但它的歷史悠久,在中國人心目中,版畫是有著特殊歷史記憶的。種種原因,不少版畫家可能會跨界去做別的畫種,但我知道,大多即便跨界成名的畫家也很少否認自己曾經的版畫身份,甚至會自豪地介紹自已為版畫出身。就算像方力鈞、譚平等藝術名流們或許很久沒做版畫了,但有關這方面的展示活動,他們也還是常常介入並參與其中。”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是其中的乐趣所在

晚韻 絲網版畫 65x40cm 1993年

鍾曦覺得版畫有一種獨有的、讓人魂牽夢繞的魅力,只要做過的人就無法割捨,“版畫的創作形式與製作手法是與其他畫種截然不同的,版畫最大的特性是它的間接性,是通過媒介呈現作品,不同的媒介材質出現不同的印痕效果,因此,就有可能帶來某些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恰恰是藝術創作的特殊樂趣。再加上版畫是需要有複數和印痕的,這種複數的要求恰恰是版畫的重要特性,或許有人會說複數性問題使版畫就不是獨一無二了,然而,恰恰相反,正因為這種複數性的存在才給版畫帶來一種特有視覺效果,這種語言是其他繪畫形式無法達到的。”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是其中的乐趣所在

維度系列·漲溢78X55cm。1996年

版畫創作的不確定性是其魅力所在,但同時又是對版畫創作者的極大考驗:如何在這不確定性捕捉到那極具可能的瞬間?這需要天賦、需要敏銳,更需要長時間的積澱。陳向兵覺得,鍾曦對偶然性的把控極佳,“他對事物的看法,有固定的一面,同時也有非常靈活的一面。這種偶然性的捕捉會在創作中產生轉換,認識的轉換和形式的轉換,他可以在作品當中不斷挖掘,所以他一邊創作一邊在思考。鍾曦畫畫不會像貢布里希說的那樣,總是有一個預定的程式,畫的時候朝著固定的程式去做,他作畫有點像夏加爾,夏加爾畫畫從來沒有草稿,走到哪兒可能就會尋找到一些新鮮的感覺,注入到作品當中,這樣的作品生命力是不斷地在生長,而不是說一個固定的模式生髮在那裡。”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是其中的乐趣所在

錯位 58X42CM 1999年

首屆青島•國際版畫雙年展銅獎

陳向兵認為,鍾曦的版畫最終呈現的效果很有自己的特點,“我們過去看傳統的一些版畫,你看了以後會感覺呆板和模式化、不生動,在鍾老師這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個其實是他區別於許多版畫家的一個重要的通道。版畫成為了一個可以隨心所欲的狀態。這是大部分版畫家所缺乏的,至少改觀了我對版畫很多概念。”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是其中的乐趣所在

霓裳羽衣曲 絲網版 68X98CM 2001年

深愛版畫的鐘曦也玩跨界,而玩跨界的目的似乎又無一不是為了促進版畫創作的“更上一層樓”。在鍾曦30年的藝術探索中,無論技術還是繪畫理念均在不斷的摸索中產生差異,這種差異的生成依託對書寫的迴歸,而最初的書寫源於對現代書法的研究與創作。其後,他有意識地將這種書寫帶入到版畫的創作中,並將版畫的手繪感與符號的表述相結合,使得他的版畫具有更為生動的面貌與形式,讓觀者不再對版畫感到有距離,也明顯地脫離了對版畫往往有呆板的印象。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是其中的乐趣所在

基 85X55CM 2005 第十七屆全國版展優秀獎

在這之後,鍾曦嘗試通過水墨繪畫的創作,將傳統的中國繪畫的書寫性進行進一步地推進,並已反覆的書寫與差異化的書寫相結合,在差異與反覆中生成新的水墨。於是,書寫本身就已構成了一個問答,書寫的過程中,對作品的敏銳觸發、與眾不同的視覺效果和對錶述的深層述求,都反映出鍾曦的抽象敘事中對書寫性的思考維度。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是其中的乐趣所在

冬至 絲網版畫 100X65cm 2008年

無論東方意象還是西方抽象 我更多追求藝術本體的東西

抽象,是鍾曦身上另一個重要的“標籤”。因為他是上世紀改革開放後首批成長起來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也是中國當代藝術中較早從事抽象創作的藝術家之一。“我1988年去央美學習的時候,有幸看到了許多從國外湧進來的新的藝術形式,包括純粹的抽象藝術。當時看,還只是懵懵懂懂的感覺,但是的確喜歡,尤其在瞭解那些國外藝術家的經歷、影響力之後,便知道這樣的創作觀念、繪畫形式必然有它的價值所在。90年代初,我開始涉足現代書法的嘗試,從傳統書寫轉向現代書法的訓練過程,最終對我的抽象繪畫是大有裨益的。我將書法的書寫線條、文詞秩序進行重構,不知不覺地,這種創作方式逐步走到了自己的繪畫創作裡,彷彿找到了另外一片天地。我認為我對抽象呈現的追求既有東方點線的內在韻律,也有西方圖式的特有元素。”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是其中的乐趣所在

《鏡像》 鍾曦 65×80cm 2012年 紙本版畫

但不得不說,中國傳統文化畢竟和西方哲學背景是兩個有著本質差別的系統,不少藝術家在那個時候雖然追隨了頗為新穎的抽象藝術,但往往在後期又會對自身背景念茲在茲,這樣的一種矛盾可能讓人陷入瓶頸,也可讓人融合上升。而在鍾曦身上,對兩者的清晰認識顯然讓他進退有餘。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是其中的乐趣所在

《草木生》 鍾曦60×85cm 2013年 紙本版畫

“西方抽象,非常純粹、直接,比如運用色彩塊面的構成表現某種情緒,對於線條本身,他們不會過多地考慮其內在的節奏;而對我來說,不管受到過多少西方繪畫語言的影響,東方文化是根深蒂固的。但東方意象卻可以帶給中國畫家另一種抽象的呈現,甚至是更為深刻更為豐富的視覺表達。同樣是線條,西方人可能注重的是線條帶來的造型,而東方人除了形之外,還會考慮線條本身的節奏變化,即線條的氣韻生動。”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是其中的乐趣所在

《岸邊》 鍾曦 60X90cm 2014年 紙本版畫

不過現階段的鐘曦,似乎具象、抽象、現代、當代都不再是可以束縛他的概念。“不管我的畫面裡有具象元素也好,抽象意味也罷,對我而言,並非在意,我更多的還是追求藝術本體的表達。”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是其中的乐趣所在

似山若水 72X72cm 2015年 紙本水墨

對藝術強烈的瞭解意願是美育的重點

除了藝術家的身份之外,從1994年就來到深圳的鐘曦,更是深圳美術發展的中堅力量,一直在深圳大學身兼教職的他,對於深圳美術力量的培育做出了極大的貢獻。“1994年我來到深圳的時候,坦率說,這座新興的城市在文化藝術方面是有些蒼白的。但對我而言,選擇來到一個新的地方,最好的是順其自然,我也會主動參與到這個城市的藝術群體中,但也堅定地保持著自已藝術創作的獨立性。”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是其中的乐趣所在

鍾曦在展覽現場

與鍾曦的對話,可以感受到他非常嚴謹的理性,這在藝術家身上似乎很少能看到,鍾曦坦言,這可能跟他的工作性質有關,“我從86年做教師至今,就從沒離開過教學崗位,經歷自然較單純了。但我自己也覺得很幸運,30年間從來沒有試圖離開學校的想法,不是說我有多麼酷愛教學,而是熱愛跟年輕人打交道,學生四年一個週期,總有一種新鮮感,心態也自然比較年輕。”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是其中的乐趣所在

鍾曦在展覽現場

而在教學的實踐中,“有教無類”是鍾曦始終堅持的原則。“有時候會有老師來跟我抱怨學生基礎不好,沒法教之類的話,我會立刻打斷,並告訴他一個班上的天才型的學生,其實是不需要教甚至也教不了的;一個老師能做的就是努力讓其它大部分基礎良莠不齊的學生學有進步,學有所獲,畢業後進入社會能夠自食其力,作為教師這才算盡職了。至於那些天才型的學生,他們自然會在這個基礎上拓展自己的空間。”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是其中的乐趣所在

山水 紙本水墨 65X65cm 2016年

鍾曦覺得自己未必能看懂現在的學生、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但他總相信一代人有一代人該做的事,觀念不同也決不會盲目否定、粗暴打斷。他覺得應該給學生空間,就算不理解也可以尊重多元化的存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對知識的渴求是比較強烈的,但現在的年輕人,好像並不那麼熱衷於追求這些,當然有時也不太理解,也有點著急,覺得好像他們在浪費時間。也許在傳統求知方式之外,他們對其他能力的掌握上一定比我們更好更強。”

雅昌专稿|钟曦:版画创作的不确定性恰是其中的乐趣所在

島 版畫 58x45cm 2017年

美育需要整體的進步,鍾曦覺得任重而道遠。目前,我國大眾的審美還在非常照相式的,現實主義的階段,評價一幅作品好與不好就是像與不像。“所以,我經常會說,你不要說你看得懂不懂,懂與不懂不重要,對藝術品的欣賞不是"1+1=2",而是你能否有意去感受、有沒有渴望瞭解藝術的心態才重要。還應該努力引導大眾把走進美術館當作一種常態。有一年,我去到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參加一個活動,最讓我感動的不是那兒展覽了什麼,而是市民排著長隊帶著孩子的場景,以及入館後大人孩子各自輕鬆的欣賞或玩耍著。而在我們的美術館裡家長往往太過緊張,遇爾的一兩次,孩子進館就開始教,自己不懂也教,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從此不再願意進到美術館,因為他覺得一進去就要被逼著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