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內戰8萬名軍人當了逃兵,原因令人唏噓

4年內戰8萬名軍人當了逃兵,原因令人唏噓​《直言》雜誌報道說,自2014年開始的烏克蘭動亂到現在短短4年時間裡,已經有起碼8萬名烏克蘭軍人當了逃兵,有的在戰前溜之大吉,有的甚至跑到了對方陣營,最不可思議的是在2015年的時候,有一個新編步兵師在3天之內跑了數千人,還有一個營級單位成建制的集體溜號了。至於當逃兵的原因,也是不盡相同。有的是因為不知為誰而戰的迷茫,有的是因為不忍對曾經的同胞和鄰居開槍,有的是因為明知對方軍力很強,擔心白白送了性命,有的是對烏克蘭政府的腐敗不滿,還有的是因為待遇太差,養活不了家人,認為不值得賣命。從這些原因中也折射出了烏克蘭的腐敗、混亂和拮据程度。也說明烏克蘭淪落到今天的地步絕非偶然,聯繫到曾經充滿希望的烏克蘭,不禁使人唏噓不已。

4年內戰8萬名軍人當了逃兵,原因令人唏噓​烏克蘭原來是個地肥水美、物產豐富的國度,農業上有原蘇聯的“糧倉”之稱,物產方面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礦和相關的完整產業鏈。在製造業上更是佔據了原蘇聯重工業的近一半比重,不僅能製造大型船舶和潛艇,航空航天業也很發達,並且還擁有過核武器,天上、陸地、水裡基本上都齊活了,曾令很多國家羨慕。正因為條件這麼優越,那時的烏克蘭不想再和蘇聯其他加盟共和國在一起吃大鍋飯了。所以,在蘇聯解體過程中,烏克蘭最積極踴躍,它是最早宣佈從蘇聯中獨立的國家之一。烏克蘭人民本以為能過上更美好的生活,然而,現實卻殘酷無比,擊碎了很多烏克蘭人的夢想。

4年內戰8萬名軍人當了逃兵,原因令人唏噓​獨立後的烏克蘭雖然已經和西方國家眉來眼去了,但尚且能與俄羅斯友好的“周旋”,但在尤先科時代已經進入了政治方向的爭執階段,為了國家的方向問題,雙方對政權是爭來奪去。從而忽視了經濟上向市場體系的轉變,導致形成了啃蘇聯留下來的老本的現象。經濟上連年滑坡、財政上是日趨拮据,後來發展到賤賣船舶、拆卸設備來度日的境地。這樣的困境導致了工業基礎相對較好的烏東俄語區生出了“離心”之意。具體反應上就是以亞努科維奇為代表的東部勢力與烏西的精英勢力展開了政權之爭。在俄羅斯支持下當選總統的亞努科維奇試圖調整烏克蘭的親西方方向,但遭到了烏西精英勢力的強烈抵制,並在美國、歐盟等西方國家的支持下,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抗議活動,罷免了亞努科維奇的總統職務。直接導致了俄羅斯的反制,致使克里米亞公投入俄,烏東頓巴斯地區內戰爆發。


4年內戰8萬名軍人當了逃兵,原因令人唏噓​烏克蘭的歷史沿革和烏東地區的民族、語言文化和思想觀念的構成其實是很複雜的,這也是導致他們價值觀取向嚴重對立的根本原因。從歷史沿革來說,烏東和烏西是1939年才合併在一起的。從歷史上烏西就有老歐洲的思維觀念。而烏東的構成就更復雜了。在烏東頓涅茨克地區,在470萬人口中,烏族佔了270萬左右,俄族佔了184萬,但使用俄語的卻佔了75%,烏語僅佔24%。這種現象說明,在烏東地區,烏族和俄族早已融合在一起,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況且,他們又都屬於斯拉夫兄弟,試想,烏克蘭軍隊中的烏東人又怎麼能拿起槍對著原來在一起朝夕相處的兄弟和鄰居呢?所以說,基於這個原因當了逃兵完全可以理解。


4年內戰8萬名軍人當了逃兵,原因令人唏噓​連年的內鬥已經使烏克蘭經濟受到了嚴重削弱。烏克蘭的財政已經到了經常支付不起費用而遭到俄羅斯斷氣的狀況,軍隊的待遇嚴重下滑。已經到了當兵賣命卻養活不了家人的地步。有的為了補貼自己,不得不將軍需物品倒賣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甚至將軍事設施也拆賣了。由於西方國家許諾的援助遲遲沒有到位,有的海軍軍官居然威脅要將軍艦“扔了”,不開回烏克蘭了,因為政府對他們家庭住房的承諾沒有兌現。試想,在這種狀況下,誰還有心戀戰。


4年內戰8萬名軍人當了逃兵,原因令人唏噓​烏克蘭獨立之初,對原屬於蘇聯遺留下來的烏克蘭國有資產管理異常混亂,致使一夜之間冒出眾多“寡頭”,有了錢的這些寡頭搖身一變成為了烏克蘭的精英,紛紛參與了政治,而這些人參與政治的目的大多不純,既是為了權,又是為了更好的助力自己的家族企業,所以,烏克蘭的腐敗特別嚴重,他們剋扣軍餉,盤剝底層民眾。為這樣的政府賣命值得嗎?所以才有很多軍人因為不知為誰而戰的迷茫下選擇做了逃兵。從這些原因分析,這些逃兵都是有令人唏噓的理由,同時也折射出了烏克蘭在戰略選擇上盲動以及內部的腐敗和混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