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這世間,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

人活著

有什麼別有病,

沒什麼別沒錢,

缺什麼也別缺健康,

健康不是一切,

但是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

自7月5日起,

國產片《我不是藥神》,

再次衝擊到內心最深處。

《我不是藥神》這世間,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

一句:誰家還沒個病人,

令多少觀眾哭著走出電影院!

1

陸勇在34歲時,查出患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他吃了兩年的抗癌藥,花費56.4萬元。

電影《我不是藥神》是根據他的真實事件改變,可和影片不一樣的是:仿製藥這件事,從頭至尾都不是為了盈利

《我不是藥神》這世間,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

陸勇

當他了解到印度生產的仿製抗癌藥價格低廉又療效相當的時候,他開始進行代購併且幫助與他有類似經歷的白血病患者。

可他也因此被捕,1002名癌症患者在聯名信上簽字為他聲援,他重獲自由。因為他從頭到尾做的是救贖,救自己,救別人。

不生一場大病的話,你永遠不會明白。活著到底有多難?

你會發現:在錢面前,可以做任何事,在命面前,可以付出所有的錢。

有人因為吃不起藥,只能眼睜睜等死;

有人為了不連累妻兒,選擇結束生命;

有人站在死亡邊緣看到一絲希望,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牢牢不放;

有人說,“這輩子最害怕的是生病,最抗拒的地方是醫院,最不想看到的人是醫生。”

不是因為膽小,而是根本就“不敢病”

說到底,“不敢病”是我們面對病魔最卑微的姿態。

如果有一天,得了絕症,救命藥4萬一瓶,需要終生服用,那吃還是不吃?

吃,一套房會被吃掉,家人會被拖垮;

不吃,死路一條。

有些人光著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可還有些人,竭盡全力也不一定能活。但他們依然對活著這件事懷抱熱望

2

身患白血病的呂受益,因為想要努力地活,他找程勇買“假藥”,他坐在醫藥公司門口抗議,他看著買不起藥的病人往醫藥代表身上扔屎,他輕笑著往嘴裡塞飯!

是無聲卻更有力的抗議,吃不起藥,治不起病的現實比屎還不如,可還是要笑著去面對。

可他最後還是死了,他看著守在自己病床前的妻兒,再瞧瞧自己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樣,

不連累是他能想到的最好也是最後的愛。

“如果我兒子早點生孩子,我是不是都可以當爺爺了。”

他選擇自殺來結束這扯淡的人生

“來,吃個橘子吧”

呂受益第一次見程勇,就討好似地從包裡掏出一個橘子:“吃個橘子吧。”

後來程勇去醫院探望因為吃不起藥,已經奄奄一息的呂受益,他還是面帶微笑對程勇說:“吃個橘子吧。”

在他的葬禮上,黃毛懷念的方式也是,坐在臺階上,吃著橘子。

《我不是藥神》這世間,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

橘子,似乎是呂受益生命的隱喻,我們試圖在一腔酸澀中努力地尋求那一絲甜,可是一不小心便把汁水濺到了眼睛裡,這是會讓人哭的

“爺爺的病有錢就不用死”

《我不是藥神》這世間,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

“一小時氧氣費四塊錢,那,就少吸兩口氣吧。”

《我不是藥神》這世間,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

人類的悲歡或許並不相通,但窮人的苦卻都是一個味道。

3

大家很早就明白一個道理:沒有錢寸步難行,總以為錢可以做很多事,於是我們拼了命地去賺錢:

通宵趕出來的文案,也依然被否定過;

熬夜加班三點還亮著燈的寫字樓,你見過;

清晨完稿的PPT,也許沒派上用場;

甚至,熬夜猝死的也根本不是個例……

我們原以為,有了錢,可以好好地活。

以前我以為賺錢就是活著的意義,現在我才知道,除了生死,世界哪有什麼意義。

電影《滾蛋吧!腫瘤君》就是以漫畫家熊頓為原型的,她也曾因為身患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一度牴觸治療,也覺得自己拖累家人和朋友。

但是梁醫生對熊頓說了一句:“你不是我,你不會明白你對我的意義。”

是啊,你不是那個要承擔你離開這個世界之後痛苦的人,你不能替他們決定你在他們心中的價值,更不能自以為放棄生命才是對他們的救贖。

要活,要好好活!

4

餘華在《活著》中寫道:

“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因為,這世間,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

電影裡鋪滿了電腦屏幕的QQ群,聯繫著萬千病友,他們相互鼓勵的時候,是讓人震撼的。原來有那麼多經受著苦痛卻依然對“活著”懷抱熱望的人。

《我不是藥神》這世間,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

直到鏡頭推進,那兩個字被無限放大,是

“希望”

所以,親愛的你:

“帶父母去做一次體檢吧”

“別熬夜了,快睡吧,工作是做不完的”

“累了,就停下來歇一歇,明天一樣可以趕路”

因為,身體康健,用力活著,是所有希望的源頭。

▍內容來源:整理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