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人在20多歲結爲異姓兄弟,後來先後做了總統

政治就是互相利用,難得有幾分真情。北洋政府時期,政壇卻有這樣一對“黃金搭檔”,關係屬於三大鐵——一起扛過槍、一起下過崗、一起分過贓。

他們就是袁世凱與徐世昌。

這兩人在20多歲結為異姓兄弟,後來先後做了總統

袁世凱與徐世昌

徐世昌在24歲時,遇到20歲的袁世凱,相談甚歡,結為兄弟。徐世昌想去南京考科舉,袁世凱送他200兩白銀。隨後,兩人的人生道路逐漸分野:袁世凱入伍去了朝鮮,徐世昌中了進士,入了翰林院。

袁世凱在朝鮮充分展示才華,贏得朝廷信任,又攀附上慶親王奕劻,一路高升至兵部侍郎,1895年受命到天津小站督練新軍。就在這時,身為翰林的徐世昌主動向朝廷申請到小站,去袁世凱的新軍工作。兩人的命運再次發生交集,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袁世凱督練新軍,用德國治軍之法建設了一支中國最強陸軍。徐世昌總攬文案,編寫《新建陸軍兵略存錄》和《操法詳晰圖說》13冊,在中國最先提出完整的近代化軍事理論。他還制定中西結合的軍制軍規,與士兵談心交心,深得擁護。兩人一武一文,相得益彰,一個是“軍”長,一個是“政委”,把小站新軍練得服服帖帖。

兩人不僅合作愉快,還互相幫助。袁世凱剛愎自用,曾因剋扣軍餉和濫殺無辜被人告發。軍機大臣榮祿打算對袁下手,徐世昌得知後,利用在中央十年的關係,多方找人說情,才幫助袁渡過難關;兩人都參與了戊戌變法,在關鍵時刻都選擇出賣維新黨;袁世凱平步青雲,逐步升遷到直隸總督兼軍機大臣,然後大力推薦徐世昌擔任欽差大臣兼東三省總督。

光緒和慈禧去世後,滿清貴族排擠袁世凱,使其卸下兵權,回老家養病。徐世昌主動請辭,榮辱與共。清廷認為徐世昌忠心可嘉,不僅沒降職,反而升其為協理大臣。武昌起義後,北洋軍出師不利。徐世昌在朝廷大造輿論,幫助袁世凱出山,兩人一唱一和。袁世凱唱黑臉,要挾清廷,出山要有“六大條件”。徐世昌唱白臉,建議清帝退位,走向共和。在徐世昌安排下,北洋將領64人聯名發電,迫使溥儀退位。徐世昌一手輔佐袁世凱出山、逼宮、掌權,其後選擇隱退。三年後,袁世凱徹底剪除政敵,力邀徐世昌出任北洋政府國務卿。

這兩人在20多歲結為異姓兄弟,後來先後做了總統

清帝退位

徐世昌上任之後,在全國範圍掀起“尊孔復禮”的復古運動熱潮,將儒將思想打造成主流思想,以此引導人心。袁世凱雖然非常滿意,同時也產生疑心,兩人逐漸產生分歧。袁世凱緊鑼密鼓策劃當皇帝時,徐世昌選擇冷眼旁觀,不問世事。他在日記中感嘆:“人各有志,志在仙佛之鄉者多,則國弱;至為聖賢之人多,則國治;志為帝王之人多,則國亂。”只可惜,此時的袁世凱野心膨脹,鐵了心當皇帝,除了楊度,其他任何人的話都聽不進了。袁世凱登基之日,徐世昌稱病請假回家。

等到護國運動興起,南方各省獨立,北洋大軍也不聽調遣。袁世凱這才如夢方醒,聽取徐世昌的建議,立即取消帝制。袁世凱仍稱大總統,再任徐世昌為國務卿,希望回到當初關係。然而,南方各省並不買賬。面對舉國洶洶形勢,袁世凱又氣又急,臨終前託付徐世昌照顧妻兒老小,便一命嗚呼。袁世凱死後,政壇又急劇動盪,徐世昌被推選為大總統,從幕後走到前臺。然而,沒有袁世凱支持的徐世昌,勢單力薄,屢屢被段祺瑞、曹錕等當初小站練兵的老部下欺負,最終只得解甲歸田,津門養老……

這兩人在20多歲結為異姓兄弟,後來先後做了總統

北洋新軍在操練

參考書目:

1、《民國幕僚真相》,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2年

2、《民國秘史》,大眾文藝出版社,201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