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做不出世界盃吉祥物,俄羅斯「上淘寶」找了這羣中國女工

差点做不出世界杯吉祥物,俄罗斯“上淘宝”找了这群中国女工

差点做不出世界杯吉祥物,俄罗斯“上淘宝”找了这群中国女工

今天故事的主題是

世界盃開幕式

中國女工的100萬隻狼仔

在世界盃開幕當天,玩具手縫工劉愛敏決定成為一名球迷。因為她剛剛得知,她親手縫製的“玩具”,將作為吉祥物出現在世界盃賽場上。

劉愛敏還不知道的是,她和工友們的手藝,為俄羅斯世界盃的順利開幕解決了一個略顯尷尬的問題。就在開幕前兩個月,世界盃組委會發現俄羅斯老邁的輕工業竟生產不出用於開幕式等重大場合、兩米高的大型吉祥物。

當大型吉祥物難產,俄羅斯世界盃組委會最終跟中國剁手黨們一樣,想到了“上淘寶”,他們找到了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

位於安徽、湖南、廣東等超過10個省的30多家制造商,中國各個省份出產的鋼條、皮料、絲線和棉花,大多來源於中西部省份的數千名女工,在阿里巴巴的數據庫中進行篩選、匹配與整合後,迅速匯聚於這項“拯救世界盃的任務”,最終由劉愛敏們在30天內趕製成一百個兩米高的大型吉祥物和總共一百萬個30釐米高的小吉祥物。

接下來,這些默默無聞的中國女工的勞動結晶,將可能與梅西、內馬爾、C羅等超級巨星出現在相同的賽場,接受全世界的注目與歡呼。

差点做不出世界杯吉祥物,俄罗斯“上淘宝”找了这群中国女工

劉愛敏在車間手工縫製世界盃吉祥物。中國10個省30多家制造商,與數千名縫製女工一起,在阿里巴巴的數據篩選和匹配下,成為“Made in Internet(互聯網製造)”這個最新概念中的一環。(梁清 攝)

1

來自中國的“扎比瓦卡”

吉祥物的官方名字叫“扎比瓦卡”,原型是俄羅斯平原狼,但劉愛敏叫它“狼仔”。

6月14日晚,俄羅斯世界盃開幕。東莞的貝貝玩具廠給加班工人們送上一份禮物:在車間擺上兩臺電腦,讓工人們看看揭幕戰,更看看他們親手做的“狼仔”。這是絕大數工人第一次看世界盃。

“快看快看,狼仔”,大人物和明星們在開幕式上陸續出場,一名眼尖的女工卻在屏幕裡找到了她們一瞬而逝的勞動成果。當鏡頭掃過轉播主持人的桌前和身後,一大一小兩個“狼仔”終於清晰出現在屏幕裡,在這一刻,工人們頭一次感受到他們與世界盃遙遠但真切的聯繫。

差点做不出世界杯吉祥物,俄罗斯“上淘宝”找了这群中国女工

2018年6月14日晚,加班的工人們圍在一起,等待著開幕式裡“狼仔”的出現。 (梁清 攝)

看見遠在莫斯科的“狼仔”,劉愛敏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就像看見遠遊的孩子那般喜悅。她48歲了,來自四川農村,在廠裡“封閉”生活了半生,並不明白屏幕裡那各種膚色、打扮怪異的人們為什麼而瘋狂。

在東莞,像劉愛敏這樣的玩具“手藝人”還有不到1000人。兩個月前,廠裡從阿里巴巴接到了一個大單:6萬個“扎比瓦卡”要在一個月內完成。四月到五月,劉愛敏和她的幾百個同事每天8點上工,夜裡10點下班。

為了保密,在產品打上吊牌之前,廠裡不會告訴工人毛絨玩具的名稱和用途。女工們都把“扎比瓦卡”叫“狼仔”。當然,這群平均學歷不足初中的女工也不在乎這些,這些東西在她們老闆和主管的眼裡只是“貨”,在她們的眼裡只是“活兒”。

劉愛敏的工廠常年為迪士尼和環球影城代工,平均每年要生產上千種毛絨玩具。除了海綿寶寶和蜘蛛俠,女工們幾乎認不得其他玩具。有時候在廣告或電視上看到海綿寶寶,劉愛敏會想到“我好像做過這個”。

“狼仔”的訂單讓劉愛敏們著實有些累。訂單剛來的時候,廠裡叫停了生產線上所有其他玩具的生產,並調動湖南廠800個工人一起攻堅。劉愛敏縫了24年的玩具,多大的訂單都見過,唯獨沒有見過這麼急的架勢。

劉愛敏們的訂單是通過阿里巴巴1688從一家名叫孚德的公司來的,後者拿下了本屆世界盃吉祥物全球(除俄羅斯本土)生產、定價和銷售權。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後,傳統外貿訂單銳減,勞動密集型產業則轉身擁抱電商。除了從1688拿單,劉愛敏所在工廠生產的玩具超過50%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銷售。

為了吉祥物的生產,孚德通過阿里巴巴篩選整合了超過10個省的30多個製造商,阿里巴巴中國內貿事業部淘工廠總經理袁煒說:“主要依靠大數據沉澱進行精準快速匹配,以往兩個月才能完成的訂單,如今15天就能完成”。

在當下嚴格的環保政策下,不少玩具廠的原料來源都受到了影響,但在1688的及時匹配下,幾百批次近百萬件世界盃吉祥物的生產沒有一件受到影響。大數據沉澱為IP授權商篩選匹配高質量的製造商,製造商又通過阿里巴巴找到最佳的原材料供應商,劉愛敏和她的工友們也就此成為“Made in Internet(互聯網製造)”這個最新概念中的一環。

差点做不出世界杯吉祥物,俄罗斯“上淘宝”找了这群中国女工

2018年5月,湖南某廠,女工們正在為“扎比瓦卡”縫合眼罩。

2

這大傢伙俄羅斯可做不出來,“上淘寶”吧

兩米高的大“扎比瓦卡”,是授權商當作樣品在2017年送給國際足聯的。世界盃開始前,國際足聯突然想起了這幾個“大傢伙”,他們提出讓俄羅斯組委會弄一批,為重要會議、開幕式等各種大場合撐場面。組委會先找了一批本土廠商,但他們看了樣品之後表示,太大,這可做不出來。

無奈之下,組委會再次向中國廠商“求救”。但這個緊急任務著實讓人犯難,體育IP類的紀念品在業內被戲稱為“月餅”:短時期內的銷售量特別大,但熱度一過便無人問津。按時完成已有的訂單已經不容易了,哪還能騰出手來做這些“大傢伙”?

授權商孚德再次找到阿里巴巴,後者的大數據分析和高效匹配快速起了作用,鎖定了安徽的一家玩具工廠。

訂單傳來,工廠老闆也犯了難:如果說按照正常的設計、建模、試工再到批量化生產,不足一個月的工期肯定來不及,再說就這麼上百個的訂單,也不值得專門開一套生產線。

但畢竟能以另一種方式參與世界盃,身為資深球迷的老闆還是最終決定承接這個訂單,並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進行生產——挑技術最過硬的女工成立攻關小組,單闢車間封閉生產這個巨型玩具。

差点做不出世界杯吉祥物,俄罗斯“上淘宝”找了这群中国女工

安徽某工廠的保密車間裡,兩個女工正在手工充棉。當兩米高的大吉祥物難產,俄羅斯世界盃組委會跟中國剁手黨一樣想到了“上淘寶”。

選人的標準有三:首先,經驗豐富,最終由生產過2014年世界盃吉祥物的50多歲的俞大姐挑頭;其次技術過硬,幾個40多歲的熟練女工作為中堅;最後身高夠高——算上毛髮,吉祥物的高度接近2.1米,矮個子做起來太費勁了。

剛拿到圖紙的時候,這群精英女工完全不知道這是世界盃吉祥物,甚至看不出這是個狼,一開始還以為是狐狸。

如果是幾十公分的玩具,只要裁切工按照圖紙裁剪皮料,縫紉工按圖拼接,充棉工按標準重量充棉即可。但2米高的大型玩具,流程完全不一樣。

俄羅斯人束手無策的事情,中國女工們自有獨特的方法。首先,三個女工一組,先用鋼條按照“扎比瓦卡”的造型做出一個兩米多高的結構。隨後便是縫合,由於是大型玩具,皮料比小玩具厚實很多,縫合的過程也顯得十分“豪放”。“比納鞋底子還使勁”,俞大姐說。

最後的充棉是技術難題。鋼結構的玩具要顯得可愛,棉得充的厚實,還得均勻。最終小分隊幾乎是爬到玩具內部進行充棉,俞大姐說:“這要是一不小心把我縫進去,我就跟著這個大狼去俄羅斯啦”。

發給俄羅斯的吉祥物每個近90斤,重量跟一個瘦小的女工差不多了。不到一個月,這些“大傢伙”如數交貨並運到俄羅斯,光“機票錢”,每個“扎比瓦卡”都得付7000元人民幣。

交貨以後,老闆把“扎比瓦卡”在俄羅斯各大酒會與球星的合影發給了女工們,上面有羅納爾多,德賽利等退役巨星。“我沒出過國,但我做的玩具出國了,我特別高興”,俞大姐還問我,“就是那些合照的人我都不認識,應該都很出名吧?”

差点做不出世界杯吉祥物,俄罗斯“上淘宝”找了这群中国女工

葡萄牙球星C羅在“扎比瓦卡”身上簽名併合影。

3

7000公里外,中國女工們的“狼仔”

劉愛敏半輩子沒關心過足球,但得知親手生產的“狼仔”最後去了世界盃,劉愛敏決定學習當一個球迷。

“小夥子,中國隊禮拜幾比賽啊?”她問我。

很遺憾,中國隊確實沒去。但在“Made in Internet(互聯網製造)”時代,沒有什麼能阻擋“中國元素”的步伐。

中國贊助商來了,20家全球贊助商裡佔了7家;中國球迷來了,狂掃了40251張門票,全世界排名第9;

小龍蝦也來了,10萬隻小龍蝦乘著農村淘寶組織的專列奔向莫斯科的餐館;

紀念品也來了,300萬對啦啦棒、30多萬支球迷扇、20多萬支手搖旗和20多萬頂帽子,同樣在阿里巴巴的調配下,從無數江浙工廠,源源不斷地發往7000公里外的俄羅斯賽場。

這其中,當然也包括由劉愛敏和俞大姐們一針一線縫製出的吉祥物“扎比瓦卡”,大大小小,超過100萬件。

即使在被白巖松戲稱為“除了足球隊沒去,都去了”的國內,足球熱絲毫不讓主場。市場預估中國觀眾將破10億人次。從阿里巴巴得到的數據顯示:僅5月,天貓上就賣出了170萬包瓜子、1800萬瓶啤酒。為此,天貓酒水提前為本次世界盃備貨10萬噸啤酒,是上屆的10倍。

在接下來一個月的全球足球狂歡背後,有無數像劉愛敏那樣勤勞而沉默的中國工人。除了劉愛敏和俞大姐們,還有義烏做小國旗的工人,生產世界盃紀念幣的南京鑄幣廠工人,湖北荊州的食品廠小龍蝦女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們的勞動結晶,與梅西、內馬爾、C羅等超級巨星的表演,都將閃耀在這屆世界盃的賽場上。

差点做不出世界杯吉祥物,俄罗斯“上淘宝”找了这群中国女工

手縫工人大多數來自內中西部農村地區,長期工作讓他們的雙手多有傷痕。(梁清 攝)

在世界盃開幕這一天的下午,我把梅西與C羅在“扎比瓦卡”身上簽名的照片給劉愛敏看,她把照片貼近眼睛仔細端詳。“這個狼仔應該是我們做的,但是這兩個老外我不認得。”

我告訴她,這“兩個老外”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足球明星,每年光工資就能掙人民幣兩三個億,劉愛敏驚訝的瞪大了眼睛,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掌心算賬。

“一年就算10萬,十年100萬,100年……媽媽呦,我們一家人幹100年,只夠人家一個月工資呦!”

劉愛敏1994年和丈夫來到東莞打工,24年間只跳過一次槽。她已經記不得自己縫的第一款玩具長成什麼樣了,但還記得自己第一月的工資:180元。1998年,離家近五年的劉愛敏第一次回到四川老家,女兒已經從3歲長到7歲。現在的日子也過得去,勤快點每個月有四五千塊。

常年高強度的工作,讓劉愛敏養成了快速吃飯的習慣,對於手縫女工來說,休息的時間無比珍貴。她們經歷了將近15年的高強度工作,訂單最多的時候,每天八點上班,夜裡一兩點才能下工。

女工們的住處和車間在一個院子,沒有電視可看,沒有廣場舞可跳,唯一的休閒就是玩玩手機。6月14號晚上,車間多出了兩臺電腦,老闆要帶她們看俄羅斯世界盃開幕式,她們的手藝即將出現在全世界的焦點、7000公里外的莫斯科盧日尼基體育場,那裡有她們的“狼仔”。

(應受訪者要求,劉愛敏為化名)

差点做不出世界杯吉祥物,俄罗斯“上淘宝”找了这群中国女工差点做不出世界杯吉祥物,俄罗斯“上淘宝”找了这群中国女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