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丨天津公安河西分局:「面對面」+「鍵對鍵」 打造「楓橋式」平安社區

讓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丨天津公安河西分局:“面對面”+“鍵對鍵” 打造“楓橋式”平安社區

20世紀60年代,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幹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的“楓橋經驗”,從那以後“楓橋經驗”不斷髮展,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新局面。

讓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丨天津公安河西分局:“面對面”+“鍵對鍵” 打造“楓橋式”平安社區

2018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55週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15週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被賦予新內涵的“楓橋經驗”已經成為“平安河西”建設的重要基石和力量源泉。

讓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丨天津公安河西分局:“面對面”+“鍵對鍵” 打造“楓橋式”平安社區

楓橋經驗

視頻帶您解讀新時代“楓橋經驗”如何在河西大地落地生根

公安河西分局掛甲寺派出所

打造“楓橋式”平安社區

“以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為核心的“楓橋經驗”,是20世紀60年代浙江省諸暨縣楓橋鎮的化解矛盾糾紛法。55年過去了,經過不斷豐富和發展的“楓橋經驗”歷久彌新,散發出經久不衰的魅力。在新時代的歷史新起點上,被賦予新內涵的“楓橋經驗”已經成為“平安河西”建設的重要基石和力量源泉。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深度應用,服務便捷了,溝通順暢了,但“鼠標”不能完全代替“腳板”,用老經驗加新方法,走近居民,才能聽民聲、知民意、解民憂。今年以來,公安河西分局掛甲寺派出所強化矛盾糾紛預警預判,建立分級化解處置機制,加強社區民警隊伍建設,著力打造“楓橋式”平安社區。

01

片兒警都是矛盾“終結者”

掛甲寺派出所轄區2.67平方公里,常住居民3萬餘戶,8萬餘人,16名社區民警分管13個社區居委會,人居密度大,拌嘴、吵架、摩擦、磕磕絆絆的事自然也多。為了更有效地化解矛盾糾紛,掛甲寺派出所建立了分級化解處置運行機制,做到“小矛盾片警管、遇難題有專班,硬骨頭領導上”。所裡選派業務精湛、擅長溝通調解的民警組成化解專班,協助社區民警化解一些情況複雜、人數較多的矛盾糾紛。對那些積怨較深、歷史較長的矛盾和信訪積案,則由派出所領導親自掛牌督辦。

讓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丨天津公安河西分局:“面對面”+“鍵對鍵” 打造“楓橋式”平安社區

“今年上半年,又解決了2起信訪積案。”副所長付津介紹說,成功化解積案,關鍵在於“真誠”二字。讓心存牴觸的當事人消除心理隔閡,靠的是一次次入戶談心,講理說法;靠的是一趟趟奔走溝通、反覆商談;靠的是民警一心為民、無私付出。為替一名當事人解決訴求,付津曾先後十多次赴北京有關部門,與單位負責人進行聯繫溝通,並及時向當事人反饋事件進度。辛勞奔波換來了當事人的理解與認可,他認真地聽取民警分析,逐漸調整訴求,使其更趨合理,事情最終得以圓滿解決。

調解糾紛,調解員起關鍵作用。社區民警業務能力直接決定著轄區矛盾糾紛的化解成效。掛甲寺派出所將擅長調解的民警調入社區警務隊,讓每一名社區民警都是優秀調解員,都是矛盾“終結者”。

02

居民身邊有個“法制小講堂”

早上8點,社區民警任傑接到一條手機短信:“昨天20時,聯合裡因汽車停放引發一起治安警情……”本著將矛盾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的原則,掛甲寺派出所指揮調度室每天將過去24小時內發生在社區的警情彙總後,通報管片民警,民警可迅速、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讓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丨天津公安河西分局:“面對面”+“鍵對鍵” 打造“楓橋式”平安社區

有著20多年警齡的社區民警任傑,具有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可謂是一名資深的調解員。接到所裡發來的治安警情短信提醒,他第一時間來到事發地點,兩戶居民還在因前一天發生的停車爭議爭吵不休。趕來途中,任傑就已經對事情經過有了初步瞭解。

讓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丨天津公安河西分局:“面對面”+“鍵對鍵” 打造“楓橋式”平安社區

“張嫂子,咱慢慢說,有理不在聲高,別拱火,你真希望老公跟人打一架才解氣?”任傑跟其中一家女主人說,“像幾個月前,外地發生一起開車刮蹭小事故,但雙方沒控制住情緒,打起來,一男的搗了對方一拳,對方當時倒地死亡。這拳頭可不長眼,凡是咱都得想想後果?”轉過身,任傑又跟另一家女主人說:“劉大娘,小區道路本身就窄,你家車停這兒,擋了別的車進出不說,萬一趕上個緊急情況,120、119這些車都進不來,出點什麼事,您是不是也得難受?”民警的一番話,讓情緒激動的雙方平靜下來了,劍拔弩張的氣氛頓時緩和了不少,圍觀群眾也從中悟到了一些道理。

任傑將一起矛盾糾紛的現場調處作為一堂法制公開課,居民從身邊事例中學法懂法,不但可以減少類似糾紛的發生,還為今後的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03

用真誠贏得信任

用行動贏得認可

民警在群眾中的威望和口碑,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矛盾糾紛的化解。社區民警李建中為人熱情,說話總是和和氣氣,笑呵呵的。李建中記性好,轄區百姓的事他都記在心中,百姓需要時他總是第一個到。李建中記性不好,對他便民助民的事蹟,卻總是記不得,有時群眾專程到派出所送錦旗,同事詢問前後經過,李建中摸摸頭,不好意思地說道:“我忘了!”

讓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丨天津公安河西分局:“面對面”+“鍵對鍵” 打造“楓橋式”平安社區

李建中負責的景興里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老齡化社區,哪家老人遇到難事,李建中都會熱心幫忙,當做自己家的事來辦。居民馬阿姨的獨生女不在身邊,獨自居住,鄰里關係頗為緊張。李建中得知此事後,與經常居委會工作人員一起到馬阿姨家中走訪談心,對她生活中的困難及時施以援手,還主動邀請她參加一些社團活動。走出方寸之地,馬阿姨感受到周圍人所釋放的善意,一點點溫暖著她的心。與此同時,李建中在樓棟長、治保會主任的配合下,積極協調解決問題,向馬阿姨的鄰居耐心地進行解釋勸說。功夫不負有心人,馬阿姨與鄰居最終相互諒解,握手言和。

讓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丨天津公安河西分局:“面對面”+“鍵對鍵” 打造“楓橋式”平安社區

前不久剛剛調入到掛甲寺派出所的社區民警肖錫強,分管灤水裡社區,也是個老舊小區,很多樓房建於上世紀60年代,房屋非獨立單元結構,小區內出租人員較多。

讓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丨天津公安河西分局:“面對面”+“鍵對鍵” 打造“楓橋式”平安社區

下片工作時,面對居民客氣且略帶疏遠的態度,肖錫強不急不躁,認真解答問題,仔細傾聽訴求。當聽到有居民反映有人違規使用燃油助力車,作為一名老公安,肖錫強立時聯想到一個問題,車主怎麼加油呢?經過科學研判分析,肖錫強發現這些燃油助力車多為“外賣騎手”使用。根據這一情況,他有針對性地開展排查走訪工作。5月29日一大早,老肖在一樓棟門口發現了一輛燃油助力車。 “以車找人”,老肖立即和同事對周圍住戶進行入戶核查。很快,在三樓一出租房內繳獲了六捅汽油。隨後車主被依法處以行政拘留。當老肖他們將這些汽油從屋內清理運走時,圍觀居民們紛紛表示:“要真出事,可了不得,真得謝謝民警吶!”自那以後,老肖再下片,有的居民會主動和他打招呼,有的會向他反映一些社區情況。

讓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丨天津公安河西分局:“面對面”+“鍵對鍵” 打造“楓橋式”平安社區

社區工作是各項公安工作的基礎,民警只有踏下心、俯下身,從一點點的平常小事做起,從一件件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抓起,用真誠贏得信任,用行動贏得認可,才能更好地在化解社區矛盾糾紛中發揮積極作用。

“社區民警紮根社區,服務百姓,化解矛盾,這是堅決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理念,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通過我們的行動,帶動引導群眾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治理。與此同時,社區平安和諧,相關警情就會減少,節省出來的警力投放到打擊防範工作中,實現了警力資源優化配置”掛甲寺派出所張默說。

今年以來,掛甲寺派出所共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67起,110接報警情同比下降10.6%,其中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2.6%,刑事警情同比下降7.3%,刑事破案同比上升10.3%連年保持民轉刑案件零記錄。

公安河西分局太湖路派出所

“智慧太湖路”

讓“楓橋經驗”在河西大地落地生根

窗外護欄防盜作用毋庸置疑,而在太湖路派出所的創新思路中,這種“家庭衛士”完全被新型高科技安保防範措施取代,這便是“智慧太湖路”品牌的核心所在。

讓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丨天津公安河西分局:“面對面”+“鍵對鍵” 打造“楓橋式”平安社區

太湖路派出所於去年1月份正式接警運行,轄區以洞庭路為軸線分為西區和東區,共有13個新建居民區。即東區的全運村8個小區,其他5個則在西區。這些小區常住2000多戶居民中,96%以上為年輕人,高端白領佔主體。針對地區實際情況,公安河西分局於今年提出了打造“智慧平安社區、無護欄小區”的構想,以科技安防為依託打造“智慧太湖路”。智慧太湖路建設包含安全、服務和智能三大品牌。即採用科學的保安人員勤務制度、周到的安全提示和警務服務、先進的安保設備,將技防、人防、物防有效調動起來,三者有機結合、互動,形成一張滴水不漏的立體防控網。

讓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丨天津公安河西分局:“面對面”+“鍵對鍵” 打造“楓橋式”平安社區

安全品牌:不同社區 一樣守護

“安全品牌”是太湖路派出所聯合各個小區的物業公司制定的“不同社區、相同保安”的統一調動制度。各個小區的保安人員平時由各自物業公司管理,24小時無死角巡邏,一旦遇到緊急事件,由派出所統一指揮,互相增援。

派出所在安保設施最為完善的金僑新梅江一號小區先行試點,在小區的入口由技防代替人防,安裝先進設備識別出入人群、指揮車輛,並把整個小區的攝像頭和公安河西分局技防網聯接起來,隨時掌握小區各個角落的情況,騰出門衛保安投入到日常巡邏工作中。派出所指導物業公司對16名保安人員進行科學勤務安排,讓保安人員“動起來”,及時發現安全隱患。試點成功後,其它小區也將陸續建立起這一機制。

讓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丨天津公安河西分局:“面對面”+“鍵對鍵” 打造“楓橋式”平安社區

讓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丨天津公安河西分局:“面對面”+“鍵對鍵” 打造“楓橋式”平安社區

服務品牌:因地制宜 創新思路

轄區居民年輕人居多,該所因地制宜、創新思路,開通了基層公安派出所微信公眾號,並正在籌建智慧型警務中心,用新型的警務理念為居民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務。

微信公眾號內置了多項便民插件,點擊即可跳轉至查詢平臺,除了如何辦理戶口、護照等事項外,主要介紹一些案例、消防隱患清查等信息。前不久,公眾號還推出了“防範一分鐘”項目,每天下午17點鐘開播,利用1分鐘時間介紹防盜、防火、防騙等方面的知識。

正在建設中的智慧型警務中心以全運村為試點,將於9月份建成。中心位於雀榕園,分上下兩層,第一層設立值班民警,為居民提供各項服務;第二層有介紹各種公安知識的圖片、文字及視頻,還有采用警企聯合方式展出的各種新型防盜安全設施。

讓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丨天津公安河西分局:“面對面”+“鍵對鍵” 打造“楓橋式”平安社區

智能品牌:數據共享 一鍵搞定

“無護欄社區”最大的安全保證就是高科技手段。目前太湖路派出所管界內的部分小區已經實現了數據的初步對接,社會、政府、公安等部門對數據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不久後,13個小區將全部實現數據對接。

紅外線幕簾是太湖路派出所最具特色的高科技防範手段,採用警企聯合的方法,在居民家中的門、窗附近安裝紅外線裝置。這道“防線”與主人的手機及物業公司相聯,主人外出後,可隨時通過手機查看家中情況,一旦有“不速之客”進入或者出現火險隱患,紅外線幕簾立即報警。派出所還在各物業公司為業主提供的智慧社區平板電腦中安裝一鍵報警模塊。另外,派出所內還設有全市第一個社區安全防範3DVR體驗區,將安全防範的宣教內容以3D場景的模式表現出來,方便群眾體驗,今後還將增加高層火災逃生、防盜等內容。

讓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生根丨天津公安河西分局:“面對面”+“鍵對鍵” 打造“楓橋式”平安社區

新時代呼喚新理念,太湖路派出所的“智慧太湖路”系列品牌,建立了人防、物防、技防的立體社會風險防控體系,讓“楓橋經驗”這一基層社會治理品牌在河西大地落地生根,努力實現法安社區、德潤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