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本人的責難,看投下原子彈的飛行員是怎麼回應的,令人欽佩

二戰後期,美國對日本投下原子彈加速了法西斯的滅亡,這件事人人皆知,但對這件事情背後的人和事卻知之甚少,今天讓我們來了解投下原子彈的飛行員

保羅·蒂貝茨

面對日本人的責難,看投下原子彈的飛行員是怎麼回應的,令人欽佩

1937年時加入美國陸軍航空兵,一年左右的時間裡便榮升少尉,在歐洲、地中海地區都參加過戰鬥,被認為是當時最優秀的轟炸機飛行員。在1942年的某一天,他接到了一條命令,讓他立刻離開戰場,前往波音公司,進行最新的B-29超級堡壘轟炸機的試飛。

1944年,他被選中去指揮一個在猶他州文多弗陸軍機場,直至此時他才知道自己進入了一個絕密的計劃之中。上級命令他訓練能夠精確投擲原子彈的部隊,他所訓練的飛行員部隊被稱為509混合部隊,和曼哈頓計劃直接關聯。

面對日本人的責難,看投下原子彈的飛行員是怎麼回應的,令人欽佩

到了執行任務的前一天,保羅·蒂貝茨把即將執行任務的飛機用自己的母親的名字命名,以求保佑。第二天早上8點15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被投下,全程大概40秒,廣島上空升起一朵巨大的蘑菇雲,瞬間死亡的就達8.8萬人,加上受到強烈核輻射影響而死亡的,死亡人數接近20萬。

面對日本人的責難,看投下原子彈的飛行員是怎麼回應的,令人欽佩

這兩顆原子彈的作用十分明顯,前一天還叫囂著“一億玉碎”的日本天皇,在三天後便宣佈無條件投降,無數日本人為之膽寒心驚。在中國進行“三光政策”的日軍中將藤田茂,他的一家盡數被原子彈炸死。他追悔莫及,連稱報應。

因為原子彈計劃導致了無數平民的死亡,對美國的這項計劃的爭議從來沒有消失過,作為親手投下原子彈的保羅·蒂貝茨常常被推到道德的風口浪尖。日本人數次企圖起訴他。

2005年,正值戰爭勝利60週年,保羅·蒂貝茨接受採訪時說道:“當我接到這項任務,我就知道這事容易觸發人們的感情。我們這些人也有感情,但你得把這些情感置於一個大背景中。我知道那會造成很多人死亡,但為儘快結束殺戮,這是我能做到的最好的事。這個想法成為我的動力來源。”

有傳言說他一直生活在悔恨之中,為了澄清事實,接受採訪:“我知道自己所扔下的那顆原子彈殺掉了很多人,但同時也拯救了很多人,所以我和我的同事只痛恨戰爭,我從沒有為那件事後悔······我從來沒把投放原子彈和道德等同起來,所以我每晚都睡得很香。”

面對日本人的責難,看投下原子彈的飛行員是怎麼回應的,令人欽佩

網絡上有這樣一則他的語錄:“使用原子彈是歷史的一個必然。如果當時盟軍以登陸日本本土的方式結束二戰,那麼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活不到今天。很多日本人主觀地認為我會為轟炸廣島而感到內疚、良心備受譴責。但事實上,我為什麼要感到內疚呢!我親眼看過有關中國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看到過日本士兵用刺刀把胎兒從中國孕婦的肚子裡挑出來的場景。這樣的暴行,並不比我向他們扔原子彈仁慈多少。日本人只強調他們遭到原子彈轟炸,卻沒有想過發生這一事件的原因。”雖然不知出處如何,不知道他是否說過這句話,但十分的有道理。報應論十分的普遍。

2013年,以色列一位官員,就日本舉辦的原子彈爆炸死難者和平祈願儀式,發表了評論,“對這種只考慮自己的儀式,我已經膩了。廣島和長崎被原子彈轟炸是對日本侵略行為的報應。”這位官員還在博客上稱,“日本應該追悼那些因遭遇帝國主義大肆屠殺而犧牲的中國人、韓國人以及菲律賓人等。”

面對日本人的責難,看投下原子彈的飛行員是怎麼回應的,令人欽佩

另一位執行過此任務的飛行員查爾斯-斯韋尼在美國國會發表了“原子彈下無冤魂”的演講。批判了當時美國乃至世界對這件事的各種愛心氾濫的偏見,論述向日本投擲原子彈是正義之舉。

大家若是對這段歷史感興趣,可以去查閱“原子彈下無冤魂”演講,這篇演講,義正言辭、蕩氣迴腸。足以令日本乃至世界對這項計劃的懷疑者啞口無言。

面對日本人的責難,看投下原子彈的飛行員是怎麼回應的,令人欽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