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一旦出現「紅杏出牆」形態,斬釘截鐵滿倉干,股價起飛沖天!

股人云:結識股票可能是一種幸運,也可能是一場災難。按照股市裡的輸贏比例,引禍上身的人不在少數。

不管你怎麼想,股市本身沒有錯,錯的是炒股本人。炒股,除了技巧,更重要的是心態。以搶錢的心態,天天想抓漲停,一定會走火入魔,虧的很慘。只有在大盤與個股處於波段級別上升的早期階段,帶有技巧性的適當追漲,其餘時期養成低吸的習慣,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所謂高拋低吸,就是這個理兒。

股票一旦出現“紅杏出牆”形態,斬釘截鐵滿倉幹,股價起飛沖天!

股票一旦出現“紅杏出牆”形態,斬釘截鐵滿倉幹,股價將火箭沖天

大多數股民都想炒股的時候能多抓一些漲停板和大牛股,但是股市的錢是那麼好賺的嗎?沒有深厚的炒股功底是很難在股市中立足的,其中尤其是買賣點的把握時機要準,這樣你才能做到真正的盈利不虧錢。接下來,筆者便給大家分享最為實用,安全係數最高的一種買入形態——“紅杏出牆”逢買必漲。

什麼叫“紅杏出牆”?

指股價長期下跌,均線系統呈典型的空頭排列,指數遠離長期均線,這時13日均線由下跌趨開始勢走平,股價在量能的配合下由下向上突破13日均線,並且在13日均線上企穩,我們把這根站在13日均線的的陽線稱為“紅杏出牆”。

“紅杏出牆”形態特徵:

13日均線由下降趨於走平。股價從下向上突破13日均線,並且在13日均線上企穩,這根站在13日均線上的陽線稱之為“紅杏出牆”。紅杏出牆是第一買點,也是行情最初啟動點。

股票一旦出現“紅杏出牆”形態,斬釘截鐵滿倉幹,股價起飛沖天!

“紅杏出牆”是135戰法的底部形態之一,是135操作系統中的第一個買點,也是價位相較低,安全係數相對較高的一個形態,從這個點位買進股票,就等於買在了一波行情最初的啟動點,它具有易辯認、獲利快的特點,有著較強的實戰意義。

一般來說,具有紅杏出牆形態的個股具有如下方面的特徵:

1.橫盤時間長。這類個股一般經過了長時間的橫盤整理,短則2~3個月,多則半年、一年以上。在橫盤期間這類個股基本上沒有做短價差的機會,就算是有耐心的投資者也會被折磨得出局,而莊家正是用這種磨人的方法默默地完成建倉。

2.均線粘合發散。這類個股到橫盤末期,短期和長期均線基本上黏合在一起,股價在均線之上不遠處並慢慢地呈現發散,短期均線開始越過中長期均線併發散向上,呈現一定的攻擊態勢,而之前均線粘合的價位則成為該股牢不可破的支撐價位。

3.一根突破均線的大陽線。這類個股在均線開始發散後突然毫無徵兆地收出一根堅決的漲停板或大陽線,而漲停板或大陽線的收盤價位一般收在前期平臺高點之上,這個漲停板或大陽線就像是一顆紅杏樹,突然地探出堵外,故稱為紅杏出牆。

4.成交量急劇持續放大。紅杏出牆當日的K線一般伴隨著激增的成交量,這樣的效果更好,而大陽線之後的幾個交易日,無論收出什麼K線,必然要有持續的放量,這樣持續並激增的成交量暴露出主力拉昇或洗盤的意圖。

股票一旦出現“紅杏出牆”形態,斬釘截鐵滿倉幹,股價起飛沖天!

“紅杏出牆”介入的時機:

“紅杏出牆”出現當天,輕倉試探;翌日擇低介入;紅杏出牆均出現在股價的底部區域,股價一旦在13日均線上企穩,上升的速度將會很快,所以,發現紅杏出牆這種技術走勢以後,行動必須迅速果敢,最好在紅杏出牆的當天介入,或者第二天在股價回調時介入,堅持快進快出的“雙十獲利“原則。

為了更好的把握紅杏出牆,給出三個條件,請遵照執行:

1、 13日均線必須走平;

2、 紅杏出牆必須滿足MACD的金叉穿越;

3、 紅杏出牆出現以前,必須有一組止跌陽線。

股票一旦出現“紅杏出牆”形態,斬釘截鐵滿倉幹,股價起飛沖天!

“紅杏出牆”賣出時機:

1、一旦股價觸摸55日均線就果斷清倉。因為股價初次上試55日均線一般都有個回抽,先行賣出既可保住果實,又能獲取操作上的主動權。

2、當股價衝上55日均線以後,如果成交量持續放大,支持股價繼續上升。就持股不動,或者說不拉陰線就不考慮出貨。即使拉出陰線也應根據第二天的走勢再作定奪:如果第二天的陽線能一舉收復昨天的失地,就繼續持股不動,否則,就全線清倉。

3、13日均線是最後的底線,一旦破掉必須無條件出局。

“紅杏出牆”實戰案例:

1、興發集團操作手法:MACD上穿零軸後並不強勢,後期空中加油+月季託

股票一旦出現“紅杏出牆”形態,斬釘截鐵滿倉幹,股價起飛沖天!

2、京投發操作手法:MA均線設置13,34,55,股價站穩13日均線即為紅杏出牆,如果當天站穩這三條均線,即一陽穿三線 後勢大漲,例如京投發展。

股票一旦出現“紅杏出牆”形態,斬釘截鐵滿倉幹,股價起飛沖天!

3、MACD出現金叉後,我們放到自選股裡面觀察,4個交易日後,我們留意到13日均線走平,逐漸轉頭向上,符合“紅杏出牆”買入法的條件,輕倉買入!第二天,該股雖沒高開,但與前一天的收盤價差不多,13日均線一直保持向上趨勢,加倉買入!隨後該股利潤達到78%!

股票一旦出現“紅杏出牆”形態,斬釘截鐵滿倉幹,股價起飛沖天!

4、出現了“紅杏出牆”技術形態,買入!隨後暴漲56%!也是相當不錯的!

股票一旦出現“紅杏出牆”形態,斬釘截鐵滿倉幹,股價起飛沖天!

“紅杏出牆”注意事項:

1、紅杏出牆多數出現在股價大跌後,若在半山腰或高位,就失去了原來的意義。實戰中首先看它所處位置,其次才是形態,順序顛倒了,就可能出現事與願違的結果。

2、股價站上均線之後,萬一連著放量,表明主力控盤不是很好,投資者觀望為主,要想中線行情走遠,一直這麼大量不可能的,適當的回調是必須的。

3、在大盤轉勢初期,重點關注那些率先爬上13日均線的個股,必然是有暗莊隱身其內才會提前見底,一旦變盤向上的話,這類個股會率先把股價拉起。

4、為安全起見,“紅杏出牆”的獲利目標堅持“雙十”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即持股10天,獲利10%了結。

“紅杏出牆”選股公式一:

股票一旦出現“紅杏出牆”形態,斬釘截鐵滿倉幹,股價起飛沖天!

“紅杏出牆”選股公式二:

股票一旦出現“紅杏出牆”形態,斬釘截鐵滿倉幹,股價起飛沖天!


交易的本質是趨勢是確定性的,而出現的時間是隨機性的

性格能決定命運,因此性格同樣能夠決定你的就交易,所以很多時候虧錢的癥結不是出現在交易系統的優劣上,而是出現在交易性格的差別上。

策略終歸只是一個工具而已,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人選擇汽車,有人選擇自行車,有人選擇步行,選擇不同,過程不同打,但是努力到最後結果應該會是大差不差的。

交易的本質是趨勢是確定性的,而出現的時間是隨機性的

交易系統之所以是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就是因為,它包含了自己的性格,你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決定了你能看到什麼樣的行情,所以在沒認清自己之前試圖認清市場基本屬於徒勞,想要賺錢也就更無從談起,希望跟著別人賺錢難度也就更大了,坦白的說海龜法則還是可以賺錢的,只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它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人很奇怪,天生資質與後天經歷的不同早就了大家交易觀點的不同,甚至是面對同樣的價格走勢都會產生截然相反的交易觀點,當然,這也是買賣之所以能夠成交的前提。

有些交易者喜歡主動性,主動去預測行情並且用真金白銀來驗證,有些人喜歡被動性,只跟隨不預測,在市場走出行情以後上車跟隨吃魚,其實都不能說是錯,只能說是合適不合適的問題。

對於第一種來說不適合風險控制不嚴格的交易者,主動性交易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進在啟動點上,獲利的空間大,承擔的風險往往也是大的,很多交易者在這虧錢的原因就是不捨得虧錢,第二種來說不適合沒有耐性的交易者,這種盈利的模式在屏蔽風險的時候也放棄了相當一部分利潤空間,等到行情明瞭的時候才是最重要的。

交易的本質是趨勢是確定性的,而出現的時間是隨機性的,你該去主動預測還是被動等待?給自己一個答案,然後去堅守,這就是交易的答案。


交易守則的宗旨,是在人性的許可範圍內,儘量以客觀而一致的態度交易。如果沒有交易守則,你的願望可能主導交易決策,在市場交易中,你的願望十之八、九無法實現。本文的目的是介紹一些重要的交易守則,並說明它們背後的理由。另外,我還會列舉一些人們很少談論的虧損原因。

交易守則

守則1:根據計劃進行交易,並嚴格遵守計劃。

在任何交易之前,你務必要知道自己的目標,以及打算如何達成目標。這不僅代表你必須瞭解風險/報酬的關係,而且還必須界定市場可能發生的所有狀況,並擬定相關的對策。換言之,在任何交易之前,你必須知道每一種可能發生的結果。在交易的過程中,思緒混淆是你最大的敵人;它會造成你的憤怒與情緒激動。根據定義,思緒混淆來自於無知,不瞭解當時的情況究竟是怎麼回事,不知道如何反應。

擬定交易計劃時,首先必須決定你的時間結構。換言之,必須決定你的頭寸是屬於當日沖銷的交易(頭寸的建立與結束都在同一天之內)、短期交易(持有數天至數個星期)、中期投機(持有數個星期至數個月)、長期投資(持有數個月至數年)。

上述決定可以讓你瞭解應該專注於什麼趨勢,以及如何根據相關趨勢設定停損。一旦決定之後,你可以考慮所有可能的價格發展情節。並擬定每一情節的反應對策。特定而言,你應該如何設定停損、在何處設定獲利了結的目標價位、在何處追加頭寸……。當然,有時候還是會發生你全然無法控制的混淆。

守則2:順勢交易。“趨勢是你的朋友。”

這可能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交易法則。這看起來雖然很簡單,你卻很容易違背。記住,趨勢總共有三種——短期、中期與長期。每一種趨勢都不斷變動,任何一種趨勢的方向都可能與另兩種相反。短期趨勢最經常發生變動,程度也最劇烈,其次是中期趨勢。

務必知道你是根據什麼趨勢交易,並瞭解它與另兩種趨勢的相關性。運用1一2—3趨勢變動的準則,判斷趨勢反轉的價位。價格觸及反轉價位時——立即出場!另外,你也應該留意2B模式與其他技術指標,儘可能預先掌握趨勢可能反轉的信號。

守則3:在許可的範圍內,儘可能來用停損單。

建交頭寸之前,你應該預先決定市場證明你判斷錯誤的價位、對於許多交易者來說,行情觸及預定價位時,認賠出場是最困難的動作之一。你可以利用停損單減少這方面的困擾。行情觸停報價位時,停損單會自動轉變為市價單。

如果你的交易量很大,你僅能使用心理停損。如果你預先遞入一張大量的停損單,場內交易員會想盡辦法觸發你的停損。

所以,建立一個頭寸時,應該遞入第二張交易指令,在停損價位上了結你的頭寸。確實的運作方法,取決於你以何種趨勢交易。一般來說,停損單的效力僅及於遞單當日收盤為止。可是,你可以在停損單附上一個但書“取消前有效”,這張交易指令在你取消前都有效。

守則4:一旦心在懷疑,立印出場!

以另一個方式來說,評估自己的頭寸時,你持有的每一個多頭頭寸,今天都應該是個買進機會,你持有的每一個空頭頭寸,今天都應該是個賣出機會。換言之,如果你不具備信心,絕對不應該建立頭寸。

投入自己的資金。有些許的恐懼或優慮,這是很自然的現象,並不代表每當你有些微懷疑時,便應該結束頭寸。然而,情況開始發生變化而勝算不斷減少,懷疑與不確定感始終環繞在你的心頭,則應該結束頭寸。

這項交易法則還有另外一層意義。恐懼與有根據的懷疑,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界線。這聽起來或許有些令人混淆,但如果每建立交易頭寸,你便心存不確定感與懷疑,則你應該離開市場!如果你對於交易不具備信心——至少在大多數時候——你根本不適合從事交易。習慣性的恐懼與懷疑,將嚴重傷害你的生理、情緒與財務狀況、這沒有什麼值得羞恥之處;這只是一種不適合交易的個性。 避免產生懷疑的最佳方法,是儘可能掌握所有的相關信息。某些情況下,這甚至還不夠。

守則5:務必要有耐心。不可過度擴張交易。

弗蘭克.喬曾經說過,任何市場每年通常有三至五個交易良機,包括個股在內。弗蘭克是一位投機者,他主要是以中期趨勢交易。然而,他的評論基本上適用於每一種趨勢。如果你願意的話。你可以投擲銅板決定:“正面做多,反面賣空”,每天從事一百筆交易。可是.如果你這麼做,就必須全憑運氣了。

如果希望取得穩定的獲利,必須觀察你有興趣的市場,建立頭寸之前。你必須儘可能掌握有利的因素。

每一種市場指數、個股與商品,都有其獨特的步調、韻律與性質。唯有你熟悉市場的情況時,才可以考慮交易,而且你必須等待適當的機會:如果你判斷正確,獲利潛能很高,如果你判斷錯誤,則損失有限。耐心地留意觀察,當你掌握有利的勝算時,斷然採取行動。

就另一個層面來說,如果你僅是交易自己的帳戶,而且交易的時間結構很短,則應該把股票的種類侷限在十種以內;就期貨交易而言,則應該把商品的種類侷限在五種以內。最重要的理由僅是單純的注意力問題。你可以記住多少電話號碼?或許十個、八個。所以,如果記憶電話號碼有所困難,則你也很難同時留意十個或以上的交易頭寸。瞭解自己的頭寸,注意相關的行情發展,這是交易成功的必要條件。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同時考慮五種不同的事物,已經是嚴苛的挑戰了。

守則6:迅速認賠 讓獲利頭寸持續發展。

在所有的交易守則中,這是最重要、最常被引述、也最常被違反的一條守則。

市場就像是法庭,你是被告——被證明為有罪以前,你是清白的。換言之,從事一筆交易時,你必須假定:被證明為錯誤以前,你是正確的。價格觸及你的停損點或你選定的心理出場價位時,市場便已經證明你為錯誤,這是“最高法院”的判決——不能繼續上訴,你已經沒有自由行動的權利,你必須出場。

你的判斷正確時,必須“讓自由主宰一切!” 如果你是根據1:3的風險/報酬比率交易,一般來說.每一次的獲利可以抵上三次的損失。守則7是例外。

就某一層面的意義來說,守則6是前五條守則的總結。如果你有交易計劃,你瞭解何時應該獲利了結,何時應該加碼,何時應該出場。如果你順勢交易,你允許的損失,將由趨勢變動準則來客觀界定。如果你對於交易有信心,你不太可能過早獲利了結。如果你不過度擴張交易,你不僅可以減少損失,而且更可能掌握真正的機會。如果你確實瞭解“迅速認賠;讓獲利頭寸持續發展,”你至少可以把四條守則合併為——一相當經濟!

守則7:不可讓獲利頭寸演變為虧損。或者,儘可能持有必然獲利的頭寸。

這相當困難,因為你必須根據自己的交易結構界定“獲利”。為了便於說明起見,假定你是根據1 :3的風險/報酬比率交易。如果價格朝有利方向發展,而風險/報酬比率成為1 :2(譯按:這是指價格已經更接近目標價位,而且距離下檔的停損較遠,所以這項比率降低),守則6要求你讓獲利頭寸持續發展。然而,如果價格趨勢突然反轉,你最後被停損出場,你又違反守則7!你應該怎麼辦?

我建議每當風險/報酬比率成為1:2時,你應該將停損點(或心理出場點)調整至成本之上,而持有必然獲利的頭寸。就某個角度來說,這個頭寸的風險/報酬比率已經是0。你只可能獲利而不可能損失。如果價格持續朝有利方向發展,併到達當初目標價格,則了結三分之一或一半的獲利,並調高停損。如果價格仍朝有利方向發展,則繼續調高停損。如果你是以長期趨勢交易,甚至可以在適當的價位擴大頭寸的規模,當然這必須考慮你交易的市場性質。

守則8:在弱勢中買進,在強勢中賣出。應該以買進的意願來同等對待賣出。

這條守則主要是適用於投機與投資行為,但也可以適用於短期交易。它是守則2——順勢交易——的輔助定理.如果你以中期趨勢投機,提升獲利潛能的方法,是在小漲勢中賣出,在小跌勢中買進。如果你是以長期趨勢投資,應該在空頭市場的中期漲勢中賣出,在多頭市場的中期跌勢中買進。

論在中期或長期趨勢中,上述的原理也適用於擴充已獲利的頭寸。在理想的狀況下,你當然希望在空頭市場的小漲勢高點附近投機賣空,在多頭市場的小跌勢低點附近投機買進;並在空頭市場的中期漲勢高點附近投機賣空。在多頭市場的中期跌勢低點附近投資買進。在許多情況下.2B準則非常適用這項策略。

許多市場參與者都有明顯的多頭或空頭傾向,而且僅願意做多或做空。來實上,許多市場參與者把做空行情視為瘟疫。避之猶恐不及。這是嚴重的錯誤,完全違背市場的性質。如果“趨勢是你的朋友”,則雙向運作是維持友誼最佳的方式。任何精練的多頭玩家,也必然具備做空的知識——他僅需要做反向的推理。在做空行情方面,獲利的速度通常較快,因為下跌走勢總是快於上漲。

守則9:在多頭市場的初期階段,應該扮演投資者的角色。在多頭市場的後期與空頭市場中,應該扮演投機者的角色。

投資者見追求長期的報酬與(或)資本的所得流量。投資者主要是關心盈餘、股息與淨值的上升。

另一方面,投機者主要是關心價格走勢,以及如何根據價格走勢獲利。由風險/報酬的觀點來看,投資最適當的時機是在多頭市場的初級階段,因為不論由任何的基本角度觀察,成長的機會都最理想。

行情逐漸趨於成熟,價格走勢進入第三、第四波....時,價格水準的考慮將愈來愈重要,謹慎的玩家在心態上應該轉為投機。我在第10章曾經解釋,在信用擴張驅動的多頭市場中,當行情發展至某一階段以後,價值將停止增長.企業界以浮濫的資金追求有限的資源。價格將開始膨脹——資生行情。

在空頭市場中,投機是唯一的明智之舉。根據定義.我們無法以做空來投資。在空頭市場中,長期做空是通過預先賣出投資而獲利,這項行為本身並不是投資。撇開這點不談,空頭行情最佳的運作方式是不斷地進、出市場,在主要走勢中做空,在次級修正走勢中做多。一般來說,空頭市場歷經的時間短於多頭市場;空頭市場的主要走勢在幅度上與多頭市場相當類似,但期間則較短。

相對於多頭市場來說,如果你妥善管理資金,在空頭市場能夠以較短的時間獲取類似的利潤,風險並不會更高,甚至可能更低。就經濟循環的性質來看,你不曾見過“黑色星期一” 的復甦,所以就某一角度而言,空頭市場較安全。

守則10:不可攤平虧損——虧損頭寸不可加碼。

“攤平虧損”僅是一種試圖避免承認錯誤或期待解套的藉口,而且是在不利的勝現情況下。它之所以被稱為“攤平虧損”,因為這是一種追加頭寸的行為,並因此降低整體頭寸的淨虧損百分率。這項行為的合理化藉口是:“這支股票(期貨、債券或任何交易對象)將上漲(下跌)。我現在雖然損失,但如果追加頭寸,可以降低平均成本,最後可以大賺一筆。”

守則10實際上是守則6——迅速認賠————的輔助定理。然而,“攤平虧損”是一種極常見的錯誤行為,所以它應該有屬於自己的“不可”守則.這是為了提醒你,它是一項錯誤的行為。

然而,某些行為看起來似乎是攤平虧損,實際上卻不是。例如,如果你在空頭市場中尋找中期的做空機會。猶如上文所說,最佳的做空時機是在小漲勢中。假定股票市場連跌四天,似乎將形成空頭市場的主要下跌走勢,理想的做空時機在第一天的反彈。如果價格連續反彈兩天,第三天再反彈的可能性很低,所以第二天可以追加頭寸。如果第三天又反彈.第四天繼續上漲的可能性不到5% ,你可以再做空。然而,如果行情連續上漲四天,中期趨勢很可能向上,你應該認賠出場。

這項策略與攤平虧損之間的差異,在於你有一套交易計劃,並設定市場證明你錯誤的停損點。在計劃中,你將評估每天的反彈幅度,以及反彈的天數。交易之初,你不僅已經限定反彈的天數,而且也設定認賠的出場價位。攤乎虧損的策略並不設定停損,頭寸的了結完全取決於主觀的情緒。

守則11:不可僅因為價格偏低而買進。不可僅因價格偏高而賣出。

這完全不同於在超級市場買水果,交易中並無所謂的“特價品”。交易的重點僅在於獲利或虧損,這與交易工具的價格沒有任何關係。價格僅在少數情況下會影響交易決策,例如:你可能因為保證金過高而無法從事某筆交易,或其他交易機會可以提供較佳的槓桿效果,而其風險/報酬比率相似或更理想。

不可以存在這種心理:“這已經是歷史低價,它不可能再跌了!”或“這已經不可能再漲了,我必須賣出!”除非你見到趨勢發生變動的徵兆,否則趨勢持續發展的機會較高。當市場處於歷史高價或低價,但沒有任何徵兆顯示趨勢即將反轉.我建議你不要去挑逗它,繼續等待趨勢變動的信號。順勢交易,耐心等待。

守則12:只在流動性高的市場中立易。

現在,許多住在美國東北部的人可能告訴你,他們的住宅價值50萬美元。然而,這句話的真正涵義可能是:他們過去以50萬美元的價格買進;或者,幾年前,他們以房屋作第二次抵押貸款時,當時價值是50萬美元。事實上,現在市場上充滿價值50萬美元的待沽房屋,幾乎全無問津之人——房屋市場幾乎完全缺乏流動性。在財務報表上,50萬美元的數據或許暫時沒有問題,但這與市場價值全無關聯。

如果你在流動性不佳的市場交易,你也可能遭遇類似情況。價格的變動速度非常快,可以輕易地穿越你的停損,並讓你的損失較預期多出一倍。在商品與外匯的期貨交易中,僅選取最近月份的合約,在股票與選擇權中,選取成交量大而交易活絡的個股。

守則13;價格變動迅速時,不可建立頭寸。

這條法則適用於場外交易者一一他們仰賴電子報價系統取得最新的報價資料。“快速市場”是指場內的交易進行得非常快速,報價系統的價格輸入速度跟不上實際的交易。發生這類狀況時,交易所通常會提出警告。換言之,在快速市場中,你在熒屏上看見的報價,並不是當時的實際報價。快速市場中,行情向上突破時買進,或行情向下突破時賣空,都是非常迷人的機會。你看見價格一飛沖天或直線下跌,滿腦子都是鈔票的影像。

守則14:永遠得分析自己的錯誤。

虧損的交易未必代表錯誤,錯誤也未必導致虧損。一筆絕佳的交易可能發生虧損;另一方面,即使犯錯,你仍然可能獲利。如果你遵循交易法則而發生虧損,就放棄它;不需要再做分析。你可以對自己說道,“好吧!”然後再繼續下一筆交易。可是,如果過早了結一個頭寸,隨後眼見原本屬於你的獲利滾滾而入,你便該想想自己到底犯了什麼錯誤。

何以需要分析自己的錯誤呢?因為錯誤與失敗是最佳的導師;它們讓你更加明白,你必須永遠遵循交易守則。如果你可以真心反省發生錯誤的理由,重蹈覆轍的可能性便很低。

一般來說,錯誤並不是源於無知,而是恐懼:恐懼犯錯、恐懼遭到羞辱、以及其他等等。你若希望提升自己的交易境界,則必須克服恐懼;若希望克服恐懼,首先必須承認你有恐懼感。


交易系統幾個核心內涵

1:心態核心

在 交易系統沒有提出可交易各股時期,心態如何擺正,並且做到行與心合一,是交易系統能夠發揮系統交易的首要條件。如果,一套很好的交易系統,但心態急噪,無 法忍耐空倉或者視那些持續飈升但不知道如何控制風險才為合理而又強行介入,那麼,作為脫離交易系統控制,導致的失敗,就不能歸咎於交易系統程序失敗,是心 態失敗導致了交易失敗。因此,我認為,心態是最重要的,決定了交易系統的成敗。

2:得失核心

不 同的資金起點,有不同的得失。如100萬與3萬,年一倍,其交易次序是一致的,但掌握100萬的個體,其將收益目標降低到年50%,其收益高於3萬翻倍許 多,其心理要求和技術要求就會大幅度的降低。因此,導致了不同的交易繫系統。100萬的個體很有可能看重中線交易系統,3萬的個體很有可能看重短線交易。

3:技術核心

市場獲利模式就三種,超跌反彈、高拋低吸、強勢追高。

(1) 超跌反彈,超,超到什麼程度必反?彈,彈到什麼程度必跌?

(2) 高拋低吸,高,高到什麼程度為高?低,低到什麼程度為低?吸,吸是一次還是多次?

(3) 強勢追高,強,什麼時期可以追,什麼時期不能追?追,高到什麼程度還可以追?

超跌反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析基點,那麼,定義這個超,就可以採用歷史統計來實現。例如,高點下降超過60%,並且在形態、成交量分佈等等技術,都達到適當,那麼,這個超,就是必反的定義。歷史統計應該成功率非常高才對,如果,還是很低,那麼,這個就不是超。

高 拋低吸,筆者認為,從形式上,它應該是某種通道的產物,達到通道的上軌,拋出,達到通道的下軌,低吸(在你的系統中有使用布林線進行操作,但必須分析整個 趨勢處在什麼狀態,如果處在整理趨勢之中是很可行的一種技術分析指標,但如果明顯處在一個上升或下降的趨勢之中,那麼使用趨勢線與通道線是明智的選擇—— 當然在整理趨勢中也適用,這樣避免使用布林線等擺動指數所發出的模糊或錯誤信號)。通道的下軌永遠都都在K線之下,出現小概率在之上,應該是抄底系統信 號。通道的上軌永遠都在K線之上,出現小概率在之下,應該是逃頂系統信號。——與布林線有同曲異工之妙。

強勢追高,當指數形成中級行情的時 候,才追高,這種是比較安全的。也可以在下降通道中追高,但這要取決於歷史統計,實際上,強勢追高是一種不理性的操作手法。在追高的選股時期,可以肯定手 中有資金,行情在上漲,這部分資金踏空,那麼,如果有上面兩種交易系統,就不存在踏空。只存在速度上的不同。

4:控制核心

在 交易系統出現信號時期,因為必然存在不確定性,就需要資金管理來將不確定性(我稱為風險)降到最大可控程度,這個並不是技術交易系統的內容。假設,一個可 以達到70%成功率的技術交易系統,如果加入資金管理,可以提升到80%,那麼,這個技術交易系統的成功率就是80%,而不是70%。

5:跟蹤核心

在交易系統出現信號時期,並交易介入。後市趨勢跟蹤系統是否有轉市的可能存在,如果存在,即立刻止贏。因此,好的交易系統,還應該有一個配套的好的趨勢跟蹤系統存在,以決定趨勢的終結,以便於讓利潤奔跑。

6:空倉核心

當交易系統沒有信號時期,是否能夠達到空倉所需要的心理素質,這也是交易系統成敗的重大問題。

由 此,可以清晰看到,技術交易系統只是交易系統的一個部分,而不是全部。當技術交易系統出現信號時期,並不是系統在做決策,實際上是人在綜合做出行為決策。 一份好的交易系統,包含了心態、技術、要求、忍耐、控制等等。所以,交易系統是綜合分析系統。來解決在正確的什麼時機、選擇正確什麼對象、進行正確的行為 的決策系統。

自己的交易系統

1:交易流程圖及注意事項

2:資金管理及應對事項

3:指數頂底分析方法

4:各股頂底分析方法

5:交易系統複利統計(以控制空倉心態)

6:交易系統信號分佈(以控制等待心態)

說流程之前,先說說股市的本質是什麼?股市的本質是博弈

A) 從參與股市的人員看,股市博弈的本質是多方博弈;

B) 從參與人員的目標看,“股市博弈的本質是兩方博弈”,即看跌賣出的空方和看漲買入的多方進行博弈;

C) 股市博弈的本質和下棋很相似,有人說股市如棋,此言甚是;

D) 多空雙方在“不同的時間等級上”進行廝殺和糾纏,正如沒有兩盤完全相同的棋局一樣,股市也是一樣,過去不能預見未來,沒有完全相同的股價走勢,有的只是“相似的博弈原理和盈利模式”。

建立交易系統總體流程步驟一:“明確交易系統的依據”

A) 說完股市本質,我們就應該知道建立交易系統的依據了;

B) 建立交易系統的依據就是:“在股市博弈總體不確定性的大環境下,要發現和分離出股價運動的確定性因素”,也就是要建立自己的“科學交易觀和正確交易方法論”;

建立交易系統總體流程步驟二:“構造交易系統”

A) 要明確交易系統的目的:“克服人性弱點,便於知行合一”;

B) 要明確交易系統的特性:“整體性和明確性”;

C) 交易系統隨時間和證券市場外部環境變化,“本身要能夠修改和進行參數調整”;

D) 交易系統的一些基本子系統:“行情判斷、板塊動向、風險管理、人性控制”;

建立交易系統總體流程步驟三:“檢驗交易系統”

A) 檢驗交易系統包括:“統計檢驗、外推檢驗和實戰檢驗”;

B) 要考慮交易成本;

C) 要考慮建倉資金量大小造成的回波效應;

D) 要考慮小概率事件(統計學上的胖尾)對交易系統的影響;

建立交易系統總體流程步驟四:“執行交易系統”

A) 日常操作主觀要服從客觀,“交易有依據、慾望要消除”;

B) 模擬操作不可少,即使不交易,依然要“仔細看盤、仔細覆盤、揣摩多空主力的思路、勤動腦多實踐”,最終做到“正確地知行合一”。


交易高手對行情大局與細節的判斷能力和準確程度遠非常人可比。交易之前,他會關注市場的如下方面並且明確給出答案。

(1)當前的市場環境是否適合操作?市場有無趨勢?若無趨勢,市場有可能正在構築哪種形態?是底部反轉形態、頂部反轉形態、趨勢中繼形態還是暫時迷失方向有待觀察?重要的支撐或阻擋水平位於何處?

(2)若有趨勢,是何種級別的趨勢?牛市還是熊市?牛市或熊市的早期、中期還是晚期?如果是次級折返走勢,現在已經回撤到前輪趨勢長度的哪個位置?33%、50%還是66%?日、周、月線圖的狀態如何?市場長、中、短期趨勢方向的關係如何?

(3)日、周、月線圖上是否出現標誌性K線、共振、反振、過頭信號?如果有,預示著何種級別的行情?有無缺口、單日/單週/單月反轉、超漲、超跌等重要技術現象?

(4)市場處於常規推進狀態還是極端狀態?成交量(持倉量)是否驗證了價格變化?

這就是大局觀,即交易者對於行情所處宏觀和微觀位置、市場長期和短期走向的總體判斷。交易者從這種判斷中得出市場長期和短期看漲或看跌的結論,並據此操作。通常情況下,交易高手只在市場長期和短期走勢方向一致時入場。如果市場長期和短期走勢方向並不一致,他要麼不交易,要麼從事短線交易。實際進場前,他還會搞清楚如下問題:

(1)今後一週至一月,市場最大可能會如何演變?

(2)如果決定觀望,大概需要觀望多久?如果決定進場,那麼做多還是做空,持有多大比例的倉位?

(3)在何種點位進場?利潤目標在哪?

(4)採用何種交易指令進場?保護性止損指令置於何處?

(5)如果判斷錯誤,我打算承擔多大風險?

這就是細節觀,即交易者實際處理交易頭寸所不斷面臨的各種新情況和新挑戰的能力。大局觀屬於交易技術的範疇,細節觀屬於交易策略的範疇。大局觀側重於“知”,細節觀側重於“行”。成功的交易離不開宏觀與微觀判斷的融合,以及知與行的統一。

我們將交易者對於市場總體格局與長期走勢的看法稱之為宏觀判斷,而將其對於市場所處的局部位置與短期走勢的看法稱之為微觀判斷,兩者合稱大局觀。從實戰需要來看,二者不可偏廢,否則都不能算是具備良好的大局觀。一般而言,非保證金交易較多地依賴於正確的宏觀判斷,而保證金交易則更多地依賴於正確的微觀判斷。長於微觀而短於宏觀的交易者,在保證金交易中能夠自保且能賺到比在非保證金交易中更多的錢,但一個共同特點是在這兩種市場中都難以賺到大錢;長於宏觀而短於微觀的交易者,在非保證金交易中能賺大錢,在保證金交易中卻會釀成鉅虧。因為槓桿的特性和通常不願意止損的性格,他們會因等不到市場證明他們正確的那一天的到來而死在黎明前的黑暗裡。因此對於個人交易者來說,不懂微觀交易學就無法從事保證金交易。

既然交易者缺乏高正確率的宏觀判斷或無法堅守這一判斷,他將無法賺大錢,那麼在某種程度上他就必須信任自己的宏觀判斷。正因為如此,宏觀判斷也很容易淪為頑固不化的先入之見。如果頭寸正在遭遇麻煩,也許暫時把自己對於市場的總體判斷和長遠看法放到一邊是明智的。也許及時清空或降低倉位,使之不對個人生活造成干擾才是當務之急。要知道所有的大趨勢都是從小趨勢開始的,要知道“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道理!雖然承認錯誤令人不快,但有時候我們還是有必要反躬自問:“我是不是真的錯了?哪怕只是暫時錯了,我能否承擔繼續維持頭寸所造成的損失?”由此可見,大局觀內部存在矛盾,即市場之宏觀與微觀走勢之間的矛盾;大局觀與細節觀之間也存在矛盾,即“看法”與“事實”之間的矛盾。而止損就是認錯,及時止損就是以最小的代價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