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圈避稅都有哪些玄機?

最近一段時間,娛樂圈並不是很安寧。上週,崔永元在微博上接連炮轟《手機2》導演馮小剛、編劇劉震雲與演員范冰冰,爆出了影視從業人員陰陽合同的“潛規則”。

影視圈避稅都有哪些玄機?

瞬間,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網友的“召喚術”下,上週末,國家稅務總局責成江蘇等地方稅務機關調查核實影視從業人員涉稅問題

隨著事件的發酵,戰火從娛樂圈蔓延到了資本市場,週一開盤後,一批上市公司紛紛躺槍,華誼兄弟、華誼嘉信、唐德影視領先跌停,慈文傳媒、光線傳媒跌幅也超過了5%,小崔幾乎是以一人之力攪弄了整個影視板塊風雲。

對於陰陽合同,各媒體的解讀已十分詳細。按照崔永元披露的收入合計6000萬的“這哥們”,據重慶商報計算,應繳納1919萬元,5000萬的“陰合同”避稅1600萬元

“片場演4天”、“收入6000萬”、“避稅1600萬”,每一個關鍵詞都刺痛著低中高收入的工薪階層。

“陰陽合同”畢竟是違法行為,我們可以查而擊之,那麼,影視圈還有哪些合法的避稅行為呢?

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就是化零為整。我們都知道,勞務報酬所得的稅務徵收率是超額累進的,每一個檔位都有不同的徵收稅率。按照影視圈動輒數百萬、數千萬的勞務報酬,徵收稅率為40%,著實不低。

影視圈避稅都有哪些玄機?

但是,如果明星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那麼個人收入就變成了公司收入,雖然除收入總額之外,稅額計算還涉及准予扣除項目的金額,但是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比個人的40%還要低15%。

高收入藝人通過名下工作室簽約,片酬進入工作室,再由專業財稅機構或理財顧問的指導下,將錢分散投入其他的關聯公司,以期達到低稅點,從而實現合法避稅套現。甚至,還可以只拿低片酬,其餘資金通過公司投資入股,以股權或票房分紅形式將資金收入腰包

除此之外,霍爾果斯也是影視公司避稅的一大利器。我們都知道世界上許多公司為享受超低稅率,都選擇在開曼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BVI)註冊,這些地方被大家稱為“避稅天堂”。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對於中國的影視公司而言,新疆霍爾果斯的誘惑絲毫不遜於避稅天堂

影視圈避稅都有哪些玄機?

2011年底,國家稅務總局和財政部聯合發佈通知,宣佈從2010年到2020年,政府規定的目錄內企業5年內免徵企業所得稅,免稅期滿後當地政府會以獎勵的方式返還部分稅收,除此之外,企業在這裡上市還能享受綠色通道。要知道,在霍爾果斯設立的公司可以在全國經營,不一定要在當地有實際的辦公場所,所以……

各行各業的頭部都會有少數高收入群體,我們並不一定要嫉妒,但是稅收卻是調節貧富差距的重要因素。如今我國個稅對基尼係數的調節作用只有0.01左右,僅為英德法美的1/20,不僅如此,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月均收入在8000-38500元的人佔工薪人群的比例僅為8.4%,但卻貢獻了58%的工薪個稅,這與個稅調節富人收入的初衷並不相符,個稅改革或許迫在眉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