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不是萬能的:一片藥不能代替安全套預防愛滋病

艾滋病主要是通過血液,唾液,外生殖器分泌物傳播。汗液,乳腺夜病毒含量微小。安全套也就是起到隔離的作用,,避孕套是物理性的避孕。

當年汽車安全帶法案生效以後,就有研究認為司機駕車時會開得更快、更莽撞,這種現象被稱為“風險補償”。現在,一項關於澳大利亞男同性戀和男雙性戀群體避孕套使用情況的新研究表明,在有患艾滋病毒風險的人群中也出現了這種現象,因為這些人認為藉助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ntiretroviral drugs),自己就不會感染上艾滋病毒。抗逆轉錄病毒藥是一類用於治療逆轉錄病毒(主要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藥物,特魯瓦達(Truvada)藥就是其中之一。不久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還批准了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開發的一種預防艾滋的新藥。

藥物不是萬能的:一片藥不能代替安全套預防艾滋病

圖:一種新的預防艾滋病藥物使許多人行為更加大膽從而放棄使用避孕套

該研究調查了悉尼和墨爾本約1.7萬名男性同性戀者和男性雙性戀者,時間跨度從2013年到2017年。試驗參與者在研究期間使用暴露前預防措施(pre-exposure prophylaxis,簡稱PrEP,)藥物。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對暴露前預防的定義為“當人面臨很高的艾滋病毒風險時,每天服用藥物以降低被感染的幾率的行為。”同時,美國疾控中心還表示每天使用暴露預防性藥物能將性行為中染上艾滋病毒的風險降低90%以上,同時也強調藥物和避孕套同時使用會更有保障。現在回到該研究,2013至2017年研究期間,試驗參與者中所有艾滋病毒呈陰性者使用該藥的比例從2%增長至24%。在同一時間內,報告稱與臨時性伴侶進行肛交的男性的避孕套使用率從46%降至31%。即使司機駕車更魯莽,但汽車裡的安全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護司機的安全。同樣,暴露前預防藥物效果很好,也可能會抵消高風險性行為的隱患。

藥物不是萬能的:一片藥不能代替安全套預防艾滋病

之前有研究發現,使用暴露前預防藥的人群在避孕套使用習慣上變化不大。但另一些研究則表明,暴露前預防藥的引入與性傳播感染(如衣原體和梅毒)的增加相一致,而衣原體和梅毒的增加又是避孕套使用減少的標誌。但這一研究也有爭議,因為這些感染的增加也可能是性傳播感染檢測總量的增加造成的。而現在這項新研究有助於解決這場爭論。“該研究證明了一個重要的趨勢,”波士頓芬威研究所研究肯尼思·邁耶(Kenneth Mayer)說道。邁耶是該研究所研究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的醫學研究主任。

這項研究沒有解決風險補償的影響。作者指出,在2016至2017年間,悉尼和墨爾本地區的艾滋毒傳播率都出現了顯著下降,這與暴露前預防藥物使用增加相一致。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社會科學家馬丁·霍爾特(Martin Holt)表示,“我們提倡男同和男雙性戀者使用暴露前預防藥物,為此我們第一次舉行了這種公共活動,因為研男同和男雙性戀者在報告避孕套使用情況時前後矛盾。”“有推測說藉助新藥,染上病毒的風險將不復存在。但只能說初步來看效果還不錯,但我有點擔心長遠效果。”霍爾特說道。

藥物不是萬能的:一片藥不能代替安全套預防艾滋病

霍爾特表示暴露前預防效果很好以至於自己對該藥使用者都不怎麼擔憂了。“我們在這件事上很短視,我們只關注了那些用藥的人,”他說道。霍爾特認為應該關注一下那些沒使用暴露前預防藥的人,因為這些人的同伴可能在安全性上更開放,而未用藥者容易受到後者的影響,比如他們也跟著不帶套,這就會產生安全隱患。霍爾特還表示如果避孕套使用規範改變了,那麼艾滋病毒的傳播率可能會激增,但他同時表示“這不是完全由男同性戀者造成的。”

現實是,暴露前預防措施的使用以及艾滋病毒感染者在治療後很少傳播該病毒使得無避孕套性行為的風險已經降低,“性健康”的概念也隨之變化,邁耶表示在這種背景下艾滋病毒和性傳播感染的預防上需要“一種更微妙的方法”。邁耶稱如果有人實在不想總是使用避孕套,那麼他們應該做好暴露前預防措施,並且要經常進行性傳播感染的篩查。

藥物不是萬能的:一片藥不能代替安全套預防艾滋病

霍爾特稱暴露前預防藥物在全球範圍內的使用本質上是一場“重大的試驗”,這需要公共衛生信息宣傳活動做出些調整,還稱“暴露前預防所產生的廣泛影響以及防衛艾滋病的需求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暴露前預防性阻斷(PrEP)的服藥策略研究,便開啟了一個防治上可能的新方向。在發生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為之後,及時服用艾滋病阻斷藥物,可大大降低艾滋病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