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介绍“格式塔”心理学先驱 到南师大中文系建立者

一场夏雨过后,空气略显湿润。颐和路街区上,静谧安详,道路旁的树木尤显得翠绿发亮。望着那有两人合抱粗壮的老树,令人不自觉有了历史的遥想。穿过宁海路、琅琊路,便到了天竺路。在天竺路2号院门口,石榴树的枝丫伸出了墙外,沉甸甸的绿色果实挂满了枝头,像是要引起行人的注意。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故事便是发生在这所小院里。

从介绍“格式塔”心理学先驱 到南师大中文系建立者

萧孝嵘

最初的主人是

国内介绍“格式塔”心理学先驱

据社区相关资料显示,这座建筑建于1935年,其院落占地面积756.6平方米,建有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1幢,平房数间,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其中楼房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原产权人为萧孝嵘。

萧孝嵘(1897~1963)湖南衡阳人。191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6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翌年获硕士学位,旋赴德国柏林大学研究格式塔心理学。

1931年萧孝嵘回国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心理学教授。1932年8月起任该校心理系主任、心理研究所所长。

上世纪30年代,中国心理科学尚处于创始时期,萧孝嵘除引进西方心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外,还积极促进心理科学在教育、工业等方面的实际应用。1933年出版《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使他成为介绍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到中国的先驱。

1952年,萧孝嵘调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从事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两年后,萧先生托友人将该房产给南京师范学院,并核定其房产权为南京师范大学。

目前该处仅剩1栋楼房,其楼房坐北朝南,三层水泥及米黄色拉毛外墙,尖顶青瓦带老虎窗壁炉,木制门窗,拱形门,二楼东侧带露天阳台。现该处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职工住宅,据目前里面的住户介绍,萧先生的女儿曾于前年从国外来此追寻儿时的记忆。

继住者为南师大中文系创建者

“天竺路边是我家,红墙小院腊梅花。春来秋去廿年住,朝出暮归一径斜。人世几番惊骤雨,此身行看坐沉渣。即今欲隐无良计,徒梦武陵嗟路赊。”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南师大中文系的创建者——孙望。孙望(1912~1990),原名自强,字止畺,也称子强,江苏常熟张家港人。1932年考入金陵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热衷新文学创作,曾和同学程千帆及校外友人汪铭竹、常任侠、滕刚等组织“土星笔会”,从事新诗创作,出版期刊《诗帆》。1937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国文系,曾任金陵大学副教授。

1952年,原金陵大学校址建立南京师范学院。孙望被分配到南京师范学院担任中文系主任。建系之初,孙望首先做的便是延揽名师。

比如,徐复先生是章太炎、黄季刚嫡系传人,对语言文字和古典文学都有很深造诣。所以,孙望多次向领导请求,将原在金陵大学任教的徐复教授调入南师中文系,后终于实现。又比如,在得知著名词学家唐圭璋先生很想回到南京工作之后,孙望立刻奔走,做疏通工作,最终成行。

由于孙望在学界的广泛影响,再加上他热情、诚恳、宽厚、谦恭,使得他在争夺和凝聚人才方面有着难以匹敌的魅力。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南师中文系建立了一支其他院校难以企及的强大师资队伍。词学有唐圭璋,中国古代文学有段熙仲、钱仲联、诸祖耿、杨白桦、金启华,语言学有徐复、施肖丞、葛毅卿、张拱贵,现代文学有朱彤、吴奔星、刘开荣、上官艾明、沈蔚德,文艺理论有吴调公,世界文学有许汝祉等。

他们以卓越的学术成就、精湛的教学艺术、崇高的师表风范,构建了学院的优良传统,极大地提升了当时的中文系在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地位。国学大师、南京大学教授胡小石先生曾赞道:“你们的实力已大大超过南大中文系了!”

孙先生在南师担任中文系主任达29年之久,即便因病于1981年退居二线,也仍然担任名誉之职。可以说,孙望于南师大中文系,厥功伟矣!

自1955年12月举家迁入,到1990年溘然病逝,孙望在天竺路2号共住了35年。在采访行将结束之时,孙望老先生的女儿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趣事:有一年,一位捷克汉学家来到天竺路2号拜访孙先生,孙先生便让家人拿糖豆招呼客人。当捷克汉学家听到“糖豆”二字时,眼睛里立刻放出了光,连连说道“哦唐豆,唐朝传下来的豆子。”引得在场的人一阵欢笑。因为孙老先生是研究唐代诗文的,所以这应当是外国友人故意开的小玩笑,借此博先生一笑。

笑话还是一样的,只不过说的人和听的人不同。但是,正如同这房子一直存在一样,这笑话、这故事也还会一直说下去的。

本文参考资料:《圣约翰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诗人学者孙望》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