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20年,开始炮轰哲学三大基石之一:量变质变大规律,冲击极限

【观点】量变引发质变的哲学大规律,笔者曾经奉为人生圭臬。现在看来,实际上,它在很多现实场景下都是不成立的,且与耗散结构理论、范式理论、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生命周期规律、海夫利克极限理论,以及现代基因、细胞学等基本原理,科技领域的许多前沿成果都是相背离的……笔者有时

甚至怀疑:莫非它本身就是错误的,或许只是一种表象。果真如此的话,那么,这一表象就有着天大的、无与伦比的“迷惑性和蒙蔽性”!

下文根据新锐畅销书《新未来简史》对这一哲学规律提出的质疑,开始步步深入,提出一种不同的解读……

有兴趣的朋友,可参与讨论!

想了20年,开始炮轰哲学三大基石之一:量变质变大规律,冲击极限

我们认为,“量变引发质变”这一重大的哲学规律或许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甚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错误的。有人可能一看到这一论断就会跳起来大骂。请先等等,待我们慢慢讲解。

刀剑、枪炮与核弹

以实例入手吧,比如说刀剑、枪炮与核弹。

刀剑无论你怎样改进,无论你如何积累技术还是改进材质的量,无论花多长时间,都不可能改变其刀剑的本质,永远都不能与枪炮的杀伤力相比。同样,对于枪炮,不论你怎么积累技术和经验都永远不可能变成核弹。从刀剑到枪炮再到核弹的质变,是从整体上的全面性和彻底的改变,我们称之为“大质变”或“全质变”。

想了20年,开始炮轰哲学三大基石之一:量变质变大规律,冲击极限

再看刀剑这个范畴,泥土、石头做的刀剑只能观赏,木头做的刀剑可以参战,但永远比不上青铜做的刀剑,当然,青铜做的刀剑也永远没法与钢铁做的刀剑相比,不论你怎样积累技术与经验的量都没法改变。刀剑这种从泥石、木料、青铜到钢铁的材料上“质”的改变,我们称之为“小质变”或“局部质变”。

另外,同样是钢铁铸出来的刀剑,一般的工匠都不能与那些掌握绝技(诸如改变了淬炼技术、添加剂,摸索出了恰当的火候等)的工匠相比,比如传说中的干将、莫邪剑。这些工艺上的改变可称之为“微质变”,甚至可以忽略统一称之为量变。

上述规律是通行的呢?是的。

想了20年,开始炮轰哲学三大基石之一:量变质变大规律,冲击极限

通行的规律

比如说交通运输,曾经的马匹和如今的内燃机或电动机相比,不论你怎么改进马车的工艺、选用多么好的马匹,培养马夫技艺和马匹的协作、奔跑能力都永远改变不了马车这个“质”,你就是用一万匹马来拉车,其载重也比不过火车,跑不赢汽车。

又比如通讯行业曾经用的传呼机,不论它怎么改进技术与服务,不论积累多少量,都不可能改变手机对它的替代。

想了20年,开始炮轰哲学三大基石之一:量变质变大规律,冲击极限

再比如,同为食物的小米与大米,两种农作物据记载有近8000年历史了,不论小米怎么改进栽培技术和施用多么好的肥料,都不可能比大米高产(未来若利用基因技术改变,那已经是“质变”了)。

至于冰、水与水蒸汽,这本身就是水的三种状态,这和很多金属具有固态、液态与气态三种状态一样,不存在“质”的变化,不信你去验证冰、水与水蒸气的分子是不是都为H2O呢……(冰、水与水蒸气的互化,这是量变质变规律解读的最经典的案例)

由此,我们认为,“量变永远只有量的积累和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效率和功能,很难引发质变”。

想了20年,开始炮轰哲学三大基石之一:量变质变大规律,冲击极限

对人的解释

有人可能会说,同样是人,为何有人贵为帝王,有人沦落为乞丐呢?这个是他们背景、性格、学习、成长、能力与动态的内外环境引发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存在“质”的不同所造成的,就像刀剑、枪炮与核弹都属于武器,但质却不相同一样。

所以,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的努力与勤奋中,既有量的积累,又有质的改变,量让你有扎实的功力,“质”让你发现机会或引发人生转变甚至是巨变。但这并非是“量变引发质变”的,而是本生就存在质的不同,然后通过量变的积累来暴露的。

所以,反过来说,让那些“不想勤奋,坐收渔利”人,要打消“消极”的念头,因为,你不勤奋,怎么可能发现你本身所具备“质变”的潜质呢?

想了20年,开始炮轰哲学三大基石之一:量变质变大规律,冲击极限

另外,生物的生老病死以及诸如日久生情、积怨成仇,个体、团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化等现象,往往被人们认为是“量变引发质变”最有力的证据。

确实,这些都与量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些根本还是由“质”来决定的。比如老年人的皮肤再怎么积累保养的量,都不可能赶上年轻人的皮肤,这是生理机制下“质”的作用。再比如昆虫与动物的生命,同样受到众多内外因素的消耗,前者就是比后者的寿命短,这是质不同的影响。这是基因控制的。

想了20年,开始炮轰哲学三大基石之一:量变质变大规律,冲击极限

与细胞根本规律悖离

万物为何要衰老、死亡,主要由一个重大的细胞规律所决定,那就是“海夫利克极限"。该理论由美国微生物学家列奥那多·海佛烈克Leonard Hayflick)发表于1965年,该理论指出人类体内细胞在分裂56次后即因自产毒素而消亡,临床医学倾向于认定这便是导致我们的身体衰老、死亡的原因,即"56次"为人类细胞自行分裂、维系身体新陈代谢周期的极限。

在美国,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人们发现一些孪生兄弟虽然分开生活,却死于同一时间和同一病因,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上述细胞生命周期的自我决定论。

量变引发质变的规律显然严重性地与细胞的“海夫利克极限"相背离。

想了20年,开始炮轰哲学三大基石之一:量变质变大规律,冲击极限

与基因基本理论相悖离

万物的形状、生老病衰,是由不同的基因,及其组合所决定和影响的,这显然不是由量变来引发质变的。猫、虎同科,一只小猫仔,不能你怎样喂养、训练,这些时间、空间、数量、结构等量的积累,都不可能养育出一只老虎的。

与生命周期理论相悖

现代科技,从各个方面证明了万物存在着一个生命周期的规律,不再深入解读了。这一规律显然与量变质变规律相背离的。

用耗散结构理论、熵等来解释

实际上,万物的变化,所谓的“量变质变”现象,用“耗散结构理论”来解释,或许最为恰当。

耗散结构理论,是个非常重大的系统理论(几乎任何个体、组织和体系都属于系统),它表明系统要保持有序、良性地运行,必须是开放的,要与外界不断交换(即耗散)能量和信息,否则就会出现混乱、无序和系统性死亡。比如一潭死水和流水不腐,前者不开放,后者是开放的。

开放的系统,这也是你经常扁你儿子的无数小积怨却难以成仇,有些人做一辈子邻居,天天见面也难以“日久生情”的原因。

想了20年,开始炮轰哲学三大基石之一:量变质变大规律,冲击极限

耗散结构理论与熵理论、热力学第二定律(这里不再累述),都有关联,同样,所谓的“量变质变”规律,用它们来解释更准确些,都与其相背离的。

质变才是引发量变的根本

我们换个方向,按下刀剑,直接进入了枪这个“大质变”后的武器范畴。从简陋的火铳到各种火枪再到各类火炮。在其发展历程中,随着材料、工艺与设计的置换和改进引发出的“部分质变”,什么军用、狩猎、运动用、特种用、教学用和警用枪支,或是手枪、步枪、冲锋枪、机枪和特种枪,更或是半自动、全自动、转膛和气动枪支等,枪一经产生,便渐渐衍生出种类和数量的大爆炸。

又比如机器织布开始后,各种各样的布料,以及布匹的数量都爆炸式的增长。再比如你之前一直用笔写稿件,如今改为键盘输写,一开始一分钟打几个字,后来采用拼音、五笔等打字法,不断的训练,如今打字技能已经非常熟练了……

由此,我们认为:“所有的量变都是从质变过后开始的,即质变才是引发量变的根本。”

想了20年,开始炮轰哲学三大基石之一:量变质变大规律,冲击极限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结果,我们得出“质变引发量变,绝大多数情况下,量变都不能演变成质变”的结论。

这里万物的“质”可以用一个更书面的术语来替代,那就是“范式”。

与范式理论背离

范式概念最早由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于1962年提出,是指符合某一种级别、类型、价值、技术等关系模式的集合。范式理论一经提出,便在工业、经济、管理与社会学等几乎所有领域引发广泛复制与运用。比如采集狩猎、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属于三种不同的人类文明范式。在科技领域,范式是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意向,能将不同范例、理论、方法和工具加以归纳、定义并相互联系起来。

想了20年,开始炮轰哲学三大基石之一:量变质变大规律,冲击极限

范式有两大重要特点:一是范式牢笼,二是范式转换。

所谓范式牢笼,就是指在同一范式内,科技很难突破,量的积累永远都不可能引发质变。比如最早的电子管计算机,不论你如何增加设备、改进技术都难以改变体积大,耗电、价格昂贵,运算速度和可靠性低的特点,好像被关进了一个不能突破的牢笼一样。

所谓范式转换,就是指技术革命。比如当计算机的电子管被晶体管替代后,整个情况就有如突破牢笼重见天日一样,计算机突然变得体积小,成本低,功能和可靠性增强,运算速度每秒猛增几十万次等。

当然,未来可能出现纳米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和DNA计算机等,这些如能实现,每一种类型都是巨大的范式转换,将引发巨大的科技革命。

上文观点与核心内容来自《新未来简史: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陷阱与数字化生活》。

想了20年,开始炮轰哲学三大基石之一:量变质变大规律,冲击极限

《新未来简史》与世界级畅销书《未来简史》有近100项对立的观点,豆瓣8.6高评分。该书旨在颠覆过往绝大多数有关人类未来的预测与推断,最大限度地靠近事物的本原。以特有近乎刁钻的视觉、博杂的知识、激情的文风和严密的逻辑,联动前沿科技(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黑科技)与社会、自然、经济、金融、人文、历史以及人性驱动下的人类竞争、价值创造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推演,展现出"气势恢宏、磅礴瑰丽”的未来价值场景,极具吸引力。

其中,本书率先提出"大数据悖论、算法“马甲”、科技道德定律、资本科技悖论、大生态人力论、分工悖论,互联网将被替代、人工智能让人最终摆脱无用阶级、追算你的9倍价值、未来人类演进9大范式”等独到的观念或理论,极具"颠覆”性,刷新人们的五官。有利于人生、事业的未来布局。

重磅链接

01.

02.

03.

04.

05.

06.

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