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現階段第三方電子合同雖然正起步,但已呈高速發展態勢

第三方電子合同正處於起步發展階段

2017年國內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規模依然較小,僅約為1.8億人民幣;

第三方電子合同作為一個全行業普適性的雲端產品,目前的實際應用中主要依附於互聯網相關場景,並沒有滲透進全部合同簽約場景;

據市場公開資料整理,現階段國內提供第三方電子合同產品/服務的廠商數量仍然較少,包含老牌及新興廠商在內僅50餘家。(原文來自皮匠網,關注“三個皮匠”微信公眾號,每天分享最新行業報告

整體市場已經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

國內第三方電子合同的市場規模高速攀升,年複合增長率連續多年高於130%;

指紋識別、人臉識別、手機盾、區塊鏈等新技術、新概念的引入,有力推動了第三方電子合同向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發展;

第三方電子合同的成功應用型企業為該市場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地域層面,成功應用型企業主要分佈於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對於新技術的接受程度高且具備持續投入的能力;

━企業規模層面,成長型企業(81.8%)成為當前第三方電子合同的主要用戶群;━行業層面,現階段國民經濟支柱之一的金融業和高速發展的電子商務行業已成為國內第三方子合同最核心的應用領域。

不同類型企業的多種質疑與擔憂,已成為第三方電子合同高速發展中的阻礙

質疑型企業:是否存在信息洩露的安全隱患

針對對第三方電子合同抱有懷疑且還沒有應用的質疑型企業,其擔憂點主要集中在個人/企業信息洩露(43.8%)和合同信息洩露(36.3%)兩方面的安全隱患;

潛力型企業:CA認證過程是否合規

潛力型企業已經有了明確的應用第三方電子合同的計劃,但仍然擔憂CA機構的審查能力(47.1%)和密鑰的監管權限(41.2%);

成功應用型企業的質疑:簽訂、存儲過程中是否會持續存在洩漏、篡改的問題

現階段,高達94.1%的成功應用型企業依然對第三方電子合同抱有質疑與擔憂;並且36.3%的企業用戶對簽訂、存儲過程中的信息洩露、篡改的隱患抱有擔憂和質疑,這也成為成功應用型企業最為集中的擔憂點。

在高速發展且質疑不斷的環境中,持續性、多方位的進行用戶培育依然是重中之重

面對企業市場:如何對大型企業進行持續的概念推廣和理念植入,已成為廠商培育市場時面臨的重要問題

基於大型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主導及標杆作用,從上而下輻射產業鏈中的其他企業,已成為眾多廠商市場拓展的重要策略,但現階段大型企業的需求並沒有完全打開,僅有9.6%的企業用戶集中於大型企業,其中2000人以上的LargeEnterprise僅佔比1.3%。

面對個人市場:持續提升消費者的認知和接受程度,夯實C端客戶基礎將成為廠商鞏固現有場景,拓展潛力場景的重要舉措

現階段國內第三方電子合同主要的應用領域,例如P2P、消費貸、保險、房屋租賃等,均是基於互聯網從TOC場景切入,並且合同簽約數量龐大。因此對C端個人消費者的教育,提升個人消費者對電子合同的認知和接受程度,實現電子合同大眾化是保證該類型領域持續、拓展應用第三方電子合同的基礎。

面對行業市場:第三方電子合同已經在金融、電商等行業有了場景化的應用,但仍不能忽視對他們的持續培育

金融行業:金融機構用戶已經將第三方電子合同應用於借貸、理財、保單等細分場景,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超過20%的用戶遇到了培訓服務(產品/服務能力培訓、產品操作培訓等)效果不佳的困境;

電子商務行業:當前電子商務業務中的交易合同、入駐合同等場景下已經有了第三方電子合同的滲透,但是高達50%的電商企業用戶在電子合同的基礎能力方面存在擔憂,例如防信息洩露和篡改的能力等,反映出廠商缺乏對他們的持續培育,用戶的認知水平提升有限。

第三方電子合同未來市場的拓展,廠商絕不能只靠單打獨鬥,與其他機構合作可實現共贏

宣傳通道:基於用戶的實踐行為變化,廠商與具備行業深度的第三方信息諮詢機構合作可進一步提升用戶培育的效果

7.3%的成功應用型企業將第三方信息諮詢機構視為最重要的信息通道,而潛力型企業對該信息通道的重視程度有了明顯的提升,達到17.6%的企業著重通過第三方信息諮詢機構獲取電子合同的相關信息。

銷售渠道:與系統集成商及軟件開發商的合作將有力助推廠商開拓新興市場

借鑑國外的優秀成功實踐,Docusign作為業內的獨角獸級企業,在銷售渠道層面構建了多方合作體系,其中既有Google,Microsoft,Oracle,Salesforce、SAP等全球型科技企業,也囊括了系統集成商、ISV和分銷/經銷商等合作伙伴;

針對國內企業用戶對採購渠道的選擇,成功應用型企業中僅有12.6%的用戶選擇通過系統集成商(含軟件開發商)導入第三方電子合同,而潛力型企業中這一比例提升至23.5%。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中國第三方電子合同市場及應用行業研究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