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量經營向內容經營轉型,運營商該從哪裡下手

C114訊 7月3日消息(特約作者 杜建民)從2G時代開始的躺在金山上過日子的愜意生活,已經讓運營商喪失了創新的動力。然而,時代的發展已經催生並壯大了曾經的邊緣行業,並且已經到了讓運營商必須重新戰鬥的地步。中國電信劉愛力總裁在2018世界移動大會上海站演講時的公開叫苦,甚至吐槽,已經說明運營商到了方向選擇的十字路口。無論通信行業是否達成共識,現在的運營商都需要進一步向內容經營轉型。

一、流量佔收比拐點已經顯現,運營商的流量經營或面臨失敗風險

工信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互聯網及相關服務企業(簡稱互聯網企業)完成業務收入超過7101億元,較上年度增長20.8%,增速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工信部最新的數據實現,2018年1-5月份,互聯網企業完成業務收入3325億元,同比增長23.9%,增速較去年同期提升3.9個百分點。2018年1-5月,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5576億元,同比增長4.2%,增速較上月下滑0.3個百分點,而同期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129.1%。另外還有一組需要運營商人特別關注的數據,那就是今年1-5月,互聯網全行業研發投入144.5億元,同比增長17.3%。互聯網行業還在加大研發投入,持續的創新必然會為本行業帶來更強悍的競爭能力。

與互聯網企業快速增長的收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通信行業持續下降的收入增幅,以及與其增量難增收所表現出來的巨大量收剪刀差。而且隨著7月1日流量漫遊費的取消,以及年內流量單價再降30%的預期等強力監管政策的管控,相信運營商增量難增收的趨勢會進一步加劇。另外,署名文章《流量佔收比大幅下滑,運營商經營策略亟需重大調整》一文詳細分析了運營商在5月份出現的流量收入佔收比大幅下降的問題。相關數據詳見下表。實際上,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已經說明了運營商的流量經營面臨失敗的風險,至少面臨著流量經營不能成功實現的壓力。當然我們也可以認為,運營商的流量轉型已經實現,畢竟今年四月份流量佔收比達到48.3%,非常接近50%的預期標誌性目標。工信部網站可以用錯誤的數據和描述,暫時掩蓋住運營商流量佔收入比下降的事實,但是對運營商來說,隨之而來的卻是與該事實密切關聯的政策調整需求或許將被無視。無論監管層是否有意為之,對運營商行業來說,必須有充分的認識,並保持足夠的清醒。

從流量經營向內容經營轉型,運營商該從哪裡下手

二、自救與他救,運營商都繞不過內容經營的檻

C114中國通信網刊發的署名文章《焦慮症中的運營商,該向哪裡走》一文,分析了運營商的可選之路,並提供了中國電信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成為綜合業務提供商和“管道+平臺+內容”的運營商”。中國電信的選擇,概況起來就是向內容轉型。相信中國電信提出這樣的解決方案前,絕對經過了審慎的研究和分析,並通過世界移動大會的平臺喊話同行,呼籲大家相向而行。其中的原因,肯定非常多。這裡我們只舉一例用於說明,流量經營不可能支撐通信行業未來,特別是5G之後的發展。2017年年底,全國移動用戶DOU為2752MB,這個數據在今年5月底已經達到了3.97GB。相當於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戶均DOU提升幅度超過了1.28GB。這是相當可觀的提升幅度,因為其已經超過了2017年年底移動用戶DOU(2017年4月份用戶DOU為1.3GB)。而且隨著各種提速降費政策加碼,以及運營商不限量+共享的全面推廣,用戶DOU的提升幅度還會進一步加速。初步預計今年十月份用戶DOU將達到甚至超過5GB。然而戶均DOU的提升並沒有為運營商帶來真金白銀。經過長期的研究分析,我們認為後4G時代,以及未來的5G時代,用戶DOU更多體現運營商的獲客和保有能力。

即便監管層放寬提速降費管控,甚至對運營商進一步減稅,這本身並不能提升運營商整個行業的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甚至還會進一步削弱運營商創新的動力。與運營商相關關聯的上下游中,一頭是傳統行業,一頭是互聯網行業。向傳統行業延伸,不但需要5G+NB的網絡協調支撐,而且需要相關行業的成熟和業務的長期培育。所以,只有向互聯網行業轉型,是更便捷、關聯性更高的出路。相對於缺少資金和互聯網基因來說,運營商更缺少的是向互聯網方向轉型創新的嘗試。每個行業都有自己壯大發展的套路,互聯網行業更是如此。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要求入鄉隨俗。所以,互聯網基因的問題,客觀來說,是運營商願不願意按照互聯網行業的玩法辦事的問題。這裡我們不妨再舉一例,那就是咪咕。咪咕能否成為運營商向互聯網行業成功轉型的嘗試,我們還不確定。但是咪咕在今年世界盃期間的轉播版權爭奪表現,以及世界移動大會上敢於“玩漂”的做法已經說明其開始了互聯網征程。

三、找準出路,就相當於找到了成功的捷徑

現階段來說,內容經營主要是在消費互聯網領域,而且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視頻、遊戲、電商、資訊等。工信部的數據顯示,近幾年來,互聯網企業在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生活服務和公共服務平臺等方面創新不斷,帶動互聯網信息服務收入保持穩步較快增長。如果將其進一步細分,其中的電商市場是收入份額最大,佔比超過了三分之一;其次是遊戲市場收入約佔整個互聯網行業收入的四分之一;再次就是視頻市場收入佔比約為五分之一。實際上,這已經為運營商指明瞭內容經營的轉型出路。雖然在上述的每個細分領域都已經產生了各自的領頭羊,長期把持著頭把交椅的位置。但是對運營商來說,這既是障礙也是目標。

最近有兩個事件非常引人注意。第一個事件是“騰頭大戰”,也就是今日頭條在突破騰訊圍困時引發的各種不正當競爭、存亡肉搏戰,甚至可以說是相互撕逼。第二個事件是百度加強與運營商的合作,特別是在六月份與中國移動簽訂了深入融合發展的戰略合作協議,並在6月29日推出了首個合作成果——百度卡。這裡舉這個兩個例子,目的是為了說明運營商向內容運營轉型的方式方法,要麼像今日頭條這樣單打獨鬥直接衝擊行業老大,要麼與行業翹楚深入聯合,瞄準未來進行戰略融合。

無論以何種方式開展內容經營轉型,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對運營商來說這都將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運營商主導關聯行業發展時代已經過去。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只有主動滿足市場和用戶需求的企業,才能在競爭和發展中處於不敗之地。(杜建民為C114特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