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棠無性育苗技術

日本海棠無性育苗技術

1 硬枝劈接

1.1 砧木準備

砧木選擇地徑1~2cm的山定子實生苗,待秋季樹木落葉後上凍前將山定子播種苗按地徑、高度分級,假植於地窖內,為第二年春季嫁接做準備,地窖內定期噴水,溼度保持在60%以上。

日本海棠無性育苗技術

1.2 穗條採集

採集接穗結合日本海棠的冬季修剪,於次年2~3月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當年生日本海棠枝條,剪去細弱部分,每50根捆成1捆,置於地窖內,將枝條基部埋入消毒後的溼沙中,保持一定溼度。

1.3 硬枝劈接

將頭年假植的山定子苗取出,剪取距離莖基部5cm以下的部分,留下的樹樁表面光滑,紋理通直。待嫁接部位選好剪斷後,用劈刀在砧木中心縱劈1刀,使劈口深3~4 cm。再將選作接穗的枝條,剪成8~10cm的莖段,留有2~3個飽滿芽作為接穗。在接穗的下端,削2個對稱斜面,其長度儘量與砧木切口等長,呈楔形,接穗的削麵要求平直光滑,粗糙不平的削麵不易緊密結合。削接穗時,應用左手握穩接穗,右手推刀斜切入接穗。推刀用力要均勻,前後一致,推刀的方向要保持與下刀的方向一致。第一刀削不平,可補刀,使削麵達到要求。接合與綁縛:用劈刀的楔部把砧木劈口撬開,將接穗輕輕地插入砧內,插時要特別注意使砧木形成層和接穗形成層對準。插接穗時不要把削麵全部插進去,要外露0.5 cm左右的削麵。這樣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接觸面較大,有利於分生組織的形成和癒合。最後,用塑料條綁緊即可,用1.5cm寬的彈性塑料條嚴密綁紮接口部位,再套上一個大小適中的透明塑料袋,便於保持溫溼度,提高其成活率,每砧接1穗。

日本海棠無性育苗技術

1.4 嫁接後管理

1.4.1 移栽。將嫁接好的苗定植到大地裡,儘量保持塑料袋完好,嫁接後第10天,芽開始萌動。

1.4.2 剪砧放芽。待接穗上的芽萌發至2~3cm時,在塑料袋上撕開1個小孔,讓芽逐漸適應外部環境,3天后將袋全部撕開。嫁接後當接穗新梢長至25~30 cm時,割斷纏綁的塑料條。

1.4.3 除草和萌櫱。嫁接後十幾天砧木上即開始發生萌櫱如不及時除掉會嚴重影響接穗成活後的生長。除萌櫱要隨時進行,減少其與接穗爭奪養分,從而保證接穗的正常生長,抹芽除櫱最好從萌條或萌櫱的基部減除。

1.4.4 適時施肥。在新梢萌發至10cm時,開始施肥,春天主要施氮肥,其中氮、磷、鉀比例為6∶2∶3,每8~10天噴施1次,7月停止施肥。

1.4.5 防治病蟲害。嫁接後每7~10天噴施殺菌劑1次,2~3種類型的殺菌劑交替噴施。開始噴施葉面肥後,每10~15d噴施殺菌劑、殺蟲劑各1次。主要病蟲害有:海棠鏽病、灰黴病;卷葉蛾、紅蜘蛛。

2 芽接

上年播種的或次年4月移植的山定子苗,可以在7月末到8月初進行‘T’芽接法嫁接或補接。當年芽可萌發抽梢,但生長量不如早春的劈接。選擇當年生枝條靠近中部的飽滿芽,在接芽上方1cm處橫割一刀,再在接芽下方1.5cm處,向上圍繞接芽割入木質,與上一橫口相交,左右兩邊對稱割,呈盾形,掰下芽片;在砧木西面距地表5~10cm處切“T”形口,深度以見木質部能剝開樹皮為度;再用刀尖小心剝開砧木樹皮,將盾形帶葉柄的接芽快速嵌入,用寬1cm的塑料帶綁緊,只露出芽和葉柄,包紮寬度以超過切口上下1~1.5cm為宜。

2.1 接後養護管理

7~10天后檢查成活情況。如芽片新鮮呈淺綠色,葉柄一觸即落,說明已經成活,否則沒有成活,應在砧木背面重接。追肥、滅蟲、除萌等管理與枝接相同。

秋季芽接的苗成活後,於次年春季在接芽上方1cm處剪掉砧木頂梢。剪口朝向接芽的另一側,剪斜口,剪口要平滑;根據接芽生長情況於3月解綁。

2.2 冬灌

10月底,嫁接苗需進行冬灌保墒。

日本海棠無性育苗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